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18号的选育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适宜苏中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选用淮稻14号为母本、徐23121为父本杂交配组,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迟熟中粳稻新品种"淮稻18号"。该品种具有丰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其全生育期155.1d,株高98.7cm,每穗实粒数121.9粒,结实率92.4%,千粒重28.0g。2012-2014年参加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淮稻18号每667m2平均产量分别达到709.7、660.1和658.0kg,较对照淮稻9号分别增产8.64%、7.19%和13.47%。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及南京、镇江、扬州丘陵地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鹅舍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研制和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中硬件设备功能低下、难以实施舍内环境操作的适时精细调控、难以获取记录舍内环境数据进行问题溯源等问题,提出一种专门应用于种鹅反季节繁殖生产舍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BP神经网络建立温湿度智能调控模型,取代人工手动操作以满足舍内环境要求。通过GPRS模块无线传输舍内环境参数,并利用其GSM功能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控制风机、照明、水泵等设备。以EXT、Hibernate和Spring为基本框架技术,构建了轻量级、强壮的多级缓存的J2EE企业级Web应用程序,实现鹅舍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控,并与现有商用人工控制器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监控系统长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满足鹅反季节繁殖对光照和温湿度的环境调控要求。与人工粗略控制、上海梵龙的畜禽控制器相比,控制精度分别提高5.49%和2.83%。在夏季风机湿帘负压通风降温时测定的舍内温度相对于设定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02、0.494、0.372℃,相对湿度相对于设定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5%、3.166%、2.621%,控制效果显著优于人工粗略控制和现有控制器(P<0.05)。在精准的光照调控下,种鹅均能按预期的时间开产,并在高峰期长期维持产蛋率35%~45%,表现出稳定、良好的产蛋性能。
关键词: 环境控制 智能监控系统 温度 鹅反季节繁殖 BP神经网络 GPRS Web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肺炎支原体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
《中国兽医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对猪场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情况进行有效地病原学监测,本研究筛选国内外最常用且引用率最高的靶向16S rRNA基因的引物对作为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引物,通过制定临床猪肺组织样品、鼻拭子样品和肺泡灌洗液样品的标准化采集与处理方法,比较菌液样品、肺组织样品、鼻拭子样品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不同样品的不同DNA提取方法,验证PCR检测方法适用的临床样本范围。结果表明,对于菌液样品和鼻拭子样品可选用经济快速的水煮法,对于肺组织样品和肺泡灌洗液样品使用高效的试剂盒提取法。本研究表明,使用靶向16S rRNA基因的引物对进行PCR检测,可满足临床上对猪肺炎支原体快速检测的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三重测交群体解析玉米穗部性状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密切相关,剖析控制穗部性状杂种优势数量性状位点(QTL)有助于加深杂种优势作用机制的理解,为杂种优势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根据三重测交交配设计方法组配了121个测交后代的三重测交(TTC)群体,并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穗部性状杂种优势进行了QTL分析。经检测,共发现13个主效QTLs。其中,穗长检测到2个QTL,穗粗检测到4个QTL,穗行数检测到1个QTL,行粒数检测到2个QTL,百粒质量检测到4个QTL。这些QTL分别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和第10染色体上。QTL位点作用模式分析结果表明,超显性位点最多(10个),加性位点最少(2个),单位点可解释8.2%~23.3%的表型变异。对QTL位点上位性互作进一步剖分发现,穗粗、穗行数和百粒质量性状中存在9对不同位点的上位性互作,单位点可解释20.4%~35.3%的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加性、显性及两位点上位性互作是玉米穗部性状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学基础。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三重测交群体 数量性状位点(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猕猴桃品种在江苏地区的引种表现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参照《猕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调查金魁、红阳、金艳、华优、华特5个引进的猕猴桃品种物候期、花器官主要特性、果实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各物候期相对最早,萌芽期、初花期、盛花期、果实成熟期分别为3月8日、4月18日、4月20日、10月8日,但其易感溃疡病;华特猕猴桃的花瓣主色为鲜艳粉红色,雌蕊数为56枚,与其他4个猕猴桃品种有明显差异,适于观赏;金魁猕猴桃果实的纵径为6.7 cm,横径为5.6 cm,横径/侧径为1.33,单果质量为99.1 g,最大果质量相对最大为125.2 g,生产中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以确保其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菌株P46和P97基因序列差异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我国用于生产的3种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菌株(168株、RM48株、Z株)进行P46和P97R1R2基因序列分析,考察其保守性和差异。