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ciELISA试剂盒的研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制快速、灵敏、特异的恩诺沙星残留检测ciELISA试剂盒(ENR-Kit),为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ENR)残留的快速免疫学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ENR mAb)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生产ENR单抗,应用ENR mAb研制ENR残留间接竞争ELISA(ci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对其灵敏度、半数抑制浓度(IC50)、特异性、准确度和基质效应性进行检测。【结果】筛选出2株杂交瘤细胞,其单抗亚类均为IgG1亚型。4G1-B3杂交瘤细胞株的ENR mAb间接ELISA效价为1∶1.024×106,亲和常数(Ka)为9×1010L/moL。ENR-Kit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48.75μg/L,灵敏度0.05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1μg/L,与环丙沙星的交叉反应率(CR)为0.02%,与其他化合物的交叉反应率(CR)均<0.01%。ENR-Kit对牛奶样、鱼肉样和鸡肉样中ENR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6.49%,86.95%和84.13%,平均变异系数均<10%,不同基质对ENR-Kit检测结果影响小。【结论】研制的ENR-Kit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ENR残留快速检测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恩诺沙星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ciELISA 快速检测试剂盒


苦瓜蛋白MAP30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诱发胃腺癌细胞MCG803凋亡的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克隆苦瓜蛋白MAP30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和纯化其融合蛋白,体外测定MAP30诱发胃腺癌细胞MCG803凋亡。[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861bp的苦瓜蛋白MAP30基因编码区序列,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苦瓜MAP30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ZaA-MAP30并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MAP30的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合层析纯化MAP30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TT实验检测其诱发胃腺癌细胞MCG803的凋亡。[结果]克隆片段与基因库所登录的序列相一致,分泌表达的MAP30-His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0kDa,MAP30体外能诱发胃腺癌细胞MCG803凋亡,MAP30对MCG803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2.0μg·ml-1,在一定浓度下,能使肿瘤细胞形成明显的凋亡细胞核;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能看到明显的慧星尾,表明MAP30引起了肿瘤细胞基因组的降解。[结论]MAP30可作为一个抗肿瘤药而应用于临床研究。


小麦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小麦品质遗传改良中更好地利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的品质效应,以3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对17种LMW-GS的品质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Glu-A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A3 c、A3 b、A3 d、A3 e>A3 a,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A3 c>A3 b、A3 d>A3 a、A3 e。在Glu-B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B3 i、B3 d>B3 f>B3 e、B3 h>B3 g>B3 j,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B3 d>B3 h>B3 j、B3 e>B3 i、B3 f>B3 g。在Glu-D3位点,对面筋数量的正向效应为D3 e>D3 c>D3 d>D3 b、D3 a,对面筋强度的正向效应为D3 a>D3 c、D3 e>D3 b、D3 d。综合各个亚基的品质效应,本研究提出了包含17种小麦LMW-GS的评分体系,品种品质类型与LMW-GS的对应分析结果验证了LMW-GS品质效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位点优异LMW-GS的品质效应具有累加作用。


玉米丝裂病的抗性QTL定位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感丝裂病的玉米自交系R08与抗丝裂病的自交系Es40组配F2群体共348个单株,构建了包含115个SSR标记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2178.6cM,平均图距为18.9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F2:4家系丝裂病数据进行抗性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QTL,分别位于第1、2、4、5和7染色体,贡献率为4.22%~37.95%。其中在第1、3染色体上检测到主效QTL,贡献率均大于30%,基因作用方式均为显性,其余10个QTL的作用方式多为加性或部分显性。


那西肽及其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中国畜牧兽医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那西肽(nosiheptide)作为一种新型的饲用抗生素,在养猪业上的应用前景非常可观。作者论述了那西肽的理化特性、促进动物生长的机理、安全性评价及其在仔猪和育肥猪生产上的应用。


磺胺嘧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制备磺胺嘧啶(Sulfadiazine,SD)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检测。【方法】用重氮化法将SD偶联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上,合成免疫原BSA-SD和包被原OVA-SD,并用紫外扫描(UV)、SDS-PAGE法进行鉴定。用BSA-SD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法筛选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SD mAb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D mAb,对SDmAb的效价、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BSA-SD人工抗原制备成功,SD与BSA的分子结合比约为10.3∶1;筛选出6B5-E4、6B5-E9、3A5-B4和2H8-G5 4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其细胞培养上清液效价分别为1∶810、1∶256、1∶512、1∶512,腹水效价分别为1∶(8.6×106)、1∶(2.5×106)、1∶(5×106)和1∶(5×106)。6B5-E4株对SD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4μg/L。SD mAb与磺胺一甲基嘧啶交叉反应率为2.7%,与其他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性。【结论】获得了抗SD效价高、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SD残留的快速检测。


新霉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碳二亚胺(EDC)法将新霉素(NEO)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合成免疫原BSA-NEO和包被原OVA-NEO,用红外扫描(IR)、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NEO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分泌NEOmAb细胞株,用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NEOmAb;对NEOmAb的效价、亲和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BSA-NEO人工抗原;筛选出1E9、4E8、1G1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2.56×103、1∶1.28×103、1∶5.12×103,腹水效价分别为1∶5.12×105、1∶2.56×105、1∶1.02×106,1G1亲和常数(Ka)为3.75×1010(L/mol);1G1株对NEO的IC50为2.57 ng/mL,NEO mAb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环丙沙星、二氟沙星等无交叉反应。试验获得了抗NEO高价、敏感、特异的mAb,可用于NEO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