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海水酸化胁迫对紫贻贝能量分配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6年5~6月在山东桑沟湾楮岛海区,采用野外围隔和现场流水相结合的方法,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为研究对象,以pH为8.0作为对照组,探讨了酸化胁迫(p H=7.7)对其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10d)海水酸化胁迫下,紫贻贝的滤水率、同化效率、氧氮比显著下降(P<0.05),排氨率极显著增加(P<0.01),耗氧率无显著差异(P>0.05);中期(30d)海水酸化胁迫下,紫贻贝的滤水率和氧氮比显著下降(P<0.05),而同化效率、耗氧率、排氨率显著升高(P<0.05).能量收支的结果显示,短期(10 d)酸化胁迫下,紫贻贝的摄食能和吸收能显著降低(P<0.05),呼吸能无显著差异(P>0.05),排泄能显著增加(P<0.05),生长余力极显著降低(P<0.01);中期(30d)海水酸化胁迫下,摄食能降低(P<0.05),吸收能、呼吸能、排泄能、生长余力显著升高(P<0.05).氧氮比的结果显示,在海水酸化胁迫下,氧氮比的波动范围为14.28~20.46,贝类体内的供能物质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逐渐向蛋白质过渡.研究结果为揭示紫贻贝应对海水酸化胁迫的生理响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海洋酸化 紫贻贝 摄食 代谢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其背景值的校正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校正黄海中部泥质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长期变化及其背景值,对采自黄海中部泥质区A03站位沉积剖面的年代学测定、比表面积和重金属(Cu、Pb、Cd和Zn)进行了测定,并在假定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沉积环境基本未受污染的前提下,建立了其比表面积与重金属背景值的函数模型,进而反推出单位比表面积下重金属的长期变化特征。将重金属含量实测值和校正后单位比表面积下重金属含量长期变化比较发现,前者毫无规律可言,后者则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基本处于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合理波动范围之内,此后,逐渐背离背景值至今。可以推断,A03站位所代表的黄海中部泥质区受到外源重金属污染的起始年份约为1950年,4种重金属Cu、Pb、Cd、Zn单位比表面积下的背景值分别为26.31、22.11、0.20、63.21mg/kg。许多研究表明,沉积环境的外源性污染、沉积颗粒的表面活性和粒度是重金属含量偏离背景值的3个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相同沉积剖面,建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的比表面积与重金属背景值的函数模型,并对重金属含量的实测值进行了有效校正,无疑是能够同时满足上述3个主要条件的。研究表明,实际操作中,采取不同沉积类型区域,建立相应的重金属背景校正值,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 长期记录 沉积物 重金属 背景值 比表面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贵栉孔扇贝MSTN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 (MSTN)在华贵栉孔扇贝(Chalmys nobilis)闭壳肌肌肉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所起的负调控作用,对华贵栉孔扇贝的MSTN启动子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MSTN启动子序列长1 358 bp,有4个转录起始位点。核心启动子区为–100~–51 bp。有1个TATA-box (–92~–86 bp)和2个Ebox等顺式作用元件;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有MEF2、MEF3、FoxO、MTBF和MyoD等;启动子区域无CpG岛。成功构建了6个MSTN启动子不同长度片段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293T细胞并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表明6个启动子片段均有转录活性,PGL-534的活性最高,其次为PGL-274、PGL-22和PGL-102,最低的为PGL-995。–216~–364区域可能存在负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364~–825区域可能存在正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关键词: 华贵栉孔扇贝 MSTN 启动子 瞬时转染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体健康状况评价研究进展

