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兔抗猪瘟高免血清的制备及纯度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猪瘟弱毒疫苗(C株)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猪瘟高免血清IgG。运用间接ELISA方法测血清效价,再经饱和硫酸铵盐析沉淀法提纯血清IgG,SDS-PAGE电泳法鉴定提纯IgG的纯度,结合无菌检查试验和仔猪接种试验,检测血清IgG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获得了蛋白含量为6 mg/mL,效价为1∶6400的高效价、安全性高、成本低的抗猪瘟高免血清IgG。为猪瘟病毒的检测和猪瘟的防制提供了理想的生物制剂。

关键词: 猪瘟 IgG 制备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玉米优势群体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2个新构建的瑞德和非瑞德玉米优势群体在2种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植株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使大多数植株性状的平均数减小,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提高选择效果;各植株性状的密度效应因群体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异;高密度条件下茎粗的减小和穗位高的增加,有利于对植株抗倒性的选择。

关键词: 玉米 瑞德群体 非瑞德群体 植株性状 密度效应 发育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中牟县为例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中牟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1995、2000、2003、2005、2007、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中牟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00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安全状态从1990年的风险态下降到2000年的恶化态,从2000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安全等级处于Ⅳ-Ⅴ-Ⅳ级。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均方差法 中牟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林网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研究概述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河南沙区农田林网与粮食产量的田间长期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林网可有效改善农田生态条件,提高粮食产量。随着林网面积和林木生长量的增加,粮食产量不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 沙区 农田林网 生态条件 粮食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灌模式对晚播冬小麦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华北严重缺水区晚播冬小麦耗水规律及高产高效灌溉制度,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不灌水(W0)、1水(W1,拔节水)、2水(W2,拔节水+开花水)、3水(W3,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和4水(W4,起身水+孕穗水+开花水+灌浆水)等五种春季灌溉模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下晚播冬小麦水分利用特征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在晚播且免浇冬水条件下,春季每增加750m3/hm2的灌溉水量则减少土壤水消耗量约440m3/hm2,增加小麦总耗水量约230m3/hm2;从播种到拔节,小麦阶段耗水强度低,此生育阶段控制灌溉可显著降低总耗水量;春季第一水推迟至拔节期可提高土壤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比例至50%,土壤水利用率增加;开花前仅灌一次拔节水可基本满足拔节-开花期耗水需要,其群体库容量与开花前灌起身水+孕穗水模式无显著差异,且由于相对降低了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显著增加了群体粒叶比;晚播密植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是群体库容形成的主要贡献因素,在保证大库容建成条件下,灌浆期灌水会降低开花前贮藏物质向籽粒再转运比例,而后期控水可显著提高开花前贮藏物质再转运比例和对库容填充的贡献率,且较高的群体库源比增强了库对源的反馈促进作用,使花后单位叶面积的物质生产能力提高,这可补偿后期水分亏缺对叶片光合生产的不利影响。连续两年试验结果显示,晚播密植条件下,春季灌拔节水和开花水可以实现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统一。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耗水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孢杆菌YN-1发酵条件的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解淀粉芽孢杆菌YN-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发酵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对发酵液抑菌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对脂态类抗生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发酵液抑菌效果和脂态类抗生素含量2种指标的优化培养条件均为:温度25℃、转速140r/min、培养时间60h。

关键词: 发酵条件 优化 解淀粉芽孢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15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叶绿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小麦品种Chl a/b比值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但灌浆期不同小麦品种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达到最小,花期不同小麦品种灌溉处理的Chl a/b比值最小。花期水分胁迫下小麦品种的Chl a/b比值较同一时期灌溉处理Chl a/b的比值大,灌浆期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小于相应灌溉处理的小麦Chl a/b比值。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叶绿素 Chl a/b比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石河水库预应力闸墩模型受力状态研究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闸前水位较高,水推力大,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不能满足强度和刚度方面的要求。针对这个特点,建立预应力空腔式锚块闸墩模型来模拟闸墩在几种工况下的应力,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计算模型可以真实地反映物理模型的应力应变状态。计算结果为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预应力闸墩设计及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预应力锚束 闸墩模型 空腔式锚块 有限元 应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多方位调研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摸清了当前河南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今后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河南省 新农村建设 农业信息化 存在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亲本间蛋白水解酶差异表达分析初探

玉米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复性电泳技术,研究了杂交玉米洛玉23与亲本间蛋白水解酶在pH4.5、7.0、8.5条件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①杂交F1代和双亲在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酶活上差异显著,比双亲多检测到15、16、18、19、26、31、54、73、113kD9条新酶带。②45kD酶带在玉米的叶片和叶鞘中均检测到,40kD酶带仅在叶片中检测到,可能是跟叶片的发育调控和叶片中众多功能的调控有关。40kD和45kD酶带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均检测到,以pH8.5时表达最强。③杂交F1代叶片中的蛋白水解酶在不同pH下酶带表达存在差异,pH7.0比pH4.5多检测到16、18、19、31、73kD5条新酶带;pH8.5比pH7.0多检测到15、54、218kD3条酶带,pH8.5新出现的3条酶带很可能是位于叶绿体或细胞质内的碱性蛋白水解酶,可能参与Rubisco酶的调控。

关键词: 玉米 蛋白水解酶 复性电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