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饮料泡沫生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饮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会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及外观等,了解并掌握泡沫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技术,对优化生产流程具有重要作用。系统性阐述了泡沫生成的基本理论,并分析泡沫生成过程中不同因素(如茶叶成分、温度和pH等)的影响,概述了消除泡沫的不同方法、消泡原理,以及在食品领域中常用消泡剂的类别,为茶饮料加工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基于重测序的菠萝基因组InDel标记的开发
《生物技术通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菠萝种质的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研发菠萝InDel分子标记,为菠萝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4份代表性菠萝种质进行基因组重测序,鉴定插入/缺失长度大于30 bp的InDel位点。根据InDel位点信息设计InDel标记引物,选择扩增条带清晰、分离效果好的引物用于菠萝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4份菠萝种质中鉴定到插入/缺失长度大于30 bp、测序深度大于10×的InDel位点1 559个。基于InDel位点的上下游序列信息,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设计候选InDel标记引物372对,其中264对引物表现出稳定的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70.97%。采用50对多态性高的核心标记引物分析58份菠萝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等位位点103个;各标记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Ne)为1.816 4个;Shannon's多样性指数(I)的变异范围为0.272 8-0.746 4,平均值为0.634 6;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32 9-0.425 1,平均值为0.342 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变异范围为0.143 1-0.514 3,平均值为0.441 2。通过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75处将58份菠萝种质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可进一步分为2个亚群。采用群体结构分析将58份种质划分为2个稳定群体,其中POP-1群体与聚类分析获得的第Ⅳ-2亚群重合,主要由纯种卡因类种质组成。【结论】研发的50个菠萝核心InDel标记能精准区分不同菠萝品种,对于深化菠萝遗传多样性分析、完善遗传图谱构建和加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饲料添加γ-氨基丁酸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γ-氨基丁酸(GABA)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体组成、消化酶活性、脂蛋白脂肪酶(lpl)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以初始体重为(1.26±0.01) 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共选取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50、100、200 mg/kg γ-氨基丁酸的4种等氮等脂饲料,实验周期为56 d。【结果】(1) 100 mg/kg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0 mg/kg组。100 mg/kg组的蛋白沉积率、脂肪沉积率、钙沉积率、磷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 50mg/kg组和100 mg/kg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00 mg/kg组灰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各组间的血清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葡萄糖、尿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无显著差异。(4)100 mg/kg组胃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肝胰腺中胰蛋白酶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mg/kg组肠道中脂肪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0 mg/kg组。(5) 100mg/kg组肝胰腺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200 mg/kg组肠道中to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100 mg/kg组肠道中lpl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饲料中添加50~100 mg/kg γ-氨基丁酸显著提高了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营养沉积,添加100 mg/kg显著提高了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结合生长、体组成、消化酶活性、lpl和tor基因表达水平综合评价,黄颡鱼饲料中GABA的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综上所述,饲料添加GABA改善了黄颡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体组成和营养保留,对黄颡鱼生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黄颡鱼 γ-氨基丁酸 生长性能 消化 营养代谢基因


褪黑素浓度对草莓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分析不同浓度褪黑素对草莓采后常温状态下贮藏保鲜的影响,为草莓常温状态下高效、安全保鲜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香野’草莓(红熟期75%)为材料,将草莓果实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中,测定常温贮藏期间草莓果实表观品质性状、食用品质性状、抗氧化酶活性、MDA以及H2O2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相比于对照,褪黑素处理对延缓草莓果实硬度、质量损失、可滴定酸的下降速率,促进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SOD酶活、POD酶活和CAT酶活的上升速率以及抑制MDA和H2O2含量的积累有着重要作用。试验结果显示,褪黑素处理可以延长常温状态下草莓的贮藏保鲜期,其中300μmol/L的浓度效果最佳。


水热裂解产物复配液体肥对甘薯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基于农林废弃物水热裂解产物复配的液体肥,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生长、养分利用率和土壤质量的影响。通过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北坡镇开展试验,以‘普薯32’为供试甘薯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CK)、常规固体水溶肥(CF)、常规固体水溶肥+微量元素型液体肥(CFMI)、大量元素型液体肥(MA)和大量元素型+微量元素型液体肥(MAMI),量化分析各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经济效益、养分吸收与利用效率、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处理相比,所有施肥处理下的甘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收益均显著提高;与CF处理相比,施用水热裂解液体肥显著提高了甘薯单株商品薯数和单薯重,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以及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含量,特别是在MAMI处理下,鲜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了13.7%和19.8%,产投比提高了16.3%,表现出显著的增产和增收效益。同时,施用水热裂解液体肥不会显著降低土壤p H,也不会导致土壤养分过量积累,反而提高了养分(氮、磷、钾)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减少了资源浪费。研究表明,基于农林废弃物水热裂解产物复配的液体肥是一种高效肥料,能够促进甘薯增产提质,改善土壤环境。研究为水热裂解液体肥料在甘薯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期在甘薯的绿色低碳栽培和高产高效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冬瓜蜡质合成相关基因BhCER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瓜菜 》 2025
摘要:CER1基因在植物表皮蜡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冬瓜CER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同源序列克隆法克隆得到全长为1866 bp的BhCER1基因。该基因编码62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8.29,其蛋白质包含55个潜在磷酸化位点。蛋白质结构分析显示,该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构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BhCER1启动子中包括与干旱、低温、盐胁迫等多种逆境响应相关的调控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冬瓜BhCER1与同为葫芦科的甜瓜(CmCER1)和黄瓜(CsCER1)亲缘关系较近。qRT-PCR结果显示,BhCER1基因在冬瓜果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果肉、雌花、雄花、叶片、茎,而在根部基本无表达。综上所述,BhCER1基因可能在冬瓜果实蜡质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尚待开展深入的系统研究。


