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沉水植物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特性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炭作为吸附剂已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及磷污染废水处理,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沉水植物量大源广,可作为生物炭的制备原料,但其对Cr~(6+)和磷的去除研究相对缺乏。选取常见的沉水植物(眼子菜、苦草和金鱼藻),在350、450和600℃温度下热解,研究其在不同初始pH值与平衡时间下对Cr~(6+)和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更有利于沉水植物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其中350℃条件下制备的金鱼藻生物炭和眼子菜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量最大,分别为0.094 2(pH=4)和0.338 1 mmol·g-1(pH=6)。沉水植物生物炭对Cr~(6+)和磷的吸附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吸附过程由化学吸附占主导地位。沉水植物生物炭富含羧基、羟基等含氧官能团,除450℃条件下制备的苦草生物炭零电荷点(pHzpc)是6以外,其余样品pHzpc均为8。吸附Cr~(6+)和磷后,生物炭表面变得更粗糙,褶皱明显并出现亮斑,Cr~(6+)和磷含量明显增加。沉水植物生物炭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结构,可制备多孔炭用于污染物吸附等领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栽培中追施化肥对可溶性有机质及西瓜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有机基质栽培过程中施用化肥对基质中可溶性有机质化学结构的影响。以猪舍发酵床垫料、珍珠岩、蛭石和泥炭按体积比4∶2∶2∶2混合作为西瓜栽培基质,设置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研究对西瓜生物学性状和基质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处理的西瓜果实产量较NK处理提高了33.4%,处理间差异显著;植株生物量较CK、NK处理分别提高了35.3%、13.8%,处理间差异显著。与CK和NK处理相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西瓜茎中的氮、磷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基质中有机质、铵态氮和速效磷含量;NPK处理可溶性有机物的腐殖化程度高于CK和NK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以猪舍发酵床垫料为原料的有机基质可以作为西瓜生长的载体,不同肥料处理不仅通过其自身所带养分改变了基质中养分含量,同时也可能通过改变基质中可溶性有机物化学结构而间接影响了基质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最终改变了西瓜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粗纤维水平日粮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不同粗纤维水平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的影响。选用45头60kg左右苏山猪,随机分成A、B、C组,每组15头,分别采用8.35%,9.10%,11.39%粗纤维水平日粮进行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5头猪屠宰。结果表明:(1)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生长速度。B组平均日增重高于A组、C组,B组与A组间差异显著(P<0.05)。(2)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血液生化指标。B组尿素氮、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C组(P<0.05);C组尿素氮显著高于A组(P<0.05)。(3)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影响苏山猪屠宰性能。粗纤维水平升高,脂率呈下降趋势;B组、C组肉脂比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小肠重量显著低于A组、C组(P<0.05);C组的大肠重量显著高于A组、B组(P<0.05)。心脏重量A组最高,B组最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肺重量显著高于B组(P<0.05)。本试验结果提示,适量提高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可提高苏山猪生长速度,降低育肥后期苏山猪的脂率,提高肉脂比;同时可影响育肥后期苏山猪小肠、大肠、心脏和肺的发育。
关键词: 育肥猪 日粮粗纤维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夹心ELISA定量检测猪圆环病毒2b型抗原方法的建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定量检测猪圆环病毒2b型(PCV2b)抗原含量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重组抗PCV2b纳米抗体作为捕获抗体,鼠抗PCV2b单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定量检测PCV2b的夹心ELISA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用于猪圆环疫苗中PCV2b抗原的检测,还可用于大肠杆菌或杆状病毒表达的PCV2b衣壳蛋白(Cap)亚单位疫苗的检测,且与其它猪病毒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细胞培养PCV2b的线性范围是104.3TCID50/mL~105.5TCID50/mL,样品回收率为89.3%~105.6%,该方法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小于5%,重复性好。该方法与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相同样品时误差值小于10%,并且ELISA检测结果离散度更小。分别用两种方法定量PCV2b抗原,取相同抗原量免疫猪,其诱导产生的PCV2b抗体效价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的夹心ELISA方法在定量猪圆环疫苗中PCV2b抗原方面,与传统的IFA方法比较其显示了良好的符合性,并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和更短的检测周期,是替代IFA方法用于PCV2b定量检测的更优选择。
