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核桃分心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粮食与油脂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温185”核桃分心木中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核桃分心木总黄酮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供体摩尔比3∶1、含水率15%、超声时间35 min、超声温度70℃,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量平均值为16.76 mg/g。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提法比较,低共熔溶剂组的总黄酮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其对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85.33%、78.23%。


生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及机制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了解生牛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异质性耐药流行情况,并探究异质性耐药机制。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北和西南六个地区采集179批次生牛乳,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6株。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联合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从抗菌药物敏感表型的菌株中筛选疑似异质性耐药菌株,利用菌群谱型分析法(PAP)进行确证,传代测定异质性耐药稳定性,通过全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异质性耐药机制。结果表明,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达11.11%~61.11%,对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表现高度敏感。初筛得到19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抗菌药物组合异质性耐药,确证3种组合为异质性耐药表型,其中仅金黄色葡萄球菌J23保持稳定的异质性耐药表型。本研究表明,生牛乳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异质性耐药机制与blaZ和金属β-内酰胺酶的表达有关,对四环类药物的异质性耐药与四环素外排泵表达和耐药蛋白有关。
关键词: 生牛乳 金黄色葡萄球菌 异质性耐药 耐药亚群 全基因组学


5省份西瓜特征元素营养水平的分析与评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5省份共113份西瓜果实样品为研究对象,参照GB 5009.268—2016、通过ICP-MS开展了样品中13种矿物元素的定量分析,综合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 PCA分析、 RNI贡献率等方法,开展了5省份西瓜特征元素及其营养水平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新疆西瓜的特征元素为Mo、 Sr、 Ti、 Sn;广西西瓜的特征元素为Mn、 Ba、 Co、 Zn、 Fe;海南和江苏西瓜的特征元素为B和Be;山东与其他4省份西瓜13种元素含量差异幅度相对较低。西瓜中Fe、 Zn、 Se、 Mn、 Mo的儿童、成人男性RNI贡献率相对较高,均在1%以上;西瓜中Zn的女性RNI贡献率高于1%;广西、山东和新疆Mn、 Fe、 Mo的营养水平相对较高。西瓜中Fe、 Zn、 Se的RNI贡献率水平与各产区土壤元素背景值有关联。综合显示:不同省份西瓜特征元素及其营养水平有所不同,可根据该差异,促进和支撑西瓜的营养膳食及不同省份西瓜产业的差异化、多元化发展。


新疆伊犁地区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传统谷物发酵饮料玛格孜木和波杂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基因功能差异.使用宏基因组学对两种饮料中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分析;利用PICRUSt2和FUNGuild软件对两种饮料中基因功能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玛格孜木优势菌属有乳酸杆菌属(25.46%)、明串珠菌属(12.88%)、链球菌属(9.60%)、链格孢属(45.15%)、枝孢属(9.21%)、假丝酵母属(8.99%)和赤霉属(2.3%);波杂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86.67%)、片球菌属(1.10%)、不动杆菌属(1.07%)、明串珠菌属(1.06%)、链球菌(1.01%)、毕氏酵母属(18.11%)、根霉属(16.41%)、链格孢属(10.9%)、伊萨酵母属(7.95%)、黑孢霉属(6.80%)、赤霉属(6.69%)和威克汉姆酵母属(4.37%)。功能预测分析显示,与细菌生长和繁殖代谢相关的基因,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在微生物中起主导作用。综上所述,新疆伊犁地区不同类型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但细菌在发酵中可能起主导作用。该研究为传统发酵食品中有益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参考。


粳稻品种芽期耐冷性评价及耐冷种质筛选
《作物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粳稻芽期耐冷性鉴定指标和挖掘粳稻耐冷种质资源,本研究对98份粳稻种质资源在人工气候箱进行芽期耐冷性鉴定及评价,并以形态学指标的相对值为耐寒性鉴定指标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芽长的相对值可作为芽期耐低温性粳稻品种的鉴定指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不同粳稻品种综合评价D值范围为0.290~0.798;聚类分析将98份粳稻品种划分为4个耐冷性类群,第Ⅰ类为耐寒型(16个品种),第Ⅱ类为敏感型(35个品种),第Ⅲ类和第Ⅳ类为中间型,共47个品种;各相对指标值与D值间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前10名并且为类群Ⅰ的品种共3个,分别为X13 (新稻42号)、X47 (TY 2)和X50 (新策粳1号)。本试验筛选到的耐冷种质可以作为水稻耐冷育种和耐冷机制的研究材料,为探明水稻种质资源耐冷性提供理论参考。