冬瓜果实不同部位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基因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冬瓜果实糖酸积累规律及代谢调控机制,分别以黑皮冬瓜、粉皮冬瓜和小冬瓜果实为试材,分析从果皮到果瓤不同部位的糖酸组成、积累规律和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趋势。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不同冬瓜品种果皮、外果肉、中果肉、内果肉及果瓤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比较分析冬瓜果实各部位糖代谢基因SUS和AGA2、苹果酸代谢基因MDH和PEPC、及柠檬酸代谢基因CS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含量与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冬瓜果肉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瓤,且不同冬瓜类型间的主要糖组分也存在差异,粉皮冬瓜为果糖,黑皮冬瓜和小冬瓜为葡萄糖。冬瓜果肉的主效有机酸为苹果酸,而果瓤则为柠檬酸,果皮中有机酸含量较低。黑皮冬瓜果实不同部位糖酸代谢基因的表达与其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US(Bhi12G001032)和AGA2(Bhi03G001926)基因的表达与可溶性糖含量正相关且部分达显著水平,MDH(Bhi12G001426)和PEPC(Bhi12G000721)基因的表达与苹果酸含量显著正相关,CS(Bhi09G000480)和CS(Bhi02G001831)基因的表达与柠檬酸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冬瓜果实糖酸组成及含量具有组织特异性,且受糖酸代谢关键基因SUS、AGA2、PEPC、MDH和CS表达的影响,进而影响冬瓜品质。
关键词: 冬瓜 果实差异组织部位 可溶性糖 有机酸 代谢基因


承包制在保育育肥猪饲养管理中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益分析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5
摘要:近年来,生猪市场行情持续波动的背景下,为寻求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该研究聚焦于内部管理机制的创新,在保育育肥猪饲养管理中引入并实施承包制模式,探索对比分析承包制不同覆盖率(对照组为0,试验Ⅰ组<50%,试验Ⅱ组≥50%和试验Ⅲ组100%)下的饲养管理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整个饲养过程中承包制覆盖率≥50%时,尽管末重、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育肥效率指数(FSA)、死亡率、饲料增重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但育肥增重成本极显著降低(P<0.01);当承包制覆盖率为100%时,末重及FSA极显著增加(P<0.01),料重比、死亡率、饲料增重成本、育肥增重成本极显著降低(P<0.01);按育肥猪销售单价18元/kg计,试验组Ⅱ、Ⅲ的育肥平均利润明显得到提升。综上,育肥承包制显著提升生产业绩,有效缩减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深层次原因分析揭示,养猪实行承包制能够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为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内部管理机制创新方向。


日本平腹小蜂滞育幼虫的表型研究
《植物保护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是多种蝽类害虫的优势卵寄生蜂,以老熟幼虫滞育。本研究比较了日本平腹小蜂非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老熟幼虫的体重、体长、体宽及体色的变化,并通过尼罗红染色来观察滞育幼虫体内脂滴的变化。结果表明:滞育期间老熟幼虫体重逐渐减轻,体长逐渐缩短,体宽无显著变化,体色灰度值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相较于非滞育个体,随着滞育时间的延长,滞育老熟幼虫体腔内脂滴数量逐渐减少,同时出现表皮附近脂滴聚集现象,表明脂质是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期间主要的能源物质,随着滞育时间延长,脂质被逐渐消耗。而脂滴向日本平腹小蜂老熟幼虫表皮附近大量聚集,有助于增强滞育个体的抗冻能力。本文为深入研究日本平腹小蜂滞育机制奠定基础。


CsPUB54与PmRXLR1互作负向调控黄瓜对疫病的抗性
《园艺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感疫病的黄瓜B80和瓜类疫霉菌(Phytophthoramelonis)为材料,从B80黄瓜中克隆了1个含有U-box功能域的PUB蛋白家族基因CsPUB54,从P. melonis中克隆到1个RXLR效应蛋白基因,命名为PmRXLR1。B80接种P.melonis24h的转录组和q RT-PCR的试验结果均显示,P.melonis对B80黄瓜的侵染能够诱导CsPUB54和PmRXLR1表达量的快速提升。通过基因瞬时沉默方法将CsPUB54进行沉默,能够增加黄瓜子叶对P. melonis的抗性。另外,酵母双杂交和Pull-down的试验结果证实CsPUB54与PmRXLR1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互作。利用碱基突变的方法将PmRXLR1的W和Y功能域分别进行突变,产生7个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分别与CsPUB54的互作检测显示,PmRXLR1中的W和Y功能域是PmRXLR1和CsPUB54互作所必需的,而W功能域中的异亮氨酸(I)是互作必需的关键氨基酸。CsPUB54与已发表的植物免疫负调控PUB蛋白进行遗传进化分析显示,CsPUB54与拟南芥AtPUB22、AtPUB23的遗传变异率较小,亲缘关系最近。这些研究数据表明CsPUB54能够通过与PmRXLR1互作负向调控黄瓜对瓜类疫霉的抗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