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CgCDA3基因缺失对胶孢炭疽菌生长和侵染致病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CgCDA3基因在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生长及侵染致病过程中的功能,从C. gloeosporioides基因组中克隆CgCDA3基因,首先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利用基因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CgCDA3基因缺失突变体(△cda3),最后分析了△cda3的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和侵染致病性变化.结果表明,CgCDA3基因ORF全长1 470 bp,编码含48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含有一个聚多糖去乙酰化酶保守结构域.CgCDA3蛋白与已知的西瓜炭疽菌(C. orbiculare)、禾生炭疽菌(C. graminicda)和睡莲炭疽菌(C. nymphaeae)的CDA蛋白同源性较高,同源性分别为63%、60%和80%.CgCDA3基因缺失突变体同野生型相比,生长及产孢正常,但表现为孢子萌发能力下降,附着胞形成率降低,同时侵染芒果的致病性也显著减弱.推测CgCDA3基因参与调控胶孢炭疽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等形态生长和建成过程,从而对其致病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胶胞炭疽菌 几丁质脱乙酰酶 孢子萌发 附着孢 突变体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品牌农业发展研究
《南方农业 》 2018
摘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大背景,介绍了品牌农业的内涵以及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外品牌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对中国品牌农业的发展状态进行了SWOT分析,并阐述品牌农业发展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作用并得出发展建设品牌农业的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绿素荧光仪MINI-PAM-Ⅱ在鸡冠花耐寒性测定中的应用
《热带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和服1号、和服2号、城堡、火焰等4种鸡冠花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测定低温(6℃)胁迫0、1 d及转移至室温放置1、3 d后对4种鸡冠花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 d,4个品种的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显著下降;火焰、和服2号的qN值均显著升高,城堡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降低、半饱和光强(IK)显著下降;和服1号、和服2号的快速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显著下降。转移至室温放置1、3 d后,和服2号Fv/Fm下降;和服1号、和服2号qN、ETRm显著下降;和服1号IK显著下降;和服2号α下降。4种鸡冠花的耐寒能力依次为:火焰>和服2号>和服1号>城堡。该结论为筛选优良耐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木薯种质田间农艺性状及叶片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块根采后变质是困扰木薯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筛选抗采后变质木薯种质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对一个抗采后变质木薯种质与SC8木薯的田间农艺性状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两个种质外观表型上差别不大。但RYG-1木薯块根较SC8块根更耐储藏。通过对两个种质的株高、叶面积、茎粗、节间长、单株薯数、单株薯重和干物质率等比较发现,RYG-1在株高、叶面积、节间长、单株薯数、单株薯重方面较SC8高,而RYG-1在茎粗和干物质含量方面较SC8低。生理指标的比较发现RYG-1中叶绿素含量较SC8含量略高,但二者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不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含量在两个种质中的变化不规则。H2O2含量测定显示四个时期的波动幅度较小,但在11和12月份RYG-1中的H2O2含量低于SC8。两个种质中SOD和CAT酶活性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且RYG-1中的两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SC8。综合所有的结果显示SOD和CAT酶活性可作为抗采后变质木薯的筛选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木薯育种上种质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 SCS-KFD1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中草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洋真菌Penicilliumsp.SCS-KFD16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采用正向硅胶、ODS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SCS-KFD16的发酵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MS和NMR等波谱方法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采用DPPH法、Ellman比色法和PNPG法对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结果从海洋文蛤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KFD16的发酵产物醋酸乙酯部分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hydroxy-2-methoxybenzyl)-5-methoxyphenol(1)、penicillide(2)、bioxanthracene 2(3)、6-ethyl-2,4-dihydroxy-3-methylbenzaldehyde(4)、4-羟基苯乙醇(5)和2-(4-hydroxyphenethyl) acetate(6).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青霉双酚;化合物2~6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4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IC50为24.4μmol/L.
