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西藏地区牦牛瘤胃中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

草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从西藏地区牦牛瘤胃中分离出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兼性厌氧菌,为青贮饲料微生物添加剂的研制提供支持。试验采集了西藏那曲地区成年牦牛的新鲜瘤胃液,经刚果红染色初筛,滤纸降解复筛,获得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菌株,对菌株生长速率及酶活力进行测定,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了菌株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试验分离出一株兼性厌氧纤维素降解菌,属于肠球菌属,即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JF85。菌株JF85在15~55℃,pH 3.0~7.0及3.0%和6.5%NaCl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接种JF85,36h后可获得最大内切葡聚糖酶活力(0.41U/mL)和滤纸酶活力(0.13U/mL)。在模拟发酵试验中,接种菌株JF85,14d后水稻秸秆干物质、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在发酵第7天,JF85处理组显示最高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整个发酵过程中木质素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菌株JF85具有分解纤维素、耐酸、耐盐特性,在青贮饲料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牦牛 瘤胃液 纤维素降解菌 分离 鉴定 水稻秸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叶蛋白提取及脱色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叶蛋白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蛋白资源,营养价值丰富。叶蛋白的高效率、优质提取是实现其高价值资源化利用的前提。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叶蛋白提取方法以及获取优质叶蛋白使用的脱色方法,阐明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植物叶蛋白提取及脱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面向产业化发展的叶蛋白提取方法及脱色方法提出了优化建议,以期为高品质叶蛋白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叶蛋白 提取方法 脱色方法 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美海篷子三萜皂苷bigelovii E抑制mTOR信号通路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北美海篷子的bigelovii E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MTT和集落克隆实验检测bigelovii E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bigelovii E作用后细胞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bigelovii E对细胞凋亡、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细胞ROS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线粒体凋亡通路及其调控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Bigelovii E对乳腺癌细胞MCF-7最敏感;bigelovii E对正常细胞HLF-1毒性较低;bigelovii E抑制乳腺癌MCF-7的集落形成;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检测到bigelovii E诱导的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bigelovii E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使细胞内ROS水平升高;Western blot表明bigelovii E可通过抑制m TOR磷酸化水平,下调其下游靶点p70S6K、4-EBP的磷酸化水平,进而上调Bax,下调Bcl-xl、Mcl-1蛋白表达,促进线粒体凋亡通路,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诱发ROS,导致线粒体功能损伤,最终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Bigelovii E通过m TOR通路调控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

关键词: 北美海篷子 bigelovii E 乳腺癌 细胞凋亡 m TOR 抗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苍耳叶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抑菌性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超临界CO_2法对苍耳叶进行挥发油提取,产物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成分,结果表明:从苍耳叶挥发油中鉴定出包括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2-甲氧基-3-烯丙基苯酚、十六烷酸及亚油酸类的聚合物等共44种化学成分。同时通过牛津杯试验研究了苍耳叶挥发油对常见食品腐败类菌种(酵母菌、沙门氏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苍耳叶挥发油对不同种类的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6%(V/V),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065%,对大肠埃希菌则无抑菌效果,这与已有报道存在较大差异。提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或特定成分比例有关,进而可能与提取方法有重要关系。

关键词: 苍耳叶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抑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南京地区桃园行间播种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以自然生草为对照,研究不同生草方式对桃园土壤不同土层含水率、酸碱度、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黑麦草0~20 cm土层的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比自然生草分别显著提高47.19%、36.59%、66.25%、7.85%,种植紫花苜蓿的土壤全钾、碱解氮含量比自然生草分别显著提高9.51%、39.83%(P<0.05);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可整体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其中0~2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各提高13.49%,20~4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19.13%、32.17%;种植黑麦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总体效果优于紫花苜蓿、自然生草。

