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芋头代谢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芋头作为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其地下球茎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本研究旨在探索芋头哪些活性物质参与影响其食用价值,以期为芋头品质改良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红芽芋和香芋为试材,利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代谢物成分,结合农艺学性状变化,阐明影响其活性物质的关键代谢通路。相对于香芋,红芽芋的Vc含量增加13.0%,SOD和CAT分别增加63.8%和43.2%。通过代谢组学分析鉴定到24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192种上调代谢物和52种下调代谢物。KEGG分析表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显著富集。其中,丰度上调幅度最大的代谢物包含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等9种黄酮。本研究强调这9种黄酮物质对于提高红芽芋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开发芋头产品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芋 代谢组学 营养物质 差异代谢物 抗氧化物质 黄酮


2株水禽源坦布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究水禽源坦布苏病毒(Tembusu virus, TMUV)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及其膜前体蛋白(prM)和囊膜蛋白(E)的分子特征。【方法】利用仓鼠肾细胞(BHK-21)对疑似TMUV感染的鸭、鹅肝脏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全基因克隆、测序、拼接获得分离株全基因序列。运用ModelFinder、MrBayes软件进行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以GenBank数据库中TMUV MM1775株为参考,对分离株prM和E蛋白进行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对prM、E蛋白的跨膜区域、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结构与三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试验分离获得2株水禽源TMUV分离株,分别命名为FSE、ZJ2。全基因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FSE、ZJ2分别属于Cluster 2.1.1与Cluster 2.2。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结果显示,FSE、ZJ2株prM和E蛋白中均存在多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SE、ZJ2株E蛋白均存在2个跨膜区;prM、E蛋白中均存在多个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与疫苗株DF-2的prM、E蛋白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相比,FSE株prM蛋白存在E73H氨基酸位点突变,E蛋白存在A157V氨基酸位点突变;二级结构均以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相一致。【结论】本研究从广东地区分离得到2株Cluster 2 TMUV,2株分离株prM、E蛋白均存在多个氨基酸突变位点,表明TMUV在广东地区的流行过程中仍在不断发生变异。


匙羹藤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文章综述了匙羹藤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重点评述了匙羹藤在农业实践、植物保护策略中的重要作用,从化学成分分析到药理机制探讨,回顾了有关匙羹藤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匙羹藤中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等活性物质对于匙羹藤在降血糖、抗氧化、抗炎等方面产生药理作用至关重要。同时,文章分析了匙羹藤作为天然生物农药或生长调节剂的潜力,能够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匙羹藤提取物中的总三萜皂甙、黄酮甙、花色素等成分对农业害虫的杀灭作用、对天敌的吸引作用以及抑制与害虫抗药性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为绿色植保提供了新的思路。匙羹藤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植物资源,对其进行研究不仅丰富了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内容,也为解决现代农业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匙羹藤 化学成分 提取工艺 药理作用 应用 天然生物农药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快速筛查食品中10种非法壮阳抗疲劳类药物
《分析化学 》 2025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食品中西地那非、红地那非、那红地那非、豪莫西地那非、罗地那非碳酸酯、西地那非二聚体杂质、伐地那非二聚、羟基红地那非、N-去甲基西地那非和乌地那非10种非法添加壮阳抗疲劳药物的方法。考察了基质种类、基质溶剂和用量、激光强度和点样方式对各目标物的质谱信号强度和信噪比(S/N)的影响,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选择以介子酸(SA)为基质,将其均匀分散在甲醇-水(50∶50, V/V)中,采用先点基质再点样品的点样方式,在反射线性正离子模式下选择激光强度为60%进行MALDI-TOF MS筛查时,质谱信号稳定、强度高、响应重复性好。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10种非法壮阳抗疲劳药物浓度在10~100 ng/mL范围内与质谱叠加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85,检出限(LOD)为0.1~1.0 ng/mL。保健酒、软胶囊和速溶咖啡3种食品基质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2.9%~109.9%,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0.7%~11.3%(n=3)。本方法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灵敏度好、抗干扰能力强、无样品基质效应,基于已有质谱信息可无需使用标准品,仅通过点靶上机测定即可实现对食品基质中10种非法壮阳抗疲劳药物的非靶向筛查。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壮阳抗疲劳类药物 非法添加 α-氰基-4-羟基肉桂酸 介子酸