关键词: 海洋真菌 青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青霉双酚 2-(4-hydroxy-2-methoxybenzyl)-5-methoxyphenol penicillide 4-羟基苯乙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庭阳台红面蛋龟养殖与繁育技术探究(下)
《科学养鱼 》 2018
摘要:(3)日常管理:本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滤筒24小时运行,每天自动溢流去除水面油污,既保持良好的水质又节省人力。只需每周手动打开阀门进行底部排污和每月清洗滤筒内滤材一次即可。高温季节注意调整雾化喷淋的频率和时间,使养殖缸内空气湿度在85%以上、气温在32℃以下。打开风扇增加气流有助于降温。冬天水温24℃以下时注意勤观察种龟状态,适时用加热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节瓜中的消解动态及初步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噻虫嗪在节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5年在广东和上海两地进行了噻虫嗪在节瓜上的规范田间残留试验,建立了节瓜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经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HPLC-MS/MS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噻虫嗪在节瓜上的消解半衰期为4.98~5.84 d;采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分别按有效成分75和112.5 g/hm2的剂量于幼果期开始施药,施药2~3次,每次施药间隔期为7~10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3、5、7 d采样测定,节瓜中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0.422 mg/kg和<0.010~0.020 mg/kg。膳食摄入风险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其风险商值(RQ)为0.044,表明噻虫嗪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目前中国尚未制定噻虫嗪在节瓜上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中国可将噻虫嗪在节瓜上的MRL值暂定为1 mg/kg。
关键词: 噻虫嗪 噻虫胺 代谢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节瓜 残留 膳食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和有机肥对冬瓜生长发育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栽培方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冬瓜生产效应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本研究通过裂区设计田间试验,主区为2种栽培方式(嫁接栽培和自根栽培),副区为5个有机肥施用水平(0、3 750、7 500、11 250、15 000 kg/hm~2),研究栽培方式和有机肥施用量对冬瓜生长发育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嫁接栽培和有机肥施用量均能显著影响冬瓜植株干物质重量、产量、果实品质、叶片氮、磷、钾含量及其根际微生物数量.(2)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栽培冬瓜干物质和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2.41%和13.71%;有机酸、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分别平均提高了33.57%、18.41%、24.37%和14.52%;冬瓜叶片氮、磷、钾含量较自根苗冬瓜分别平均提高了8.74%、31.02%和12.06%;嫁接栽培冬瓜根际土壤中放线菌和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6.33%、28.37%、27.97%,真菌数量减少了23.62%.(3)无论是嫁接栽培还是自根苗栽培,植株干重、产量、叶片氮磷钾含量、有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及总微生物数量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和渗透预处理对干燥草莓片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蔗糖、果糖、葡萄糖以及蔗糖结合超声渗透预处理对真空冷冻联合热风干燥草莓片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经预处理后干燥草莓片的品质、花色苷、总酚、黄酮、Vc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蔗糖结合超声前处理水分含量最低,硬度最高,而经蔗糖渗透处理的草莓片干燥后色泽与新鲜草莓最接近,a*最高;干燥后草莓片的花色苷、总酚和黄酮含量均高于鲜样,但Vc含量大大降低,其中经蔗糖结合超声预处理后的草莓片花色苷、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2.68 g/L、7.52 mg/g、10.38 mg/g,其对-OH和DPPH清除率也高于其他组,但渗透和超声处理并不能提高草莓片Vc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三种糖渍处理均能提高干燥草莓片品质,且蔗糖效果最佳。综上,渗透以及蔗糖结合超声预处理后草莓片品质以及抗氧化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较强,适宜于草莓片的干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基酸肥料对花椰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CSCD
摘要:为明确氨基酸营养对田间花椰菜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设置不施肥(CK0)、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化肥基础上不同氨基酸用量(30、60、90、120 L/hm2)对花椰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施氨基酸能够促进花椰菜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至收获期,在单施化肥的基础上增施氨基酸,花椰菜株高、茎粗、开展度、叶绿素SPAD以及叶片数方面分别增加2.65%~11.42%、7.45%~12.01%、9.95%~15.53%、3.90%~4.98%和7.50%~11.50%.理论上增施氨基酸花椰菜产量和生物量可分别增加21.75%和15.03%,本研究实际分别增加10.92%~25.72%和10.09%~14.76%;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1.13%~ 4.51%和8.99%~16.40%,而且能够降低硝酸盐含量6.21%~23.5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