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肥调控对设施甜瓜生长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省设施栽培条件下长效肥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瓜品种纳斯密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CK)、长效肥(K1)、长效肥(K2)、长效肥(K3)、常规施肥(CF)共 5 个处理.在设施栽培条件下施用长效肥普乐特(17-17-17)≥51%,在甜瓜伸蔓期、花果期、成熟期调查作物的农艺生长指标,成熟期测定甜瓜产量和品质指标,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植株各器官的氮、磷、钾含量.[结果]5 个施肥处理中,CF处理的产量与裂果率均高于其它处理,CF和长效肥K1 处理品质高于其它处理.长效肥各处理甜瓜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低于CF处理.[结论]综合产量、裂果率及品质特征,长效肥(K1)可保证设施甜瓜正常生长并达到较高的商品产量和品质.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北疆机采棉营养器官形态结构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玛纳斯农业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选取2个棉花品种——中棉所127(V1)和欣试518(V2),设计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11株·m-2(D1)、22株·m-2(D2)和28株·m-2(D3)。比较不同处理对棉花主茎与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节间长和节间直径以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2022年和2023年V1分别在D1和D2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以及节间长最小。2022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叶柄长、叶柄直径及节间长均最小;2023年V2在D3处理下的主茎和果枝的叶柄长及节间直径最小。2022年在同一密度下,主茎和果枝的叶长及节间长均表现为V1≥V2;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1和V2的主茎和果枝的叶长、节间长和节间直径均无显著差异。2022年和2023年在同一密度下,V2的衣分均显著高于V1。2022年2个品种以及2023年V2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V1D3处理的籽棉产量在2022年最高,在2023年也较高;V2D3处理的皮棉产量在2年试验中均最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较优的种植密度为28株·m-2,欣试518的皮棉产量更高。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CottonXL棉花功能结构模型提供数据支撑,为北疆机采棉适宜品种、密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新疆双峰驼源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全基因组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以常规可培养方法从驼乳和驼粪中分离出3株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益生效果较突出的菌株F1043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目的】探究分离菌株的益生潜力,了解其功能基因和遗传基础,为该菌的应用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法对枯草芽孢杆菌F10431、2N2N和2N13N的产酶能力、耐受能力、抑菌效果和饲用安全性进行益生评价,利用二代+三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预测和功能注释。【结果】三株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其中,F10431耐肠液、胃液能力最强;都有较好的产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抗氧化酶的能力,菌株F10431蛋白酶活性为(3.17±0.26) nmol/(min·mL)、淀粉酶活性为(0.48±0.04) nmol/(min·mL)、纤维素酶活性为(151.02±8.05)μg/(min·m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为(1.81±0.31)μmol/(min·mL);菌株F1043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明显,但对沙门氏菌抑制较弱;溶血性测试均不产生溶血环,饲用安全。【结论】本研究分离出3株益生性能优良的驼源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益生效果较突出的菌株F1043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将测序数据提交至NCBI获得GenBank登录号为MW721260。从基因层面阐明了其益生菌特性的功能机制和基因组特征,为相关益生菌制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为机采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培育储备候选材料。【方法】选取125份零式果枝海岛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12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54%~23.85%,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6~2.10,株高与始果枝高度、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始果枝高度与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中部果枝长度与中部果枝夹角、下部果枝长度、下部果枝夹角,呈极显著正相关;12个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8.59%,分别为始果枝高度因子、果枝因子、茎粗因子、衣分因子、铃数因子和铃重因子;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机采性状表现良好,代表品种为新海43号、新海55号、石河子V7-4、K426、新78、16DJC01、新库K2442、新库198-1。【结论】125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第Ⅴ类群机采性好,获得了21份机采性好的海岛棉育种材料,可以作为创制机采棉的基础材料。


