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HEC O157:H7 z3276基因缺失株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动物源性致病菌之一,可感染人。I型菌毛是多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如肾盂肾炎型大肠杆菌等)可表达的一种黏附结构,与细菌吸附黏膜表面密切相关。然而,O157:H7 fim操纵子上几个核苷酸的缺失却导致其不能表达I型菌毛。BLAST比对结果表明O157:H7独有的开放阅读框z327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大肠杆菌I型菌毛高度同源,这可能是对O157:H7不能表达I型菌毛的补偿机制,但确切功能尚不清楚。本文探究z327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157:H7 86-24参考菌株构建z3276基因缺失株(?z3276),并构建其互补株(C?z3276),进而比较亲本株、?z3276与C?z3276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小鼠致病性差异。【结果】与亲本株相比,?z3276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延后,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迁移直径明显缩小,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减弱。?z3276对HEp-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并无明显变化,但对IPEC-J2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在小鼠攻毒试验中,?z3276组排菌数量减少、排菌持续时间缩短。C?z3276各项特性均能回复到与亲本株一致的水平。【结论】z3276基因可能是O157:H7重要的毒力相关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超越2010”的选育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超越2010"是以羊角椒自交系9905作为母本、甜椒自交系0702作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辣椒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85~95cm,株幅60~70cm;果实牛角形,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果长13~16cm,果宽4~5cm,果肉厚度3.0~3.5mm,单果质量60~70g,产量可达50.3t·hm~(-2);挂果多而集中,耐贮运;适合江苏地区春、秋季保护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鼻支原体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鼻支原体是猪体内的一种常在菌,可引发猪的多发性浆膜炎、肺炎、关节炎、心包炎等炎症。由于猪鼻支原体与猪其他支原体有较高的交叉反应,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报道。本试验以建立猪鼻支原体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为目的,将猪鼻支原体的表面可变脂蛋白Vlp的特定肽段作为包被抗原,优化该方法检测条件,最终确定:其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0.312 5μg·mL~(-1);一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作用时间为30min;二抗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20 000,最佳作用时间为30min;显色时间为10min;阴阳性的判定值为0.27。交叉性试验结果显示,Vlp抗原与猪其他支原体阳性血清及猪常见传染病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在重现性试验中,批内及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证明重现性良好。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已知阴性及阳性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良好。最后,用建立的方法对人工感染后28d的猪血清和247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感染猪血清抗体呈阳性,建立的Vlp-ELISA方法、吐温20膜蛋白-ELISA方法对不同猪群临床样品检测的阳性率趋势相同。综上所述,建立的Vlp-ELISA方法特异性、稳定性良好,可以广泛用于临床猪鼻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为该病的检测和防控提供了重要工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类糖对冷冻黄桃丁冻结曲线和热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单糖、二糖和多糖对黄桃丁冻结曲线及热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黄桃丁冻结特性、部分玻璃化转变温度(Tg')、冻结相变及熔融相变热特性的变化。研究发现,添加糖对黄桃丁冻结特性和热力学特性影响较大,随着糖添加量的增加,黄桃丁冰晶成核温度下降,成核时间和最大冰晶区通过时间逐渐延长,而黄桃丁的Tg'逐渐增加,麦芽糊精处理对黄桃丁的Tg'的增加幅度最大,葡萄糖处理的黄桃丁的Tg'增加幅度最小,但黄桃丁的Tg'并未随着糖浓度增加而呈倍数的增加;随着糖浓度的提高,黄桃丁冻结相变温度和熔融相变温度均逐渐向低温方向移动,冻结相变焓值和熔融相变焓值逐渐降低,熔融峰变小。本试验结果为冷冻黄桃丁预处理糖种类选择及加工品质控制提供技术和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HK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KT(high-affinity K+transporter)转运蛋白在调节植物体内K+/Na+转运,参与逆境胁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棉花HKT基因家族的分类、系统进化树、组织表达以及HKT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基序情况等。结果显示,棉花中共有8个HKT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8个HKT蛋白都定位到了质膜上,具有7~10个不等的跨膜数;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棉花8个HKT基因家族成员大致分为2个小组,在进化树上分支比较近的HKT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的HKT蛋白具有完全相同或者比较类似的motif类型和跨膜数;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克劳茨基棉仅有Gr HKT1;1和Gr HKT1;2 2个成员在200 mmol/L的Na Cl溶液处理0 h、3 h、12 h、72 h和144 h后具有不同程度的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门菌属特异性检测靶点碱基差异位点的识别及其血清型决定力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已公布的28株沙门菌(14个血清型)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对象,对前期研究获得的7个沙门菌属特异性检测靶点在不同血清型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9和S69为碱基差异位点最多的两个靶点,具有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的潜在能力。随后,通过分析S9和S69在沙门菌不同血清型菌株中的差异位点,分别绘制两个血清分型靶点的差异位点表,从而获得了这两个靶点同时用于14个沙门菌血清型的快速分子血清分型的差异位点组合。在这些组合中,同一血清型具有相同的差异位点,不同血清型可以通过差异位点得以区分。最后,采集食品样品192份,用国标方法获得疑似沙门菌21株;利用血清分子分型靶点S9和S69进行快速分型,并同时用传统玻片凝集反应鉴定方法进行验证,两种方法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鉴定结果为:21株沙门菌共包括4个不同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10株、鼠伤寒沙门菌7株、鸡沙门菌2株、纽波特沙门菌2株。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和分离株分型结果均表明,沙门菌特异分子检测靶点S9和S69相结合具备沙门菌的分子血清分型能力,以差异位点表为基础建立的血清分型方法有望替代传统的玻片凝集血清分型这一繁杂步骤,从而降低沙门菌血清鉴定的时间与成本,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应用于沙门菌分子血清分型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沙门菌 分子血清分型 特异性检测靶点 食品样品 血清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robit和Logit模型的中国农业生产影响因素研究——以油料作物花生为例
《华东经济管理 》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面同时着手解决。
关键词: 农业生产 probit logit 粮食安全 花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北地区紫薇绒蚧生活史及防治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江苏省宿迁地区,紫薇绒蚧(Eriococcus lagerostroemiae)是危害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innaeus)最严重的害虫之一。本研究发现,紫薇绒蚧在宿迁每年发生3代,以若虫和雌成虫的形式在紫薇树体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先后化蛹、羽化,进行交配和产卵。若虫每年有3个发生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8月上旬至8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紫薇绒蚧防治的重点时期在4月下旬越冬若虫活动高峰期和6月中旬若虫成熟高峰期。研究结果表明,春季防治以5波美度石硫合剂的效果最好,夏季防治首选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阿维菌素300倍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噬菌体作抗菌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噬菌体因其病毒本质,作抗菌剂使用时其安全性常倍受质疑,为探究与论证噬菌体的安全性,综述了近年来噬菌体相关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结果。以往研究中,无论是动物试验,还是人体临床试验,均证实噬菌体不会对机体产生明显的副作用,而最新的研究揭示了人体内源性噬菌体的存在及其可能的益生作用。噬菌体的应用被认为安全性较高,对于噬菌体的传统认知,可能将被颠覆与更新,不过仍有必要深入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噬菌体对人体细胞可能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噬菌体 噬菌体治疗 安全性评价 毒理性 内源性噬菌体 抗菌剂 动物试验 人体临床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