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基于模型的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安全齐穗期推算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长江中下游稻区一季稻在抽穗开花期时常遭受低温冷害,因此确定一季稻安全齐穗期对于优化农事活动安排和降低灾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水稻安全齐穗期指标的研究基础上,拟结合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模型,以长江中下游一季稻为例,通过模拟推算1981—2014年逐年水稻空壳率,并以多年80%保证率下超过生理空壳率的起始日期作为水稻安全齐穗期的确立依据,获得4种不同耐寒性水稻安全齐穗期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耐寒性最弱的籼稻安全齐穗期平均在8月30日,耐寒性较弱的粳稻为9月10日,耐寒性较强的粳稻为9月12日,耐寒性强的粳稻则为9月20日。模型推算的安全齐穗期普遍早于传统安全齐穗期指标的推算结果,平均约为14 d;相差最小的是耐寒性强的粳稻,模型推算约提前7 d,相差最大的是耐寒性最弱的籼稻,模型推算约提前23 d。由结果可见,从温度、空壳率2个方面约束水稻安全齐穗期,比仅从温度角度确定的安全齐穗期更有利于降低抽穗开花期遭遇障碍型冷害的风险,为研究区一季稻安全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水稻 障碍型冷害 农业气象灾害 农事活动 耐寒性品种 安全齐穗期 推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紫薯的花青素含量与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紫薯花青素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选取同时在我国两大甘薯主产区山东省和湖北省种植的8个紫薯品种(系),测定其干物率、花青素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品种(系)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地区内参试样品间的干物率、花青素含量、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简称DPPH)自由基能力的差异均较大;山东地区种植的紫薯品种(系),除龙紫薯4号外,干物率极显著低于湖北地区种植的紫薯品种(系)(P<0.01);山东地区种植的紫薯品种(系),除漯紫薯1号外,花青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湖北地区种植的紫薯品种(系);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关键词: 紫薯 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干物率 多重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互联网+”农业电商发展分析及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的融合既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的销售模式。当前,凭借发达的电商平台、便捷的购买方式以及畅通的物流体系,农业电商逐步占据了农产品营销市场。基于"互联网+"视角,分析农业电商的定义、作用、现状、机遇、挑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电商 现代农业 农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为优质弱筋专用小麦生产及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长江中下游麦区105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低氮(纯氮120 kg/ha)和高氮(纯氮280 kg/ha)2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品种籽粒品质相关指标,并依据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氮肥敏感性分析。【结果】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施氮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高氮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提高,沉降值、千粒重和籽粒硬度等品质指标也有增加趋势。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5000以上。根据籽粒品质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程度,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品种分为氮敏感型(34个)、氮迟钝型(25个)和中间型(46个)三大类。15个生产应用弱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弱筋小麦品种在低氮条件下均可达到GB/T 17893-1999《优质小麦弱筋小麦》的标准,其中宁麦9和扬麦15籽粒蛋白质含量对不同施氮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宁麦13、鄂麦520、扬麦9号和宁麦20等品种对氮素较敏感。【结论】根据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对氮素的敏感性差异,生产上应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以达到品质与产量的协调和平衡。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籽粒品质 蛋白质含量 长江中下游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高粱新品种(系)综合评价与聚类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客观评价甜高粱新品种(系),提高其性状改良进程。对2014—2015年全国高粱品种区试能源青贮组15个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发现,丝黑穗病接种发病率变异系数最大,高达127.47%;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85.442%,已反映所列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通过各品种(系)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将15个品种(系)分为四大类,同时对聚类结果进行判别分析,聚类正确率达100%;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对各类品种(系)的综合评价与性状改良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甜高粱 农艺性状 产量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丝黑穗病 发病率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品种抗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玉米品种抗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分别研究了玉米接种苗龄、接种强度及接种时间3个因素对鉴定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接种苗龄在芽鞘期、2叶1心期和4叶1心期接种无显著差异;在有效接种强度为3头/苗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1~2头/苗处理;接种12~48 h条件下,鉴定效果优于6 h处理。由此构建了玉米粗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在玉米芽鞘期至4叶1心期接种,接种时间12~48 h,有效接种强度3头/苗。在此条件下对玉米品种苏951进行接种鉴定,鉴定结果与重病区田间鉴定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能客观地反映玉米品种对玉米粗缩病的抗性水平。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人工接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聚磷酸钠修饰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及释放性能研究

食品工业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三聚磷酸钠(TPP)修饰对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影响。以叶黄素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并采用TPP对叶黄素纳米脂质体进行修饰,考察了粒径、电位分布和体外释放性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叶黄素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当TPP用量为30 mg/m L,温度60℃,修饰时间1.0 h时,此条件下叶黄素纳米脂质体包封率为98.90%,比修饰前提高了4.4%。修饰后的叶黄素纳米脂质体释放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叶黄素纳米脂质体 三聚磷酸钠 修饰 释放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包装及CO_2吸收剂对翠冠梨贮存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不同比例气体组分(5%O_2、10%O_2、10%O_2+3%CO_2和5%O_2+3%CO_2)和不同量CO_2吸收剂(1、3、5 g)对翠冠梨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2 d贮藏期内,10%O_2+3%CO_2配比能有效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降低MDA含量,抑制总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CO_2吸收剂处理能有效降低MDA含量,减少可滴定酸和总酚的消耗,抑制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其中,5 g CO_2吸收剂处理效果最好。结果表明,0%O_2+3%CO_2和5 g CO_2吸收剂最合适翠冠梨的贮藏。

关键词: 翠冠梨 气调包装 CO2吸收剂 贮藏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沼液全量连续回流对稻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厌氧发酵沼气工程中合理的沼液回流可减少沼液排放量,降低后续沼液处置利用成本。以稻秸为底物,采用完全混合搅拌反应器(CSTR)半连续发酵方式,研究沼液全量连续回流对稻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为明确沼液全量回流对秸秆厌氧发酵的影响机制、改进沼液全量回流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100%沼液回流条件下连续回流50 d时系统运行稳定,总固体(TS)产气率、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及容积产气率分别稳定在245 m L·g-1、300 m L·g-1及0.74 L·L-1·d-1。但随着运行时间延长,回流天数达85 d时,虽然发酵液pH值和沼气中φ(CH4)无明显变化,但系统产气效率明显受到抑制。产气受抑制阶段与产气稳定阶段相比,TS产气率、VS产气率及容积产气率分别下降到186 m L·g-1、226 m L·g-1及0.56 L·L-1·d-1,下降幅度达24%。进一步分析表明,沼液中ρ(NH4+-N)下降到185 mg·L-1,下降幅度为71%;主要金属离子总质量浓度增加到4.13 g·L-1,增加幅度为342%。初步判断沼液全量连续回用会因氮含量严重下降和盐分积累致系统产气量下降,但真实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沼液回流 厌氧发酵 水稻秸秆 沼气 完全混合搅拌反应器(CST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萝卜花序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萝卜雄性不育系的幼嫩花序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可成功诱导出苗。将幼嫩花序轴接种到不同激素配比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其中在MS+6-BA 3.0 mg/L+NAA 0.6 mg/L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诱导率高达92.31%;用MS+6-BA 1.0 mg/L+NAA 0.1 mg/L培养基诱导成苗,获得1株再生苗,成苗率为3.33%;用MS+NAA1.0 mg/L培养基成功对幼嫩花序轴进行生根培养,并被驯化移栽成活。

关键词: 萝卜 花序轴 组织培养 雄性不育系 激素 外植体 诱导率 成苗率 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