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播期对小麦生态型间杂种优势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生态型杂交种的最佳播种时期,以6个冬、春小麦亲本材料和8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播期(2014年10月2日、2014年11月3日和2015年3月21日),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及其产量的杂种优势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杂交组合及其亲本均能正常越冬,冬性亲本春播均不能抽穗。不同播期下的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杂交种和亲本产量均显著降低,杂交种产量下降幅度大于亲本,春性亲本较冬性亲本产量下降幅度小,冬、春正反交组合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小麦生态型间杂交种在正常秋播时才能发挥其高产潜力。筛选出4个强杂种优势组合:新春38号×新冬41号、新冬41号×新春38号、巴春02-509×新冬33号和新冬33号×巴春02-509。相关分析揭示了强优势组合小区产量表现为T1>T2>T3。冬、春小麦生态型间强优势组合的筛选,可通过调节播期来解决冬春性的适应性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农药随水滴施防治棉花黄萎病用量筛选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生物药剂随水滴施是新疆棉田病害尤其是土传病害防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种类生防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适宜的滴施用量.[方法]于2016-2017年设置裂区试验,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研究对比了5种生物药剂不同的施药量(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30、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18、24 kg·hm-2,渝峰"99植保"15、22.5、30 kg·hm-2,中农绿康30、45、60 kg·hm-2,辣根素45、60、75 kg·hm-2)对棉花防病效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5种药剂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平均防效达到33.50%~74.94%,木霉菌剂施药量18 kg·hm-2防效高于15、24 kg·hm-2处理,辣根素各施药量之间防效差异不明显,其余药剂处理防效与施药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对棉花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倒四叶宽、单株果枝数和结铃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施药量之间棉花株高、倒四叶宽差异不显著,结铃数随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这几种药剂均可显著提前棉花的熟性.除辣根素外,其余药剂处理籽棉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显著增加.各施药处理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略有增加,但对棉花品质的改善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综合棉花的防病效果、生长及产量表现,本试验中生物药剂合适的滴施用量建议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60 kg·hm-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45.0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8.0 kg·hm-2,辣根素滴施用量还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关键词: 生物农药 随水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生长性状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药剂滴施对棉花黄萎病及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农药是当前棉花黄萎病绿色防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生物药剂不同滴施用量(枯草芽孢杆菌粉剂15、30、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5、18、24 kg·hm~(-2),渝峰"99植保"15、22.5、30 kg·hm~(-2),中农绿康30、45和60 kg·hm~(-2))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药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全生育期平均防病效果达到50.0%~77.4%;木霉菌剂施药量18 kg·hm~(-2)的防效显著高于15和24 kg·hm~(-2),其他3种药剂防病效果均与施药量呈正相关.施药后土壤中病原菌大丽轮枝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且与防病效果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细菌的数量与物种丰度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药后土壤放线菌的数量与物种丰度也显著增加,但放线菌数量在不同施药量间相差较大.土壤真菌的数量与物种丰度除木霉菌剂随施药量增加而增加外,其他3种药剂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减少.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施药组的防病效果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放线菌、硝化螺旋菌门细菌、子囊菌门真菌、壶菌门真菌丰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半知菌门真菌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建议在滴施用量上渝峰"99植保"30 kg·hm~(-2)、中农绿康60 kg·hm~(-2)、枯草芽孢杆菌可湿粉剂45 kg·hm~(-2)、"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18 kg·hm~(-2).
关键词: 生物药剂 滴施 棉花 黄萎病防治 高通量测序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8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55个地方品种、207个自育材料和124个引进材料)的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春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各有优劣。386份供试材料的千粒重为37.48 g,容重为737.76 g·L~(-1),籽粒硬度为54.71,粒径为2.88 mm,籽粒蛋白含量为15.95%,出粉率为53.06%,灰分为0.54%,L~*值为96.86,a~*值为-1.16,b~*值为9.83。整体而言,籽粒蛋白质含量、L~*值较高;籽粒硬度较低,a~*值和b~*值较高,三者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2.26%、25.86%和15.67%,具有较好的改良潜力。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关系密切,其中千粒重、粒径与灰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粒径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与a~*值呈显著正相关,籽粒硬度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容重、粒径与b~*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昌春3号、伊春4号、中作8131、新春26号、新春33号等可用于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改良的优选品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棉区增效缩节胺应用剂量对棉花农艺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增效缩节胺(DPC~+)应用剂量对北疆早熟棉花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田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450、750、1050 mL/hm~(2 ) 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DPC~+对棉花株高、果枝台数、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DPC~+剂量增加,株高和果枝台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单株结铃有增加趋势,单铃重有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纤维品质的差异不大。综合来看,中剂量750 mL/hm~(2 )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生产中可根据棉花长势,在中剂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DPC~+用量,保证效益收益,持续提升棉花简化栽培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钙与1-甲基环丙烯对伽师瓜果实软化与果胶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筛选抑制伽师瓜果实后熟的最佳氯化钙与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浓度,分析其在贮藏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实硬度、果肉质构特性、果胶水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果胶酸裂解酶PL)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氯化钙,1-MCP均能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与乙烯释放量,并能推迟与抑制它们的跃变现象.果实硬度与原果胶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呈负相关.对照组原果胶含量较处理组低,可溶性果胶含量较处理组高;PG、PME和PL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呈正向协同,对照组3种酶的活性与酶基因表达量均出现跃变峰,处理组则变化缓慢.氯化钙与1-MCP联合使用能更强更稳定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原果胶水解,更好地延缓果实的软化.
