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技术处理分散污水脱氮除磷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污水特点,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两级回流连续供氧生物膜"工艺基础上设计"两级交替回流局部循环供氧生物膜"工艺,并对该工艺处理分散污水的脱氮除磷效能进行了实际应用研究。系统采用沉淀池和循环池交替回流技术,简化调节池为集水池,改造水解酸化池为水解酸化调节池,在平均处理量100 t/d,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的情况下,稳定运行2 a结果表明:工艺对有机污染物、NH_3-N、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1.6%、64.4%、45.5%和72.0%;出水有机污染物、NH3-N、总氮和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9.2、17.2、0.8 mg/L,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进水有机污染物与总氮比值、有机污染物与总磷比值与总磷、有机污染物和NH3-N去除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氮去除率呈负相关关系。实践证实,该工艺对波动较大的冬季低温期及复杂水质期高冲击、高负荷的特殊分散污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和有机物去除能力。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局部循环供氧 生物膜 两级交替回流 脱氮除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根肿病的遗传规律及抗病基因定位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根肿病抗病遗传规律,采用根肿病抗性差异的材料G57和G70,构建了包含500个单株的F2分离群体。通过对父母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人工接种表型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材料中的根肿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为进一步定位试验材料中的抗病基因,利用678个分子标记对双亲、F1及F2群体进行了筛选验证,初步将抗病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KBRH129J18和TCR02-F。并基于2个连锁标记,开发设计了更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最终获得与抗病基因连锁的5对SSR分子标记,分别为Bra0345-1、Bra0235-2、Bra0235-1、Bra19317、Bra019392。其与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依次为2.4,2.4,2.4,2.5,3.3 c M。开发设计的多态性标记经验证在大白菜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抗病遗传规律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穿刺测试和 fisher 判别法在葡萄贮藏期间质地评价的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统计学方法验证所编辑的10个穿刺测试参数在贮藏期间葡萄软化过程中是否有测试意义,是否可以代表葡萄浆果的整体质构特点。同时找出评价贮藏期葡萄质地差异的最关键的质构参数,为贮藏期葡萄质地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将意大利、巨峰、白罗莎里奥和马奶4个不同品种的葡萄分别通过冷库模拟冷库贮藏条件,通过恒温恒湿箱模拟运输和货架贮藏条件,得到葡萄浆果穿刺参数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测量值,并对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高于0℃(运输或货架)贮藏期间葡萄软化过程中所编辑的10个穿刺参数有测试意义,可以区分出葡萄在不同贮藏期的质构变化,也很好的总结了整条力-位移穿刺曲线,可以代表葡萄浆果整体的质构特点。在温度0℃(冷库贮藏)贮藏期间葡萄软化过程中所编辑的10个穿刺参数对葡萄质构的区分度不大,没有实际测试意义。其中,果皮硬度、果皮刚度以及浆果形变度是评价贮藏期质地变化最关键的参数。

关键词: 葡萄 贮藏 穿刺测试 质构 流变性 fisher 判别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性腹腔注射Diquat诱导构建肉仔鸡慢性氧化应激模型

西北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肉仔鸡一次性腹腔注射Diquat,研究试验期间肉仔鸡的生长性能、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建立肉仔鸡慢性氧化应激模型。选取300只20日龄的健康科宝肉仔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共21d。试验第1天,处理组按照体质量以8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Diquat,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所有鸡自由采食和饮水,在试验第1、12、21天,空腹12h,然后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Diquat处理组的平均日增量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料体质量比有增高的趋势;血清中ALT、AST、GSH-Px、SOD和COR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按照8mg/kg体质量一次性腹腔注射Diquat溶液可以诱导肉仔鸡产生氧化应激,并且应激效应可持续21d,血清中ALT、AST、GSH-Px、COR、SOD和MDA的含量变化可以作为反映氧化应激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Diquat 肉仔鸡 氧化应激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瘦弱秽蝇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环境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瘦弱秽蝇Coenosia attenuata为一种优良天敌昆虫,可以捕食蕈蚊、粉虱、斑潜蝇、有翅蚜及叶蝉等多种害虫而得到昆虫学者的关注。本文对瘦弱秽蝇的地理分布、生物学、形态学、生态学、行为学、取食需求及亲缘地理格局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和讨论了其在生物防治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瘦弱秽蝇 蕈蚊 粉虱 贮存基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对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和仅施3次化学农药的试验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污染的质量状况。【方法】比较多次施用农药和仅施3次农药的梨园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析线虫多样性、生态功能指数。【结果】仅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p H值显著低于常规梨园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129.2 mg·kg~(-1))显著提高;深层土壤铵态氮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多次施药的梨园土壤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施3次药的梨园。绕线属(Plectus)和小杆属(Rhabditis)耐受农药干扰的能力强,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对农药过度使用反应灵敏。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杂食/捕食线虫比例、深层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对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仅施3次药的梨园深层土壤TD、SR、MI均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结论】施3次药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线虫丰富度和营养类群多样性,使得土壤更趋向于成熟。因此,土壤线虫关键属、生态功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