水生生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体的生长速度、摄食状况、器官和组织的发育、抗病力、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都与鱼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如何科学地评价鱼体的健康状况显得愈发重要。文章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鱼体健康状况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生物技术,开发鱼体健康状况评价新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水产养殖鱼体的健康评价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鱼体 健康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鳗弧菌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条件的优化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大菱鲆鳗弧菌VAM003株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对大菱鲆鳗弧菌VAM003株培养基(TSB和LB)、培养基盐度(1. 5%、2. 0%、2. 5%、3. 0%、3. 5%NaCl)、接种量(5%、10%、15%)、发酵时间(6~12 h)进行筛选,采用最适发酵条件制备大菱鲆鳗弧菌VAM003株发酵菌液,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的甲醛(0. 1%、0. 2%、0. 3%、0. 4%)灭活24、48、72 h,确定最适灭活条件。采用最适生产工艺制备2批大菱鲆鳗弧菌VAM003株灭活疫苗,并进行安全性及效力试验。结果大菱鲆鳗弧菌VAM003株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用含2. 5%NaCl的TSB培养基,在接种量10%条件下发酵培养10~12 h,活菌量达5×109 CFU/m L以上;最适灭活条件为:甲醛终浓度0. 2%灭活24 h。大菱鲆注射灭活疫苗后,全部健活,未出现临床症状,摄食、游姿及体色均正常,注射部位无红肿,内脏器官无病变;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90%以上。结论成功优化了大菱鲆鳗弧菌VAM003株灭活疫苗规模化生产工艺条件,制备的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效力,可用于大菱鲆鳗弧菌病的预防。

关键词: 大菱鲆 鳗弧菌 灭活疫苗 安全性 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及胁迫处理对鼠尾藻及附生藻类光合生理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鼠尾藻(Sargassun thumbergii)、菱形藻(Nitzschia)、石莼(Ulue pertusa)和绢丝藻(Callithamnion corymbosum)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白光、蓝光、红光照射,1%硝酸铵、1%柠檬酸、3%硫酸铵处理不同时间,淡水浸泡不同时间3种杂藻清除方法,系统研究光质、药物和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及杂藻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相对生长速率(RGR)、表观光合速率及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耗氧速率(R)的比,鼠尾藻幼孢子体在蓝光下均明显大于在白光和红光下,而菱形藻则在红光下较大,且鼠尾藻幼孢子体与菱形藻在蓝光下的P_n比明显大于其在白光和红光下的P_n比.结果显示,鼠尾藻幼孢子体若与菱形藻进行竞争,在蓝光下相对于在白光和红光下更有优势.硝酸铵、硫酸铵、柠檬酸药物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理状态有一定的影响,且这种伤害具有不可逆性;对鼠尾藻嫩芽的伤害较小,且可恢复正常;对石莼的清除效果不明显,对绢丝藻有伤害.淡水处理对鼠尾藻幼孢子体有伤害,对鼠尾藻嫩芽伤害较小,对石莼影响不大,对绢丝藻有伤害.研究表明,在鼠尾藻幼苗早期培育过程中,可增大蓝光的照射或减少红光的照射,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鼠尾藻的生长且抑制菱形藻的生长;在鼠尾藻早期幼苗的杂藻清除中,应避免使用1%硝酸铵、1%柠檬酸和3%硫酸铵处理,会对鼠尾藻幼孢子体产生伤害;鼠尾藻育苗早期不宜使用淡水浸泡除去杂藻,鼠尾藻嫩芽每次淡水浸泡30 min,可清除杂藻,且对藻体无伤害.

关键词: 鼠尾藻 杂藻 光质 药物处理 淡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PKMa基因SNPs筛选及与耐糖性状的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PK)是糖酵解途径中最后一个关键限速酶,在动物糖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Ma型丙酮酸激酶基因(Ma-type pyruvate kinase,PKMa)的3'非编码区存在2个SNPs位点:T+1817C和G+1818T;两位点连锁组成3种单倍型:TG/TG、TG/CT和CT/CT(分别简称:AA, AB和BB).为探究草鱼PKMa基因多态性对机体耐糖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低糖(low-glucose, LD)和高糖(high-glucose, HD)两种饲料养殖环境,比较3种PKMa基因型个体在不同糖水平下的生长性能.8周饲养实验结果显示:LD组草鱼生长速度快于HD组,其中LD组AA单倍型个体体质量分别比AB、BB单倍型增加4.9%和6.1%(P>0.05);HD组AA单倍型个体体质量分别比AB、BB型增加36.8%和30.4%(P<0.05),且比LD组AA单倍型增加6.7%.针对PKMa基因在脑组织特异表达,检测脑组织PK酶浓度,发现LD组PK酶浓度低于HD组;两组中AA单倍型样本PK浓度均高于AB和BB单倍型.研究结果表明,PKMa基因多态性与草鱼耐糖能力存在关联.饲料糖水平过高对草鱼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AA单倍型个体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推测该突变有助于提高草鱼PK酶的表达,从而更好地利用饲料中的糖源.该研究可为耐糖草鱼新品种(系)的选育提供候选分子标记.

