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甘蔗花叶病毒VPg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在玉米中的免疫定位

植物病理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T-PCR方法从感染甘蔗花叶病毒北京分离株(SCMV-BJ)的玉米叶片中扩增得到VPg基因,将VPg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的重组子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VPg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产生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30 kD。将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兔子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抗血清。ACP-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为1/4 096。利用该抗血清对健康玉米和病毒侵染的玉米茎、叶脉和叶片进行免疫金标记,结果表明在茎和叶脉的韧皮部筛管的细胞壁处有金颗粒。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毒 VPg 原核表达 免疫金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3蛋白中的B细胞抗原表位,本研究将IBDV的VP3基因亚克隆于pET-28a中,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ETVP3,经IPTG诱导在E. coli BL21(DE3)中表达了重组蛋白(rVP3)。Western blot鉴定表明,rVP3能被IBDV抗血清特异性识别。同时,根据IBDVVP3的氨基酸序列,合成覆盖VP3全序列的重叠多肽,并与载体蛋白BSA藕联制备多肽人工结合抗原。Peptide-ELISA和Dot-ELISA检测结果表明VP3中有2个线性表位可以被已制备的单克隆抗体(MAb)识别,即728PRDWDRLPYLNL739和982PKPKPKPNAPTQ993;Dot-ELISA结果显示,在VP3中还存在另外4个线性多克隆抗体识别位点:818LANAPQAGSKSQRA831,851QREKD TRISKKMETMGIYFATP872,876ALNGHRGPSPGQLKYWQNTREI897和961QMKDLLLTAMEMK973。这些抗原表位的鉴定为开发IBD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3蛋白 原核表达 重叠多肽 B细胞抗原表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劳动力危机与国家粮食安全隐患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系统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的农村劳力短缺、土地资源浪费、科学种田水平下降等不利后果,并就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危机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短缺 粮食安全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及培养基中添加物对辣椒花药培养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11个辣椒基因型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研究,分别研究了温度处理、培养基中添加无机盐和激素对辣椒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预处理花蕾3~5 d和接种后33℃高温处理7~9 d均可大大提高胚状体诱导率;MS培养基中添加50μmol/L的AgNO3大幅度提高了胚状体诱导率。添加适量的激素也可以提高辣椒培养效果,其中,添加2,4-D或KT的最适浓度为0.1 mg/L,而添加较高浓度的NAA(1.0 mg/L)辣椒胚状体诱导率达到最高。

关键词: 辣椒 花药培养 胚状体 诱导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物肥料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不同生物肥甲壳胺、丰收精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喷施2种生物肥能提前西瓜的物候期。适宜浓度下,能明显改善西瓜品质,增加产量。甲壳胺1 000倍液、丰收精500倍液喷施可分别增产12.68%、4.59%。进一步的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每公顷可增加效益4 933.8元、1 788.3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7.83、1∶3.06。

关键词: 生物肥 西瓜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弱筋高产小麦新品种郑丰5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小麦新品种郑丰5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郑丰5号以多抗和广适性材料为亲本,经过多年定向选择和鉴定,于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品质达到弱筋小麦标准,且综合抗病性较优。适宜在河南中南部和江苏、安徽、湖北部分地区及其他轻砂地、稻茬地等种植。

关键词: 小麦 郑丰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模式下冬小麦边际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边行和内行设置了不同密度水平,研究了垄作模式下小麦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垄作模式下小麦的边行优势较为突出,边行较内行增产较多,最优群体产量较常规方式增产,内行小麦在大群体下产量显著下降。试验范围内T5处理的群体结构最为合理,个体和群体生产力得以协调发展,产量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 垄作 边际效应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制下砂土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黄淮海平原豫北砂土区,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主要养分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习惯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快速培肥处理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比对照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习惯施肥与快速培肥处理接近,优化施肥处理低于习惯施肥和快速培肥处理;砂壤潮土0~30cm土壤有硝态氮的累积高峰,而细砂潮土则没有。快速培肥处理0~30cm土壤速效磷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习惯施肥、优化施肥处理差别不大。细砂潮土0~30cm速效钾含量比砂壤潮土低,快速培肥处理使细砂潮土的速效钾含量有所提升;处理间比较,以快速培肥处理最高,对照次之,优化和习惯施肥处理较为接近。习惯施肥处理在第2季小麦中产量最高,而优化和快速培肥处理在玉米季中都获得了较高产量。

关键词: 施肥制 小麦-玉米轮作 土壤养分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用香椿种质的初步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山东济南、天津宝坻、河南西峡、河南卢氏、河南郑州、河南确山、河南焦作、江苏沭阳、江苏南京、云南曲靖10个种源香椿的抗寒性和抗虫性进行观测,对叶产量和叶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香椿的抗性不仅与其遗传性有关,还与种源地纬度、气候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南方种源的香椿叶产量高于北方,叶总黄酮含量随季节变化,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香椿各种源之间叶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河南焦作样本叶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抗性观测、叶产量测定、叶总黄酮测定分析结果,初步筛选出河南焦作种源作为高黄酮含量药用香椿的优良种质。

关键词: 香椿 抗性 黄酮 药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食品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莱克多巴胺(RAC)经化学修饰引入功能基团羧基,合成半抗原RAC-戊二酸酐半醛化合物(RAC-SA),用混合酸酐法(MA)将RAC-SA偶联于牛血清白蛋白(BSA),合成人工抗原BSA-RAC,用红外(IR)、紫外(UV)和凝胶电泳(SDS-PAGE)对其进行鉴定;用BSA-RAC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建立抗RAC的单克隆抗体(RAC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RAC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结果表明,BSA-RAC偶联成功,偶联率为24.5:1;筛选出3F10、3H12、4D8共3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4D8株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1.28×103,腹水为1:6.4×105,同种型为IgG1/κ,亲和常数(Ka)为1.65×1010L/mol,对RA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7ng/ml,与多巴酚丁胺的交叉反应率(CR)为22.3%,与其他化合物无CR。

关键词: 莱克多巴胺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单克隆抗体 免疫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