焦叶症及其防控下的核桃坚果产量品质影响研究
《林业科学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探明核桃焦叶症的可能成因及对坚果产量、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施用核桃专用肥,研究其效果;以期为焦叶症防控、促进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选取南疆三地州6个典型成龄‘温185’品种焦叶症果园,调查园地内土壤和灌水的理化指标,按照发病程度分为轻(Ⅰ级)、中(Ⅱ级)、重(Ⅲ级)3级,以健康树果园为对照,分析各调查园内坚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选择其中一个代表性果园,连续3 a在果实膨大期和营养物质积累期进行冲施核桃专用肥处理,研究坚果产量和品质特别是核仁脂肪、蛋白质、总糖和单宁等营养物质的变化,同时就两种施肥方式对果园综合效益进行评估。[结果]6个典型果园与对照相比,土壤有机质缺乏,土壤和灌溉水盐碱化,是核桃焦叶症形成的重要原因。坚果单位面积产量随焦叶症发生程度平均每级分别显著减少254.33、644.73和1 108.36 kg·hm-2;坚果三径平均减小2.79、4.25、5.77 cm;出仁率平均降低1.50%、2.51%、3.27%。仁内蛋白质含量平均下降0.86%、1.47%、2.58%;总糖含量平均降低0.25%、0.49%、0.69%;单宁含量平均增加1.83、3.41、6.55 g·kg-1。经3 a冲施肥防治后,在轻度和中度焦叶发病程度下单位面积受损产量的恢复比例分别达22.50%和13.59%,重度焦叶下的产量受损较难缓解。核仁内脂肪含量无明显变化,蛋白质与总糖含量平均分别增加19.4和7.9 g·kg-1;单宁含量平均减少1.69 g·kg-1;专用肥防控园的坚果产量与品质均优于焦叶症发生园,每公顷能额外增收约19 025.25元,且仍有逐年增长趋势。[结论]焦叶症会显著影响‘温185’品种核桃的坚果产量和品质,焦叶症发生越严重,相应指标变化差异越显著。冲施核桃专用肥能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并平衡营养元素吸收,改善坚果品质的同时增加经济效益,有效减轻因土壤盐渍化诱发的核桃焦叶症危害。


马铃薯疮痂病拮抗菌ZF517的分离鉴定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common scab)近年来在我国主要产区广泛发生,造成严重危害,且缺乏绿色高效的防治措施。为筛选对疮痂病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本研究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为靶标,筛选到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生防菌株ZF517。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抑菌谱分析显示,菌株ZF517对6种病原真菌和3种病原细菌具有较高的拮抗效果。生防性状检测表明,ZF517能产生蛋白酶和嗜铁素,并含有Surfactin、Macrolactin、Fengycin、Difficidin、Bacillibactin、Bacillaene、Bacilysin和Iturin的合成基因。此外,ZF517的发酵液可抑制疮痂链霉菌菌丝的生长。经萝卜幼苗法验证,ZF517发酵液可显著抑制疮痂链霉菌对萝卜幼苗的侵染,其防效达到63.9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达58.0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0%噻唑锌悬浮剂的防治效果。综上,菌株ZF517在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生防潜力。


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采后品质及耐贮性评价
《中国果树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3个鲜食枣品种在常温贮藏期间的果实品质变化,筛选出耐贮藏的鲜食枣品种,以冬枣、蟠枣和龙蟠枣为试材,对常温贮藏期间果实腐烂率、外观、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3个鲜食枣品种在贮藏期间果实腐烂率、色度值a*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色度值L*值、b*值等其他指标基本均呈下降趋势。3个鲜食枣品种果实贮藏性存在显著差异,冬枣腐烂率、果皮L*值、果肉硬度均显著低于蟠枣、龙蟠枣,但果肉硬度下降幅度较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蟠枣、龙蟠枣;蟠枣腐烂率显著高于冬枣、龙蟠枣,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冬枣、龙蟠枣;龙蟠枣果皮b*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冬枣、蟠枣。常温贮藏15 d时蟠枣出现果皮黄化、果肉酒化的现象,腐烂率高达100%;常温贮藏18 d时龙蟠枣腐烂率为32.00%,果皮出现黑斑,未出现果皮黄化及果肉酒化现象;而冬枣的腐烂率最低,为23.63%,部分果实出现酒化现象。综上,3个鲜食枣品种耐贮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冬枣>龙蟠枣>蟠枣。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枣品种果实采后贮运及栽培推广提供依据。


丁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组合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丁酸梭菌与嗜酸乳杆菌组合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330只健康的1日龄罗斯308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的金霉素;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丁酸梭菌(CB)+200 mg/kg嗜酸乳杆菌(LA)(CLL组)、600 mg/kg CB+200 mg/kg LA(CLM组)、600 mg/kg CB+400 mg/kg LA(CLH组),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LM、CLH组末重提高(P<0.01),所有试验组胸腺指数增加(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CLM组42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增加(P<0.05);与抗生素组相比,CLM、CLH组21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增强(P<0.05);与对照组相比,CLH组21、42日龄肝脏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P<0.01);与抗生素组相比,CLM、CLH组胸肌亮度(L*)和红度(a*)值提高(P<0.05);所有试验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比值(VH/CD)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0.01)。综上所述,复合菌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鸡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肉品质,600 mg/kg CB+200 mg/kg LA的添加比例效果最好。
关键词: 丁酸梭菌复合菌剂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肉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