关键词: 草鱼 丙酮酸激酶 SNP 单倍型 耐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带养殖向离岸深水区发展的初步探讨

渔业科学进展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我国海带养殖业已形成了完整的技术链条和产业链条。近年来,在内外因素双重驱动下,我国海带养殖业呈现出向离岸深水区发展的趋势。本文围绕海带离岸养殖,介绍海带近岸养殖和离岸养殖的概念,对比分析海带近岸养殖和离岸养殖的优劣势,探讨海带离岸养殖发展的动因,总结海带离岸养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海带离岸养殖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海带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理念。

关键词: 海带 经济海藻 近岸养殖 离岸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提取坛紫菜蛋白条件优化及其基础特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坛紫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因素水平,以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间歇式超声波提取坛紫菜蛋白质工艺,并对其基础特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1 278 W、超声发出时间为6 s、超声全程时间为52 min的条件下,坛紫菜蛋白质得率最高为61.20%.等电点结果表明,坛紫菜蛋白的pI为4.2;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坛紫菜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在260 nm,无明显杂峰;坛紫菜蛋白质氨基酸种类齐全,Glu、Asp和Ala含量最高,必需氡基酸质量分数为40.29%,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59.71%,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氧基酸的比例为0.675.

关键词: 坛紫菜 蛋白质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基础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条鰤早期生长发育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察和记录了黄条鰤(Seriolaaureovittata)早期生活史阶段生长发育的形态与数量特征,描述了胚胎和仔稚幼鱼各发育阶段的表观特征与生长特性。黄条鰤成熟卵子为透明的圆球形浮性卵,卵径(1.48±0.04)mm,单油球,油球径(0.37±0.02) mm。在水温(21.5±0.5)℃,盐度32, pH 8.0~8.2条件下,受精卵历经73 h 40 min破膜孵化。初孵仔鱼全长(4.23±0.39) mm,卵黄囊长椭圆形,长度约为全长的1/3。3日龄仔鱼全长(4.61±0.43) mm,开口,卵黄囊消耗95%,眼睛变为黑色,鳔原基形成。4日龄仔鱼全长(4.57±0.88) mm,肛门与外界联通,开始摄食轮虫。5日龄仔鱼全长(4.68±0.25) mm,卵黄囊耗尽,鳔开始充气。油球在8日龄消耗完毕,仔鱼全长(5.14±0.36) mm,完全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日龄仔鱼全长(4.79±0.36) mm,鳔充气变为亮泡状。初孵仔鱼消化道细而直,随着仔鱼发育,消化道变得粗大,肠道内褶回增多,在10日龄仔鱼全长(5.19±0.37)mm,形成第一个肠道生理弯曲,15日龄仔鱼全长(5.71±0.50)mm,形成第二个肠道生理弯曲,消化能力不断增强。脊椎末端弯曲在15日龄开始,至25日龄全长(8.66±1.06)mm,弯曲过程完成。35日龄稚鱼全长(20.04±1.56)mm,各鳍条数与成鱼一致。60日龄幼鱼全长(65.06±1.94) mm,鳞片形成。80日龄幼鱼全长(134.05±3.25) mm,体表出现一条纵向横贯眼睛和尾椎末端的浅黄色色素带,在体态上与成体无明显区别。

关键词: 黄条鰤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形态特征 生长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