关键词: 梨园 施药次数 土壤线虫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质净化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参数优化

微生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水产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体中选育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乳酸菌,以期为水产养殖提供专用高效的菌种资源。【方法】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从皮皮虾、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养殖池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乳酸菌,对筛选的优良菌株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菌株的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温和常温条件下从3种介质中共分离到乳酸菌136株,经水质净化能力筛选,发现常温分离的r13对模拟水体中亚硝态氮去除效果较强,72 h能将11.5 mg/L的亚硝态氮彻底去除,且对13.0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到29.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r1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酵母膏6.0 g/L,葡萄糖20.0 g/L,乙酸钠4.0 g/L,柠檬酸氢二铵2.0 g/L,K_2HPO_4 2.0 g/L,番茄汁50 m L/L;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6.0,接种量5%,装液量45/50,培养温度为34°C;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下发酵72 h,菌液的生物量达28.4 g/L湿重,有效活菌浓度达4.4×10~9 CFU/m L。

关键词: 乳酸菌 水质净化 分离鉴定 发酵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 Co V)的方法,根据G en Bank上已发表的PDCo V的M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的大小为359 bp。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DCo V的RT-PCR方法,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仅PDCo V阳性模板可扩增得到约359 bp的目的条带,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链球菌2型、大肠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质量浓度为1 ng/L。应用该方法对110份临床疑似发病的腹泻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13份PDCo 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1.8%。应用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阳性样品与其他PDCo V序列的同源性为92.2%~100%。M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阳性样品与PDCo V中国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DCo V的RT-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PDCo V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

关键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RT-PCR 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地区冷季型绿化草坪初春杂草种群构成及优势度分析

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和2016年4月初对天津地区9个不同区县23个不同草坪样点进行了北方冷季型绿化草坪杂草的发生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初春草坪杂草共有14科37种。其中,多年生杂草占45.9%,一年生杂草占54.1%,菊科杂草占43.2%,阔叶杂草占94.6%;用重要值和相对丰度两项指标进行杂草发生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均表明:天津地区早春最常见和危害程度最大的八大杂草是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 Cass.)、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laris(Trev.)Benth.)、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ge)、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和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各4种,均为阔叶杂草。影响杂草发生因素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草坪草种类、建植年限以及管理水平都对杂草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冷季型草坪 杂草 重要值 相对丰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冬季节泡桐顶芽形态及显微结构变化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泡桐停止生长及顶芽死亡过程中顶芽形态结构的变化。以生长在郑州地区的1年生毛白33泡桐埋根苗为研究材料,8-12月份每隔10d对泡桐顶芽的外部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制备顶芽石蜡切片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综合毛白33泡桐埋根苗顶芽外形变化和显微结构变化特征,可将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1)顶芽分化生长期:9月上旬之前,顶芽细胞分化能力强,能不断分生出新叶。2)顶芽生长分化停止期:9月中旬至9月末,泡桐顶芽细胞壁稍厚,成熟区的维管形成层出现导管,顶芽已不再萌发新叶,顶芽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绿褐色。3)顶芽死亡发生期: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顶芽分生区细胞间开始出现层状裂隙,伸长区的形成层已有导管,芽的木质化程度加深,顶芽颜色褐化程度加深,并有干瘪的趋势。4)顶芽死亡后期: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细胞之间裂隙普遍,形成层中导管众多,大多数顶芽细胞已基本死亡。泡桐生长停止前后,泡桐顶芽并未形成芽鳞,之后顶芽细胞间开始出现层状间隙,细胞开始老化死亡,并随着时间推移而程度加深。从芽的形态结构变化分析来看,泡桐顶芽芽鳞的缺失是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泡桐 顶芽 石蜡切片 形态 显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