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新品种陇单9号高产制种技术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14
摘要:1前言在甘肃粮食生产中,玉米占据中非常重要的地位,栽培面积仅次小麦。甘肃省有着较为复杂的气候条件,省内不同地域特点对栽培玉米品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年来,在"科技创新"、"品种优育"理念的引导下,成功培育出了玉米新品种陇单9号,现将相关的高产制种技术流程做一详细叙述,为推广玉米新品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2玉米新品种陇单9号高产制种技术2.1制种田地陇单9号制种,所用田地势要求平坦、排灌良好、肥力至中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苹果醋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苹果醋企业发展、市场需求、加工技术装备、工艺水平、主要研究内容、标准体系与质量控制状况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我国苹果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我国苹果醋产业发展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慢白粉病QTL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兼抗性
《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聚合兼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慢病性基因,是培育持久多抗小麦品种的重要措施。百农64和鲁麦21均为慢白粉病品种,分别含有4个和3个慢白粉病抗性QTL。将百农64与鲁麦21杂交,获得21个聚合2~5个慢白粉病抗性QTL的F6株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在四川郫县和甘肃天水进行条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进行叶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分析21个株系条锈和叶锈病的最大严重度和病程曲线下面积,检测单个QTL和QT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效应。结果表明,QPm.caas-4DL、QPm.caas-6BS和QPm.caas-2BL对条锈病均有显著的抗性,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6.9%、14.1%和17.3%;QPm.caas-4DL对叶锈病也有显著抗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3%;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DL/QPm.caas-2BS/QPm.caas-2BL和QPm.caas-1A/QPm.caas-4DL/QPm.caas-2BS/QPm.caas-2BL聚合体对条锈病和叶锈病的抗性显著高于两亲本,它们均含有来自百农64的QPm.caas-4DL以及来自鲁麦21的QPm.caas-2BL和QPm.caas-2BS,表明这些QTL具有明显的兼抗性效应。在小麦抗病育种中,聚合慢病性QTL越多,慢病性越强,聚合4~5个慢病性QTL时,株系可达到高抗甚至接近免疫的水平,是选育持久抗性小麦品种的重要手段。
酒钢集团脱硫石膏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特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脱硫石膏是盐碱地的有效改良剂,而重金属含量是限制其能否农业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限制因素。为了掌握酒钢集团脱硫石膏农业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全面系统分析测定了酒钢集团脱硫石膏中的养分和重金属元素含量。研究结果显示,脱硫石膏中大量元素含量较低,而中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其中钙、铁、锌、锰的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281560、8063、15388、1026 mg/kg。重金属铬、铅和镍含量低于耕地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镉含量虽超出耕地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但符合农用粉煤灰污染物控制标准。由此表明在适宜的施用量范围内,利用酒钢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应该不会对土壤重金属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和不套袋对"红富士"苹果耐贮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套袋和不套袋对果实品质、耐贮性和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套袋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套袋苹果提高1%,达到显著程度;果实硬度方面,二者差异不明显;除着色面积、光洁度等外观品质套袋果优于对照外,其它风味、口感等内在品质,以及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失重率等果实耐贮性特征方面,不套袋明显优于套袋;果实的农药残留量没有明显差别,有机磷、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均未检出.套袋果实的外观品质好于不套袋;但不套袋果实的内在品质和风味,以及耐贮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套袋果实;且不套袋果实的农药残留量并没有超过质检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亚麻下胚轴不定芽诱导的研究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亚麻品种陇亚10号、张亚2号、CDC-scroll、低亚麻酸及不育系1S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基因型亚麻下胚轴的不定芽诱导进行研究。确定了5个亚麻品种最适的种子消毒处理为75%乙醇消毒0.5min、1%次氯酸钠消毒10min。筛选出亚麻下胚轴不定芽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培养基附加0.5mg/L 6-BA和0.02mg/L NAA。讨论了不同基因型的亚麻下胚轴不定芽诱导分化及其不定芽生根之间的差异,最终得到陇亚10号的下胚轴不定芽诱导分化率及不定芽的生根率最高,宜用来做后续的研究工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小杂粮是甘肃省资源和区位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4.67万hm2左右,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2.5%,总产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6.8%。从21本世纪初开始,由于政策导向和利益所驱,致使甘肃小杂粮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不足,供种体系不健全,加工技术缺乏,产业化程度不高,使得小杂粮产区小杂粮的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导致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机遇和威胁并存。随着人们对小杂粮需求的增加,小杂粮的各个主产区积极发展小杂粮产业,势必使小杂粮产业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该文结合实际调查,对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并提出通过因地制宜培育优异小杂粮产业化集聚区,构建以专用、特色为主体的优异小杂粮产品生产结构,建立健全小杂粮产品科技支撑体系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来进一步促进甘肃省小杂粮产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甘谷县辣椒产业化发展规划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甘谷县是闻名全国的辣椒之乡,辣椒种植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产地辣椒品质优良、营养丰富,Vc和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产区。经过多年发展,甘谷辣椒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大、产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品牌优势更加突出。但由于近年来规模化种植程度较低,栽培技术相对落后、产量低、效益差,加工业落后,流通体系不健全,专业合作社规模小等因素,制约了全县辣椒产业的健康、快速和高效发展。该文在深入产地广泛调研、多方听取同行专家意见、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两区带动、点面突破"的发展思路,从良种繁育体系、绿色标准化基地、精深加工体系、现代化物流体系、电子信息化营销体系、技术研发和推广服务体系、质量标准化检验与检测体系、名优品牌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了发展规划,以达到促进甘谷辣椒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并显著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应用效果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目前日光温室普遍存在的设备简陋、环境调控与抗寒防病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与劳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建造了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并进行试验。该文分别选择内保温和外保温太阳能双效温室(温室内配置太阳能集热器、蓄热水池和热泵机组在内的太阳能热泵系统)测试其保温降湿性能和增产效果,主要测试指标为空气最低温度、日平均温度、光照度、空气相对湿度,种植作物的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测试结果表明:内保温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室内最低气温都在9℃以上,与对照温室相比,1月份试验温室室内平均气温提高3.4℃,1月份室内平均最低气温提高4.0℃;外保温太阳能双效温室1月份室内平均最低气温为1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比对照温室室内温度提高3.8℃,蔬菜增产19%~55%。组装式太阳能双效温室改善了温室的环境条件,提升了日光温室抗寒防病和增产增收的能力,该温室的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北方同类地区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温室 太阳能 组装 太阳能双效温室 集热器 蓄热水池 双源热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