关键词: 伽师瓜 氯化钙 1-甲基环丙烯 果实软化 果胶酶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肪因子Chemerin对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脂肪因子Chemerin在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与自噬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牛卵巢颗粒细胞并用重组Chemerin蛋白(0.2μg·mL~(-1))处理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检测细胞凋亡,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变化,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RT-qPCR分析凋亡与自噬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P62和Atg7 m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凋亡与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emerin处理卵巢颗粒细胞后,细胞中ROS和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凋亡相关基因Bax和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62和Atg7 mRNA等的表达也显著上调(P<0.05)。[结论]Chemerin可通过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诱导牛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并伴随自噬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表面灭菌对棉花茎秆内黄萎病菌分离效果的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一套标准的表面灭菌分离获得棉秆内黄萎病病原菌方法.[方法]研究4种抑制材料内细菌生长的PDA选择性培养基中最低抗生素含量,评价四种不同方法对材料表面灭菌(75%乙醇、5%次氯酸钠、0.1%升汞和75%乙醇+5%次氯酸钠)效果.[结果]含混合抗生素(链霉素:氯霉素:青霉素m/m,1∶1∶1)的PDA培养基抑制细菌最低浓度为500 mg/L;新鲜棉秆材料和轻度腐败棉秆表面灭菌的最佳条件为75%乙醇处理4 min,重度腐败棉秆表面灭菌条件为75%乙醇+5%NaClO处理5 min.[结论]即新鲜棉秆材料和轻度腐败棉秆材料表面灭菌的最佳条件为75%乙醇处理4 min,重度腐败棉秆表面灭菌条件为75%乙醇+5%NaClO处理5 min.选择合适的灭菌材料和时间是分离棉花茎杆内黄萎病菌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糊数学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番茄调味酱的配方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得到更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采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定法与响应面法结合,研究番茄调味酱的最优配方.制作过程中,复合调味料按3%干辣椒块、2%味精、5%辣椒粉、0.1%5′-呈味核苷酸二钠,4%蒜丁、4%姜丁、3%白醋、3%酱油、5%白砂糖调配,并添加辅料花生碎5%,选择原味番茄酱添加量、植物油添加量、盐添加量、豆豉添加量4个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最优工艺配方为:原味番茄酱添加量21%、植物油添加量37%、盐添加量1%、豆豉添加量9%,在此条件下,番茄调味酱感官评分预测值为8.60分,验证试验得到实际感官评分平均值为8.54±0.02分;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为0.68%.理化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番茄调味酱的各项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此试验结果为番茄调味酱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优塔棉花打顶剂对新陆早61号倒四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陆早6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土优塔(50 mL/666.67 m2)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对照)的田间对比试验,3次重复,采集不同处理(0 d,5 d,10 d,20 d)倒四叶样品,提取5种内源激素(ABA,CTK,IAA,ZR、GA3),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的含量,并采用Sigma Plot和Excel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表明,土优塔化学打顶与人工打顶处理相比ABA、IAA浓度变化趋势明显,GA3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ABA浓度在土优塔处理1 d后变为对照处理浓度的1/2,在处理10 d变为对照处理浓度的2倍;IAA含量在土优塔处理5 d后较对照明显增加。GA3浓度变化趋势与人工打顶处理变化趋势一致。土优塔化学打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人工打顶技术,起到打顶效果,其调控顶端优势的机制与人工打顶存在相似之处,也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土优塔化学打顶机理及新型化学打顶剂研发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