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酸度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镉汞铅硒的影响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砷、镉、铅、汞、硒五元素时,溶液酸度对相关元素荧光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并提出了测定各元素时的最佳条件,所述酸度实际是指原子化前试液的综合酸度。试验结果表明,测定铅的溶液酸最严格,应控制在cHNO30.20~0.22 mol·L-1之间,与此相比,测定镉的酸度范围较宽,可允许在cHCl 0.20~0.31 mol·L-1范围内。而对砷、硒、汞的测定,酸度的影响最小,依次在cHCl>0.1 mol·L-1,cHCl>0.12 mol·L-1及cHNO3>0.16 mol·L-1的酸度条件下均能获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砷 镉 汞 铅 硒 酸度


莱川杂交肉鹅早期体重发育规律及生长曲线拟合
《中国畜牧杂志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用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fy3种非线性动物生长模型拟合了莱川杂交肉鹅1~9周龄的平均体重,进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表明:3个方程都能很好地拟合莱川杂交肉鹅的生长过程,拟合度均在0.99以上,最佳模型为Gompertz,其生长的拐点时间为5.89周龄,拐点体重为1696.47g,最大周增重为396.26g。
关键词: 畜牧、兽医科学基础学科 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模型 莱川杂交 肉鹅


低温胁迫下香菇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为变温结实型担子菌,为探讨低温胁迫诱导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分子机理,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对低温胁迫下香菇菌丝体基因表达差异进行了比较.电泳差异展示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后基因表达在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数量水平的差异表现为低温胁迫过程中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增强表达或减弱表达;质量水平上的差异表现为低温胁迫使部分ESTs特异诱导表达或沉默表达.差异ESTs的类型比较和多态性分析发现,低温胁迫处理6~12h可能是诱发香菇原基发生的关键时段.本文还对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和Northern杂交验证,初步讨论了低温胁迫时间在调控香菇子实体发生中的作用.图4表2参13
关键词: 香菇 低温胁迫 mRNA差异显示 基因表达序列标签(ESTs)


猪卵母细胞去核方法的改进
《中国兽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猪体细胞克隆技术中关键步骤之一的去核方法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由本实验室改进的Willadsen去核法———二步挤压去核法,无论在去核操作成功率(73.9%)上还是在去核效率(81.2%)上都明显好于McGrath-Solter去核法(42.5%、67.4%,P<0.05);同时,本试验还发现,卵母细胞成熟培养36 h后去核组去核效率(89.1%)显著地高于成熟培养44 h后去核组(55.8%,P<0.05),而核移植重构胚的发育率2个组间无显著差异。


番茄刺皮瘿螨对番茄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叶片被番茄刺皮瘿螨危害后,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螨量大和危害时间长则下降速度快。少量瘿螨在短时间内危害导致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且随着螨量增加和危害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而危害时间过长,其含量则下降。对于游离脯氨酸,则是螨量大,危害时间长其含量增加快。危害期为6d,处理20头/叶与60头/叶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7887%、82.0439%。


酚酸化合物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酚酸化合物对连作西瓜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酚酸入土刺激了土壤酶活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均比对照提高,土壤呼吸强度增加,施入酚酸化合物2周时,500 mg/kg浓度的苯丙烯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土壤呼吸强度分别比同期对照增加了22.5%和20.0%;处理4周时,750 mg/kg浓度的苯丙烯酸和对羟基苯甲酸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4.4%和29.0%。苯丙烯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类酚酸化合物降低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也降低,250 mg/kg苯丙烯酸处理2周时,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9.6%,18.4%,20.7%和11.0%。


温室黄瓜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初步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温室黄瓜(Cucum is sa tivus)器官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分配指数和采收指数的温室黄瓜干物质分配与产量预测模拟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和基质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黄瓜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茎干重、叶干重、果实干重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分别为0.98,0.73,0.83,0.92,0.94;RM SE分别为232,6.8,157.6,173.9,196.8 kg/hm2。模型对黄瓜产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2为0.80,RM SE为7526.4kg/hm2。本模型对不同基质、品种的黄瓜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符合度均较高,说明本模型的普适性较好。模型不仅能较好地预测中国现有生产水平下温室黄瓜的干物质分配及产量,而且可以为实现中国温室黄瓜生产环境优化调控和模式化栽培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西瓜蔓枯病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测定西瓜上的西瓜蔓枯病菌(D idym ella bryoniae)、西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及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的rDNA的ITS序列,比对近缘种及西瓜上不同病菌的ITS序列同源性,设计出特异性上游引物XM-2和下游引物XM-R2。经过对XM-2/XM-R2引物的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可以扩增出一条344bp的西瓜蔓枯病菌特异性DNA条带。上述方法可以检测到pg以上的蔓枯病菌基因组DNA,并且可以准确扩增出西瓜蔓枯病自然病样中特异性的DNA片段。本文建立了一项西瓜蔓枯病分子检测技术,该方法准确、快速、可靠,可用于西瓜蔓枯病田间的快速诊断。
关键词: 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菌 特异性引物 PCR诊断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