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6株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耐药性测定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中国兽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调查新疆部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药物敏感性和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现况,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和K-B琼脂扩散法对56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PCR方法进行12种相关耐药基因检测,并对耐药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8.6%(16/56)的菌株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而K-B琼脂扩散法检测19.6%(11/56)菌株耐药。56株单增李斯特菌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能、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敏感,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强力霉素、卡那霉素耐药。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发现,菌株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2.5%(7/56)、10.7%(6/56)、10.7%(6/56),多重耐药菌株占7.1%(4/56)。在18株表型耐药菌株中,61.1%(11/18)的菌株携带相应的耐药基因,四环素类耐药基因以tetM为主,红霉素耐药基因为ermB,氯霉素素耐药基因为cat。而在38株非耐药表型菌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的检出率分别高达57.9%和39.5%。扩增片段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为95%~100%。新疆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出现耐药,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不完全符合,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最低抑菌浓度 抑菌圈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然活性物质在肉及肉制品脂肪氧化调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食品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采食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植物或其提取物,不仅可以改善动物自身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够促使其肉制品的营养成分更为均衡,有利于加工和保藏。在肉制品加工及保藏过程中添加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能使肉制品脂肪处于较低的氧化状态,而且对产品的质构、感官特征等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有利于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本文对在动物饲养、肉制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应用天然活性物质进行营养改善、品质调控的研究,尤其是在脂肪氧化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天然活性物质在动物饲养、肉及肉制品加工中的利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以及肉制品的安全生产方面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特征
《草业科学 》 2019 CSCD
摘要:对绵羊放牧行为的研究可为放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石河子市东湾镇一大滩和紫泥泉种羊场的绢蒿(Seriphidium)荒漠草地与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使用GPS对放牧绵羊的实时轨迹数据进行获取,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探究绵羊放牧过程中的位移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放牧季节,绵羊行走的速度随着季节的移动呈先增加再趋于平缓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一日的变化中,绵羊行走速度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行走速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坡度为43°时,速度最大。放牧绵羊的采食路径、行走速度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差异明显,主要与草地植被生长、地形密切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LIPI-4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作为四大重要食源性病原菌之一,对公共安全及畜牧业发展威胁极大。其毒力岛4(LIPI-4)是新发现的一个潜在毒力因子,与LM的神经感染和母胎感染密切相关。以54株食源性LM的DNA为模板,针对LIPI-4的6段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的方法检测LIPI-4的携带情况并对携带株的LIPI-4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54株LM中有5株携带LIPI-4基因,携带率为9.26%;5株食源性LM LIPI-4基因的同源性均为100%,与CC1代表株LM09-00558 LIPI-4基因的同源性99%以上;对LIPI-4中EIIC结构域分析表明5株食源性LM LIPI-4均为PTS~(Lac)家族。食源性LM携带LIPI-4基因且属于PTS~(Lac)家族,研究LIPI-4基因对进一步了解LM的致病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PI-4 PTS~(Lac)家族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苣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地产的菊苣茎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抑菌活性机制以及抗氧化作用,明确菊苣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主要作用,为菊苣药用价值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倍半稀释法测定菊苣茎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生长曲线法检测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处理对细菌增殖变化的影响;酶标法测定细菌胞外溶液碱性磷酸酶(AKP)浓度变化,明确菊苣茎的抑菌效果;比较菊苣茎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作用的强弱,明确菊苣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有明显抑制增殖的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 mg·mL~(-1),64 mg·mL~(-1);菊苣茎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均无抑菌作用;添加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会损坏细胞壁完整性,抑制细菌增殖和生长;菊苣茎7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生物活性最高。结论菊苣茎95%乙醇提取物可以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增殖,其7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较强,具有进一步研究和药用开发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蔬菜穴盘育苗底部气吹式钵体松脱装置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蔬菜穴盘苗直接拔苗费力又损伤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有助于穴盘苗移栽的气吹式钵体松脱装置。