8种杀虫剂对藜麦田甜菜龟叶甲的田间防效评价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8种杀虫剂对藜麦田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甜菜龟叶甲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供试8种杀虫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藜麦安全无药害。药后1、3 d时各杀虫剂处理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为3.87%~46.66%和15.60%~62.07%,其中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15.00 g a.i./hm~2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杀虫剂处理。药后7 d时各杀虫剂处理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为52.46%~73.56%,其中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 15.00 g a.i./hm~2、70%吡虫啉WG 42.00 g a.i./hm~2和20%啶虫脒WP 90.00 g a.i./hm~2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达到70%以上。[结论]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EC、70%吡虫啉WG和20%啶虫脒WP对甜菜龟叶甲的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


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多糖的提取与脱色工艺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粗多糖提取及多糖脱色工艺,为新疆野生巴尔喀什蘑菇多糖的纯化及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釆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蘑菇子实体粗多糖,研究提取温度、时间、次数对巴尔喀什蘑菇多糖得率的影响;选择脱色时间、脱色温度、活性炭和H2O2含量为影响因子,以多糖脱色率为研究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巴尔喀什蘑菇多糖脱色工艺,确定最佳脱色工艺条件。【结果】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菇子实体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时间6 h、提取温度60℃、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巴尔喀什菇子实体粗多糖得率为15.6%。活性炭最佳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25%、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45 min、pH值3,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0.4%;双氧水最佳脱色工艺为H2O2含量10%、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3 h、pH值9,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6.23%。【结论】利用热水提醇沉法提取巴尔喀什蘑菇粗多糖工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H2O2脱色法和活性炭脱色法对巴尔喀什蘑菇多糖的脱色效果受不同工艺条件的影响差异较大,H2O2脱色率比活性炭脱色率高,是巴尔喀什蘑菇多糖脱色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巴尔喀什蘑菇 多糖提取 活性炭脱色 双氧水(H2O2)脱色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花生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土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两种不同黄腐酸钾有机肥对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的影响,采取盆栽试验模拟大田花生种植,以不施肥、纯施化肥为对照,设置100%化肥配施100%有机肥、75%化肥配施25%有机肥、50%化肥配施50%有机肥、25%化肥配施75%有机肥和施用100%有机肥处理,探讨了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LOC)和惰性有机碳(ROC)在花生不同生育期内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在花生各生育期均表现为:花针期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其中DOC和MBC含量结荚期显著高于成熟期(P<0.05);各处理SOC及其组分含量均表现为: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显著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其中花针期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3.0 g/kg、284.4 mg/kg、269.7 mg/kg、30.76 g/kg和111.2 g/kg,50%化肥配施50%矿源黄腐酸钾处理SOC、DOC、MBC、LOC和ROC含量分别为130.9 g/kg、250.5 mg/kg、251.7 mg/kg、29.86 g/kg和110.8 g/kg。综上,化肥减量配施生化黄腐酸钾对SOC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整体优于配施矿源黄腐酸钾,化肥减量配施黄腐酸钾花针期含量显著高于结荚期和成熟期(P<0.05),其中25%化肥配施75%生化黄腐酸钾处理对提升SOC及其组分含量效果最佳。


不同品种恰玛古(芜菁)营养品质分析及综合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恰玛古(芜菁)营养功能成分的差异,综合评价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恰玛古品质特性,为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优质恰玛古种质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的白色小恰玛古、黄色恰玛古、紫色恰玛古和白色大恰玛古4个恰玛古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粗纤维、总糖、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矿物元素等34种基础性营养指标和3种功能性成分指标;采用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恰玛古品质。【结果】在测定的34种基础性营养指标中,不同品种恰玛古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粗纤维、可滴定酸、总糖、还原糖、蔗糖、VC、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元素指标有显著性差异,3种功能性成分指标中粗多糖、总黄酮、皂苷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的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性(P<0.01)或显著性差异(P<0.05)。提取获得的前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98.882%(反映大多数原变量信息)。黄色恰玛古综合评分排序最高,白色小恰玛古次之,紫色恰玛古和白色大恰玛古分别为位列第3和第4。【结论】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恰玛古的营养功能成分之间存在品种间差异,而水分和总氨基酸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基本稳定,不同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获得4个主要成分可以表征不同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黄色恰玛古为品质最佳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