提取来源于四家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生产企业的疫苗株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测序;利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测序结果和国际标准株J株、232株、7448株、7422株一起进行比对,分析3种疫苗菌株和4个标准株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差异。结果发现,疫苗株Z株、RM48株、168株的P46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与J株、232株相似性为99.1%,与7422株、7448株相似性为98.9%。疫苗株RM48株和Z株的P97R1R2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而与疫苗株168株相似性为97.5%;三个疫苗株与J株、232株、7448株、7422株的P97R1R2基因相似性仅为90.1%~93.6%,差异主要发生在R1区重复序列的次数上。本研究为临床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菌株的检测及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鉴定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猪支原体肺炎 猪肺炎支原体 疫苗株 P46基因 P97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抗霉素与丁子香酚混配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防治草莓灰霉病的新型生物混配杀菌剂,降低有效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与替换对草莓灰霉病产生抗药性的一些常用化学药剂,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多抗霉素、丁子香酚以及两者混配等5个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2种药剂及混配组合对草莓灰霉病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多抗霉素与丁子香酚的质量比为5∶1时抑菌效果最好,EC50(ob)为5.528 6μg/m L,增效系数为2.08,增效作用明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处理对草莓灰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在3次施药7、14 d后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750 m L/hm26%多抗·丁香酚水乳剂优于各单剂与中、低浓度混配制剂的田间防效,而且对草莓安全无药害。
关键词: 多抗霉素 丁子香酚 草莓灰霉病 生物药剂 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江苏分离株的鉴定及其致病特征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2009年采自江苏南京的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病料进行了鸡胚分离纯化,通过琼脂扩散、红细胞凝集、血清中和试验、RT-PCR等试验确定分离毒NJ09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对其VP2基因序列分析显示:NJ09与美国CAHFS_K669分离株及中国的B-SDRZ、SD10LY01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共同聚类于一个超强毒株分枝,说明NJ09是一个IBDV超强毒株(vvIBDV)。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NJ09对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_(50))为1065/02 mL,对60日龄SPF鸡的攻毒发病率和致死率分别达100%和60%。免疫原性测定结果显示:NJ09的灭活疫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血清中和抗体值达156 log2。上述结果表明,NJ09是一株vvIBDV,致病力强,免疫原性好,在后续IBDV疫苗研发中是潜在的高效种毒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床熟化垫料肥料化发酵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固体堆肥发酵是合理利用发酵床熟化垫料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发酵床熟化垫料因在养殖场中经过腐熟分解过程,存在无法满足固体堆肥发酵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要求的风险。将不同比例的酒糟添加进发酵床熟化垫料中,改善发酵床熟化垫料理化性状,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堆肥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电导率(EC)、养分以及发芽指数进行检测,从而观察不同处理之间堆肥进程差异,在兼顾堆肥耗时、腐熟度以及养分含量的情况下,选出较为合适的混合发酵比例。结果表明,经过53 d的堆肥发酵,添加酒糟的T2、T3、T4、T5处理能够延长堆肥中高温阶段的天数,满足无害化对温度的要求,达到腐熟发酵床熟化垫料的目的;但与其他处理比较T2处理耗时最短,成本最低。酒糟的添加不仅能够明显提高堆体初始pH值以及C/N,而且明显降低堆体初始的EC值,有一个相对合适的初始发酵条件。因此,发酵床熟化垫料添加25%的酒糟进行混合发酵,不仅可以得到较好的堆肥效果,而且控制了发酵床熟化垫料成本,节省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