禽毛滴虫感染动物模型建立和优化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5
摘要:该研究对比不同的禽毛滴虫感染动物的方法以及感染剂量,通过各评价指标筛选得到最优的禽毛滴虫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首先进行禽毛滴虫不同造模方法的比较,选取30只未感染禽毛滴虫的乳鸽,分为6组,分别为PBS对照组、0.3%Agar+TYM对照组、普通法感染组、两次法感染组、喷喉法感染组和0.3%Agar+TYM感染组,每组5只,感染组每只乳鸽灌服禽毛滴虫剂量为1×107个,连续感染5 d。结果显示,只有0.3%Agar+TYM感染组阳性率达到100%,死亡率为20%;两次法感染组、喷喉法感染组和0.3%Agar+TYM感染组的平均增重和相对增重率均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感染组肝脏重量和比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两次法感染组的肺脏平均重量和比重显著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感染组在感染后不同天数口腔咽拭子中禽毛滴虫浓度最高,因此选用0.3%Agar+TYM作为溶剂重悬的感染方法最佳。再进一步对此方法进行优化,选取40只未感染禽毛滴虫的乳鸽分为8组,分别为PBS对照组、0.4%Agar+TYM对照组、0.2%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0.2%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0.3%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0.3%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0.4%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和0.4%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每组5只。低剂量感染组每天每只乳鸽灌服禽毛滴虫剂量为1×106个,高剂量感染组则为1×107个,连续感染5 d。结果显示,感染组除0.4%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以外,阳性率均达到100%;感染组中除了0.2%Agar+TYM高剂量组外平均增重和相对增重率均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低剂量感染组,0.3%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和0.4%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肝脏的平均重量和比重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0.3%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和0.4%Agar+TYM高剂量感染组从第3天到第7天的口腔咽拭子中禽毛滴虫浓度逐渐升高。综上结果表明,使用0.3%Agar+TYM作为溶剂重悬,每只乳鸽感染剂量为1×106个,连续感染5 d的感染模式为最佳。该研究建立了一种禽毛滴虫感染动物模型,为抗禽毛滴虫药物筛选、禽毛滴虫入侵机制等研究提供基础。


ACE抑制肽研究进展与组学技术的融合应用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心脑血管健康。食源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作为一种天然降血压物质,具有绿色安全、活性突出、易消化吸收等多种优点,是近年来高血压防治领域研究的焦点与热点之一。尤其近年来,多肽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等组学技术进展迅速,推动了ACE抑制肽的快速发掘与相关机制研究,为相关产业的提质升级指明了道路。本研究主要就ACE抑制肽的作用机制、活性评价、构效分析及产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与其相关的组学技术融合应用发展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ACE抑制肽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ACE抑制肽 作用机制 活性评价 构效分析 组学 产业应用


益生菌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5
摘要:猪肉品质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生产优质美味的猪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目前,常用于改善猪肉品质的益生菌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这些益生菌能够改善猪肉颜色,减少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提高肌肉营养物质和风味物质的含量,改善猪肉肉质性状和营养价值。益生菌调节营养物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善肠道代谢和脂肪、蛋白质在肌肉中沉积;还可影响肌肉纤维类型和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因表达,通过维持细胞膜完整性降低肌肉脂质过氧化,降低失水率,从而改善肉品质。因此,该文综述了常用的益生菌、益生菌在改善猪肉品质方面的应用,以期为益生菌改善猪肉品质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主要地方猪资源性能统计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地方猪品种丰富,遗传资源库素材充足,准确评估地方猪资源性能是合理开发和利用地方猪种的基础,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较大规模对比分析中国地方猪种资源性能的文献报道。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主要的72个地方猪品种性能数据,统计繁殖、胴体、体型、肉质等性状,分析性能间相关性,发掘地方猪资源性能特异性。统计结果表明,中国地方猪窝产仔数为5~20头,屠宰率为55%~78%,瘦肉率为40%~60%,肌内脂肪含量为3%~10%,品种间体长体高差异可达2倍以上。对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产仔数与母猪侧面积之间,瘦肉率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两两之间呈现相关的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其中,产仔数与母猪侧面积相关系数达到0.5,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趋势。本研究旨在深度发掘地方猪品种的性状特点,为地方猪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