利用直线模组移位单元和双联气缸升降单元组合成输送系统,驱动气嘴排从穴盘底部的穴孔排水口逐排顶吹穴盘苗钵体,实现穴盘苗钵体与穴孔壁之间非机械接触式放松,利于移栽时人工轻松拔苗或机械快速夹取。对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使用排气孔直径为5mm的气嘴,能确保气体射流从128穴孔排水口有效顶吹穴盘苗钵体而不顶盘,根据亚声速自由气体射流动力学原理计算表明:当气嘴口空气射流压力大于0.098 MPa,不超过0.235 MPa时,所设计的气嘴能将穴盘苗吹松而不破坏苗钵根土结构。开展气力顶钵松脱多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气流喷射压力高度显著影响苗钵完整率,钵体含水率对完整率影响显著,其他苗龄、气流回路流量、气嘴头有无海绵密封等试验因素没有统计学显著性影响。当气嘴回路中气流喷射压力控制为0.2 MPa,钵体含水率为55%~60%,黄瓜苗龄为25 d,气流回路全开,气嘴没有海绵头铺垫时,对穴盘苗顶吹作用达到既能将穴盘苗钵体顶松脱离穴孔壁粘附,又最大程度保证钵体完整度的效果。开展验证性试验,苗钵气力松脱完整率达到96%以上,完成整盘苗放松约48s,满足实际需要。该研究可为开发省力的穴盘苗钵放松装置和边松脱边取苗的高效无损自动取苗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机械化 设计 优化 穴盘苗 钵体 气吹 松脱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ITS和cpDNA序列的梭梭和白梭梭物种分化
《林业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nrDNA和cpDNA 2种基因,探讨中国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分化,分析2种基因的单片段及其片段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并分析生态位分化的程度及其对物种进化的影响,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个nrDNA序列(ITS2、ITS1-ITS4)和3个cpDNA非编码区序列(trnS-trnG、rps4和trnV),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共30个个体进行序列分析;利用距离法(基于Kimura 2-parameter)研究2种植物的遗传分化;基于贝叶斯方法分析个体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并利用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BLAST比对法和诊断特征法评价ITS和cpDNA的单序列及其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位分析软件ENMTools V1.4定量分析梭梭与白梭梭生态位分化的程度。【结果】1)对于梭梭和白梭梭,2个ITS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1 117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34.74%和34.82%,总的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2.33%和1.43%; 3个cpDNA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2 344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59.62%和59.39%,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0.68%和0.43%。2)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都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各聚为一支。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计算的2种植物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并且种间种内都存在1个明显的距离间隙,表明本研究所用的ITS和cpDNA的序列组合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4)基于4种方法评价的ITS和cpDNA序列对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鉴别力表明:2个ITS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 cpDNA序列中,rps4的单序列及其与trnS-trnG,trnV的两两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0,而trnS-trnG,trnV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以及trnS-trnG+trnV+rps4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5)生态位参数D值和I值的观察值和一致性检验的模拟值都集中在0.65和0.90左右,表明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结论】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梭梭和白梭梭物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分子系统关系清楚; ITS和cpDNA序列组合都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说明生态因素很可能对2种植物的分化与进化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2种植物很可能也具有相近的进化历史。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梭梭 白梭梭 ITS序列 cpDNA序列 物种分化 分子系统关系 生态位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处理的风干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肪变化
《食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干燥温度对风干牛肉贮藏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规律,选取新疆褐牛后腿肉为研究对象,经腌制后分别进行20℃48 h、40℃20 h、50℃12 h、60℃8 h的风干处理,冷却后置于4℃冰箱贮藏,分别在第0、15、30天和第60天取样,检测其pH值、过氧化值、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底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on substrate,TBARS)值、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pH值先降低后略微升高(P>0.05);处理温度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贮藏时间对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相同温度处理的样品过氧化值、酸价和TBARS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对风干牛肉中肌内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和磷脂相对含量影响也不明显,但对游离脂肪酸含量影响较明显,且温度越高,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越高;与20℃处理组相比,60℃处理组样品中游离脂肪酸相对含量在0、15、30、60 d分别增加了0.84%、1.82%、1.45%、1.14%;50、60℃处理组的样品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磷脂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相对含量降低,游离脂肪酸中的PUFA相对含量增加.本实验结果可为阐明不同温度影响风干牛肉加工过程中风味形成的原因提供一定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吊杯式栽植器运动轨迹优化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吊杯式移栽机膜上成穴移栽时膜面穴口大的问题,建立栽植机构的运动模型,通过分析栽植器的运动轨迹特性得出,当栽植器的运动轨迹为余摆线,且余摆线环扣最大横弦的距离等于轨迹线与地膜交点间的距离,栽植器在上拔阶段水平方向零速度点两侧打开,有利于减小膜面穴口尺寸.通过仿真分析和膜上移栽番茄盘苗试验得出,运动轨迹特征系数λ对膜面穴口的纵向尺寸影响显著,对横向尺寸和倾斜率影响不明显.随着λ值的增大,穴口纵向尺寸先减小然后增大,在移栽频率为50和55株·min-1时,λ为1.093的穴口纵向尺寸分别为10.12 cm和9.49 cm,是最小值;两种移栽频率条件下,随着λ值的增大,移栽株距分别从39.8 cm减小到33.5 cm和从39.1 cm减小到33.1 cm.该结论可用于指导吊杯式移栽机结构和工作参数的优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