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SSR标记技术在甜瓜杂交种纯度检验中的应用

园艺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个甜瓜杂交品种(系)‘东方蜜1号’和‘01-31’及其亲本为材料,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杂种与其双亲之间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所试验的23对SSR引物中有8对引物分别在两个甜瓜杂交种和其双亲之间存在扩增多态性,表现为:多数SSR引物对自交系的扩增只出现1条带,但部分引物在某些自交系中扩增出2条带,杂交种条带均为父母本的互补型,很适合做杂交种纯度鉴定。用引物M6对‘东方蜜1号’和引物M17对‘01-31’各100粒单种子进行SSR鉴定,所测纯度分别为100%和96%,与田间纯度99·6%和96·2%非常接近,显示出SSR标记技术在甜瓜杂交种子纯度的室内快速检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甜瓜 SSR标记 扩增多态性 纯度检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结球甘蓝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上海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以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基因组DNA为模板,比较筛选RAPD扩增体系的各影响因素,优化了甘蓝的RAPD反应体系,调整了扩增程序。该体系反应总体积为20μL,其中25mmol/LMgCl22.0μL,10×PCRBuffer2.0μL,10mmol/LdNTP0.5μL,5U/μLTaqE0.5μL,20ng/μLPrimer1.5μL,10ng/μL模板DNA3μL,灭菌双蒸水10.5μL。适宜的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7℃复性1min,72℃延伸1.5min,40个循环;72℃延伸10min后15℃保存。

关键词: 甘蓝 RAPD 体系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胞内三萜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微生物学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摇床培养实验,从22个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三萜高产菌株GL31,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生产胞内三萜的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同时研究了GL31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三萜含量及胞内三萜产量的变化曲线,发现该菌株在摇床培养过程中第84h时菌丝内三萜产量高达3.51×102g/100mL;另外先摇床培养84h后再静止培养14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分别比仅摇床培养8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提高了48.6%和65%,该结果说明静置培养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菌丝总三萜的含量。且将两种发酵方式菌丝总三萜的最高产量比较,发现先摇床后静置培养的菌丝总三萜最高产量高于仅摇床培养。

关键词: 灵芝 发酵条件 培养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单倍体植株群体的构建

上海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以油菜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品种“沪油12”的小孢子来源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供体植株不同外植体部位不定芽再生情况及影响不定芽诱导的一些因素,并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的再生组培苗进行了染色体倍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利用节间茎段进行不定芽诱导是一种较好的快速再生植株方式,具有出芽快,遗传特性保持好的特点。茎段具有较强的不定芽分化能力,而叶柄和叶片难以诱导分化出芽。通过优化培养基,建立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来源植株茎段高频不定芽再生系统。通过对甘蓝型油菜组培苗的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和根尖染色体数目的观察,确定了一批小孢子来源的单倍体植株。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小孢子来源植株 单倍体 芽再生 倍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热敏性肠毒素研究进展

上海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大肠杆菌肠毒素是引起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可以分为热敏性肠毒素和耐热性肠毒素两类。本文就热敏性肠毒素的理化性质、分子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免疫原性、免疫佐剂作用以及国内外对其免疫原性与佐剂效应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热敏性肠毒素 分子结构 生物学功能 免疫原性 免疫佐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钾营养对设施油桃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沪油018"幼树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中钾营养对油桃幼树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膨大期施入不同量(100,150,200g 株)钾肥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光强为200μmol (m2·s)时分别为4 8,3 98,3 56μmol/(m2·s),对照则为2 10μmol (m2·s)。处理组油桃RuBP酶羧化效率(CE)为0 0200~0 1084,明显高于对照(0 0085)。100g 株处理可显著提高叶片CE。施钾肥明显地增加了叶表温度(Tleaf)和胞间CO2浓度,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相关分析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钾量与叶表温度、胞间CO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片CE呈显著负相关,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油桃幼树 设施栽培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的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以作物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利用不同地点、播期、品种试验,建立了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并用南京和上海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个发育阶段(发芽、苗期、开花、结果和采收)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日数。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1、1.87、2.69、3d,明显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模拟模型预测精度(RMSE分别为0、7.91、8.86、13.58、12.59d)。

关键词: 温室 番茄 生理发育时间 模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导水稻中花11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

上海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用化学诱变剂甲基黄酸乙脂 (Ethylmethanesulphonate简称EMS)对粳稻品种“中花 11”进行诱变处理 ,以构建突变体库。结果表明 :0 .5 %EMS溶液处理的水稻种子 ,再经 0 .5 %和 0 .7%EMS溶液复合处理 ,发生突变的频率为 12 .4 % ,复合处理的诱变效果优于一次性处理。EMS诱变产生的突变体 ,后代发生分离的基因数量少 ,稳定性较好 ,但不同的株系所产生的突变类型丰富。EMS诱变产生的主要突变类型有 :穗部形态突变、籽粒形态突变、茎秆形态突变、叶片性状突变、育性突变及熟期突变等。通过近四年的诱变、筛选 ,已鉴定EMS诱变产生的突变体 86 1份 ;同时对部分突变性状如簇生穗、树稻等进行了遗传分析试验 ;另外在M3筛选到一个生产上能推广使用的水稻突变新品系。

关键词: 水稻 突变体 遗传基因 形态性状

ERIC技术在紫木耳亲缘关系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菌物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紫木耳与黑木耳和毛木耳之间的亲缘关系,利用ERIC分子标记、Southern杂交技术和形态学分类法,对紫木耳、黑木耳和毛木耳三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相似性系数为75%的水平上,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将7个菌株分为2组,即黑木耳自成一组,毛木耳和紫木耳为一组,两者相似性系数为77%。Southern杂交实验证明毛木耳和紫木耳之间存在较高的同源性。子实体的形态学特征表明紫木耳与毛木耳的亲缘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同时进一步说明ERIC分子标记是准确可信的。本研究探讨了紫木耳的分类地位,认为在基因组进化上,紫木耳与毛木耳的关系较之黑木耳更为密切。

关键词: 紫木耳 分类地位 形态学分类法 ERIC Southern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中12种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快速测定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采用匀浆匀质和离心的方法对甘蓝样本进行前处理,结果表明,12种有机磷农药在甘蓝上的添加回收率为74.3%~112.6%,变异系数为1.9%~11.4%。该方法快速、经济、省时、省力。

关键词: 农药残留 甘蓝 有机磷杀虫剂 快速测定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