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920条记录
北方地区鸡腿菇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0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E39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中国兽医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制备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将编码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抗原表位E39的DNA序列进行人工合成,随后插入表达载体pGEX-6p-1的限制性酶切位点BamHⅠ与XhoⅠ之间,构建了表位肽与GST的融合表达质粒。该表位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以化学合成的E39表位多肽为抗原,对融合细胞上清进行间接ELISA筛选。结果,筛选出1株分泌E39表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能力稳定。经鉴定,该单克隆抗体亚型为IgG2b,轻链类型为κ链。结果表明,用表位融合蛋白为抗原可以制备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E蛋白 单克隆抗体 表位

栽培措施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对高油大豆光合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密度、施肥水平、播期4因素通过影响高油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高油大豆的产量。其中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随着密度和施肥水平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叶绿素含量则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但随着施肥水平的升高和播期的延迟呈上升趋势;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的产量影响最大,其中农大15751在5月3日播种,施肥量为300 kg.hm-2,密度为45×104p lants.hm-2时产量最高,达3788 kg.hm-2。

关键词: 高油大豆 密度 施肥水平 播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芽变新品种‘龙园桃李’

园艺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园桃李’为‘龙园蜜李’的芽变品种。该品种抗寒,丰产,晚熟,优质,较耐贮运;果实桃形,平均单果质量48.5g,最大62.0g,果肉橙黄色,质地硬韧,离核,汁液中等,风味酸甜适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6%;在哈尔滨地区9月5日成熟。

关键词: 芽变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糜子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喷药时期为主区,喷药剂量为副区,探讨了用SQ-1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率、杂交率及自然授粉结实率3项指标评价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喷药时期、喷药剂量及时期与剂量一级互作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不育率和杂交率。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喷药剂量为4.0和5.0kghm-2时诱导雄性不育率、杂交率都在95%以上;花粉粒分化形成初期,喷药剂量为5.0kghm-2时诱导雄性不育率和杂交率都在95%以上。喷药时期对自然授粉结实率影响不显著,剂量及时期与剂量一级互作影响显著,自然授粉结实率随着剂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SQ-1用于糜子的最佳时期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最适剂量4.0kghm-2。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糜子 雄性不育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型脑炎病毒结构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免疫特性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分别克隆了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的结构蛋白C、PrM/M及E蛋白基因。将3个结构蛋白基因分别插入表达质粒pET30(a)中,成功构建3个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利用IPGT诱导,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3个结构蛋白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大小与预期一致。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中PrM/M和E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反应性,可被抗乙型脑炎病毒血清很好地识别;而C蛋白的免疫反应性较差,不能很好地被乙型脑炎病毒阳性血清识别。该结果提示,乙型脑炎病毒结构蛋白中除E蛋白外PrM/M蛋白也很可能具有诊断抗原的应用潜能。

关键词: 乙型脑炎病毒 结构蛋白 表达 免疫

大豆磷脂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工业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120羽1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5羽鸡。研究大豆磷脂替代基础日粮(对照组)中1%、2%、3%的玉米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大豆磷脂替代日粮中的玉米使肉鸡42日龄增重分别提高了2.1%、4.4%和8.7%;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了3.5%、5.2%和8.1%;饲养成本分别下降了2.3%、3.5%和5.8%;胸肌率分别提高了14.7%、0.9%和-0.49%,腹脂率分别提高了11.06%、20.28%和44.7%。

关键词: 肉仔鸡 大豆磷脂 生产性能 胴体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俄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资源的扩增、改良和创新是解决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主要途径。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俄罗斯和黑龙江省的82份野生大豆和东北四省区的39份栽培大豆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种质资源利用和创新提供分子依据。在所合成的45对SSR引物中,12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出良好的多态性,多态性位点共检测到50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2~7个,平均4.17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59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734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被明显的分开,与以往大豆属Soja亚属的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为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分为两个种提供了分子水平上的依据。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2595和0.1895,表明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比栽培大豆丰富。因此,可以利用俄罗斯和东北地区的野生大豆特有等位变异来扩大东北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进而拓宽东北大豆遗传基础。

关键词: SSR 野生大豆 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酚氧化酶活性基因在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麦类作物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黑龙江省小麦品种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水平,利用PPO18、PPO16及PPO29等3个标记对88份推广品种的PPO-2A及PPO-2D位点等位变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小麦品种上述位点的高PPO活性条带频率偏高,分别为51.8%和42.2%。两个位点都出现高PPO活性条带的品种有19份,占23.8%;都出现低PPO活性条带的品种有23份,占28.8%。有6份品种在PPO-2A位点出现杂合现象。

关键词: 小麦 多酚氧化酶(PPO) 基因 分布频率

晚熟鲜食杏新品种——龙园甜杏

果树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园甜杏是通过李杏远缘杂交的育种方法培育出的寒地晚熟、鲜食兼仁用的杏优良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底色为杏黄色,阳面带有红晕,平均单果质量59.16g,最大单果质量101.2g;果肉橙黄色、较细软,纤维少、汁液多,风味酸甜适口,品质佳,较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维生素C60.8mg/kg。哈尔滨地区7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树体矮小,早果、丰产,适应性强。

关键词: 新品种 龙园甜杏 远缘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