关键词: 猪圆环2型病毒 抗原定量 夹心ELISA 纳米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中黑斑病菌培养方法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选育抗黑斑病的甘薯品种是防治黑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黑斑病抗性鉴定是甘薯抗病育种的基础,然而目前采用的甘薯黑斑病抗性鉴定方法仍存在不足,尤其是病原菌的纯化和准备。利用甘薯液体培养基对黑斑病菌进行扩大培养,成功接种苏薯8号和华东51-93并致病。采用该培养方法连续2年对苏渝303等8个品种进行黑斑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较为稳定一致,能有效反映甘薯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水平。该培养方法科学高效,操作简单,不易污染,从而可为甘薯抗黑斑病品种选育提供高效精准的抗性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不同藜麦品种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盐胁迫对藜麦种子发芽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对不同品种藜麦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发芽率、根长、苗长等指标进行测定,以评价藜麦品种耐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藜麦不同品种在发芽期和苗期耐盐性差异较大,盐藜5号、6号可耐1.8%的盐分浓度,而其他品种在1.8%的盐分浓度时无法正常发芽生长;藜麦种子发芽率随盐浓度的上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当盐浓度为0.6%时,可促进盐藜47号、48号品种种子萌发;所有品种的根长抑制率的绝对值大于总长抑制率的绝对值,说明盐胁迫对根长生长的影响大于对整株苗长的影响。本研究不但能确定筛选耐盐藜麦品种的盐处理浓度,而且还能获得一批耐盐品种。
关键词: 藜麦 NaCl盐胁迫 发芽率 幼苗生长 根长 抑制率 苗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ED红蓝复合光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LED红蓝复合光对豌豆芽苗菜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豌豆芽苗菜工厂化生产的专用光源的研制提供依据。选取3种基因型豌豆品种,豌豆黑暗催芽后,进行LED白光及红蓝光比例为1∶3、1∶1、3∶1等的4个光照处理。采用常温水培的方式,取照光5d的豌豆芽苗菜的叶和茎,测定可食部分长、可食率等生长指标及抗氧化物质、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的含量。相比白光处理,红蓝3∶1复合光显著提高了3种豌豆芽苗菜的可食率、全株鲜重等部分生长指标;同时也提高了可溶性糖、抗坏血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此外,不同的红蓝光比例影响不同,红光有利于豌豆芽苗菜的可溶性糖和抗氧化物质积累,蓝光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积累。LED红蓝3∶1复合光可有效提高豌豆芽苗菜的生长产量和营养品质,是培养豌豆芽苗菜的适宜LED红蓝复合光谱。
关键词: LED红蓝复合光 豌豆 抗氧化物质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皮替代饲粮中稻草对波杂山羊生长性能、营养成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皮替代饲粮中稻草对波杂山羊生长性能、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8只体重为(18.51±0.47)kg的健康波杂公山羊,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分为4个试验组,每组7只,每个试验组饲粮中大豆皮替代稻草的水平分别为0%、33%、67%、100%。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试验前期0~15 d、后期31~45 d和全期平均日采食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33%替代组最高,100%替代组最低;耗料增重比随大豆皮替代饲料中稻草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P=0.020),其中67%替代组耗料增重比最低;0~45 d,干物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67%替代组中各营养成分消化率最高;粗蛋白消化率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羊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试验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大豆皮替代饲粮中33%和67%稻草可以提高波杂山羊的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表观消化率,并且对血液生化指标没有负面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转录因子数据库中17个MADS-box成员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17个MADS-box转录因子成员在葡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Plantcare软件分析了葡萄类型转录因子的启动子元件,预测其与果实发育、成熟过程相关的潜在作用;以二倍体欧亚种葡萄品种‘魏可’为试材,采用qRT-PCR技术分析了17个MADS-box成员在葡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8个重要时期的时空表达模式,初步鉴定参与葡萄果实发育成熟调控的重要成员;果实转色前7 d通过ABA、NAA处理进一步验证其在葡萄果实发育与成熟中的作用。【结果】MADS-box成员的启动子均含有与果实发育、成熟相关的motif作用元件,且其含有的元件个数存在差异,表明其可能在调控葡萄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中功能存在冗余,同时各自的作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qRT-PCR分析显示,所有成员均在葡萄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表达,且在不同时期呈现差异表达;其中,VvAG和Vv FBP24在果实硬核期高表达,而在果实转色和成熟中几乎不表达,表明其可能参与果实生长发育的正调控;而VvMADS1、VvMADS9、VvSVP-like1和Vv AP3只在果实转色与成熟过程中高表达,说明它们可能促进了果实的转色与成熟;ABA在果实转色特定时期上调了MADS-box家族6个成员的表达,而NAA下调其表达;另一方面,NAA上调了MADS-box家族8个成员的表达,相反ABA下调其表达,表明这些成员可能响应ABA/NAA调控葡萄果实发育与成熟过程。【结论】葡萄转录因子MADS-box的17个成员均参与了果实发育过程的调控。其中,6个成员可能参与了葡萄果实的成熟过程的正调控,而另外8个成员可能促进了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从而抑制了果实的转色与成熟过程。
关键词: 葡萄 转录因子 荧光定量PCR 启动子元件 果实发育与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SSL的水稻芽期耐盐性QTL定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耐盐遗传位点的发掘可为其耐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利用一套以9311为背景亲本导入了日本晴染色体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为试验材料,对芽期耐盐性进行快速鉴定,并分析了耐盐QTLs。结果表明,9个CSSLs表现出显著耐盐性,经过遗传背景的高密度分子标记检测,利用代换作图方法定位到4个芽期耐盐相关QTLs,分别位于水稻第1,2,4和11号染色体上,命名为q SAT1、q SAT2、q SAT4和q SAT11,其中q SAT1在含4个重叠片段的CSSLs中被检测到,其余3个QTLs均在含2个重叠置换片段的CSSLs中被检测到,经比较发现4个QTLs与已克隆水稻耐盐基因均不在同一染色体区间,说明为新的耐盐基因候选位点。结果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耐盐QTL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