关键词: 桃园 果园生草 土壤营养 酶活性 黑麦草 紫花苜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曲面优化余甘子多酚的亚临界水萃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余甘子干果粉为原料,研究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的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工艺中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液料比等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最佳优化工艺参数:余甘子干果粉碎过40目筛,纯水80m L,液料比47∶1,亚临界萃取温度212℃,提取11min,余甘子多酚平均提取率17.08%,实测值与预测值符合良好。高效液相分析表明,亚临界水萃取样品中没食子酸提取率达3.284%,远高于溶剂回流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亚临界水萃取余甘子多酚具有一定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7.05μg/m L和54.35μg/m L,小于TBHQ和溶剂回流提取样品。体现了亚临界水萃取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快速、高效、环境友好等优点。

关键词: 亚临界水萃取 余甘子多酚 响应曲面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技术效率比较分析——以江苏省3种典型模式为例

农村经济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江苏省最具代表性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有宿迁市的家庭农场集群模式、盐城市的联耕联种模式和苏州市的土地股份合作社返租倒包模式。本研究从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机械与固定成本等四个投入要素,对这三种规模经营模式下技术效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水稻适度规模经营综合效率高于小农经营,规模效应显著,小麦规模种植效率下降,规模种植纯技术效率偏低,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人力资本投入偏低的情况下,资本投入作用不明显,家庭农场集群模式综合生产技术效率优势最显著。

关键词: 规模经营 技术效率 土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海旱作地区杂交油菜宁杂1818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杂1818为材料,在沿海旱作区开展密度、氮肥总量、氮肥运筹、薹肥施用时间和摘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随密度和氮肥总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宁杂1818移栽密度为82 500株/hm~2时产量可达4 657.75 kg/hm~2。移栽密度为75 000株/hm~2、氮肥投入总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4 830.50 kg/hm~2。氮肥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6∶1∶3时,苗期和越冬期植株性状最优;配比为5∶2∶3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产量最高。随着薹肥施用时间的推迟,籽粒产量下降。薹高5 cm时施肥产量最高,为4 548.30 kg/hm~2,当薹高大于25 cm时,产量明显下降。在机直播或育苗移栽栽培模式下,摘薹比不摘薹增效8 534.72~9 522.90元/hm~2,增效51.87%~61.74%。沿海旱作区宁杂1818适宜移栽密度为67 500~97 500株/hm~2,氮肥总量控制在300 kg/hm~2,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5∶2∶3,在薹高5~15 cm时施薹肥可获得最佳产量。宁杂1818摘薹生产可大幅提高种植效益。

关键词: 密度 氮肥总量 氮肥运筹 薹肥 摘薹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番茄穴盘育苗成苗标准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在番茄原有穴盘育苗的基础上,结合机械栽植操作的特点,围绕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拟探索1套适合机械化移栽的番茄穴盘育苗成苗考核标准。经田间半自动移栽机试验,钵苗适合机械化移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以下几点:苗龄25~30 d,真叶数4~6张,钵苗长势整齐,无病虫危害,同品种、同批次的穴盘苗的高度不能相差10%及以上,钵体苗散坨率≤20%,根冠比控制在0.20以上,叶面积控制在30.36~54.12 cm~2,根体积大于1m L,壮苗指数在0.138~0.258之间。

关键词: 番茄 穴盘育苗 机械化移栽 散坨率 成苗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中国粮食作物化肥施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了1994年以来化肥施用强度对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6种粮食单产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国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6种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持续增加,且均超出国际安全施用标准;小麦与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显著高于水稻;部分品种的化肥施用强度已出现优势产区和非优势产区、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2)粮食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与其单产水平具有显著的关联效应。3)晚籼稻、粳稻和玉米的化肥施用强度对其单产仍存在正向作用,但已呈现边际效用递减特征;小麦、早籼稻和中籼稻的这种影响不再显著,已有过度施用特征。今后在坚持化肥施用零增长前提下,注重科学施用化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达成平衡,是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化肥施用强度 粮食单产 分位数回归 区域分异 边际效用 化肥施用零增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