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7条记录
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大尺度冬小麦产量预测精度,以2005—2019年河南省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含水率等多源时空数据为特征变量,分析其与小麦单产的相关性,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特征变量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构建了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冬小麦产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IF)与高程为小麦产量预测的重要因子,与小麦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对小麦产量预测的重要性指标均超过0.45,远大于土壤含水率、降水量、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等因子;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小麦不同生长阶段产量预测模型中,以10月—次年5月和10月—次年4月为特征变量的产量预测模型精度较高,R~2分别为0.85和0.84,RMSE分别为821.55、832.01 kg/hm~2,在空间尺度上,豫西和豫南丘陵山地模型预测相对误差高于平原地区。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尺度作物产量预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 产量预测 遥感 多源时空数据 随机森林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烟区烟草根茎类病害调查及病原鉴定

烟草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病害发生分布及病原种类,对河南省11个烟叶产区烟草根茎类病害进行了普查,采集644份典型病害样本,通过综合形态学特性分析、分子鉴定及致病力测定对分离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真菌的平均检出率最高,占52.60%,其次是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平均检出率分别为27.94%和12.52%,由此引起的烟草根腐病、黑胫病和立枯病是河南烟区的主要根茎类病害.由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引起的烟草茎枯病为烟草上的新病害,近年来在豫中和豫西部分烟区的发生率存在上升趋势.拟茎点霉菌在25℃培养条件下可产生小型分生孢子,能侵染烟株茎部和叶片,但不同菌株之间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河南烟区;根茎类真菌病害;病原;拟茎点霉;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柄多糖乙酰化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菇柄为原料,采用乙酸酐法制备乙酰化香菇柄多糖,考察不同乙酸酐用量在NaOH体系和甲酰胺体系中对多糖乙酰化修饰取代度以及多糖结构特性的影响,并对多糖及其乙酰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NaOH体系和甲酰胺体系中,香菇柄多糖乙酰化修饰取代度与乙酸酐用量均呈正相关,在乙酸酐用量为5 mL时,取代度分别为0.31和0.14.红外光谱表明,乙酰化修饰香菇柄多糖除具有多糖特征峰外,还出现了乙酰基的特征吸收峰,说明香菇柄多糖的乙酰化修饰成功.NaOH体系乙酰化修饰后多糖仍然具有三螺旋结构,而甲酰胺体系乙酰化修饰后多糖的三螺旋结构被破坏.抗氧化结果表明,香菇柄多糖乙酰化修饰前后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NaOH体系乙酰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强于香菇柄多糖和甲酰胺体系乙酰化多糖,宜采用NaOH体系对香菇柄多糖进行乙酰化修饰.

关键词: 香菇柄多糖;乙酰化修饰;取代度;红外光谱;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酶法制备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工艺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咸度及分子量大小.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以酶添加量、酶解pH、底物浓度以及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水解度为指标,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并采用电子舌测定其咸度;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制备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最优工艺为底物浓度4.9%,酶解温度55.7℃,pH7.4,复合酶添加量3799 U/g(蛋白),在此条件下,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水解度为(33.12%±0.45%),实测值与理论值相差较小,表明此模型可用于优化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的制备工艺.该法得到的2%小麦面筋蛋白咸味酶解液咸度为(7.63±0.02),分子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0 Da以下.此研究为面筋蛋白咸味肽以及咸味香精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复合酶酶解;工艺优化;分子量分布;咸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遥感数据辅助下县域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分布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实现耕地科学管护的重要前提.[方法]文章以河南省安阳县为研究区,依据"状态—压力—响应(PSR)"框架,构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障碍因素.[结果]研究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变异性交错耦合的分布特征,耕地质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耕地质量分别占比7.45%、12.34%、17.83%、33.40%、28.89%;有机质、碱解氮、NDVIDRY为研究区耕地质量主要障碍因子;随着耕地质量等级的升高,不同等级中小麦产量的均值也随着逐渐升高,说明耕地质量越好,耕地小麦产量越高.[结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安阳县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在于提升丘陵地区土壤肥力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评价 遥感 空间分布 指标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大豆种质的评价和利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2号生理小种是黄淮海地区的优势小种.自2017年起对333份大豆种质进行2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资源19份,其中表现抗病5份、中抗14份.通过KASP标记对调控大豆抗胞囊线虫病主效位点rhg1和Rhg4检测,19份抗性种质均含有抗性位点;仅圆黑豆的主效位点rhg1和Rhg4连锁的KASP标记的基因型和抗病对照品种PI437654一致,其余均和抗病对照品种PI90763 一致.以其中1份抗性材料灰皮支黑豆为父本,创制出的2份抗性种质郑12915和郑12929,均含有抗性位点rhg1和Rhg4,农艺性状优于灰皮支黑豆.本研究结果为大豆抗胞囊线虫育种提供依据和材料.

关键词: 大豆种质;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抗性评价;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别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通过综述大别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发展空间大等有利条件,并从投入产出效益、加工、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收益,(2)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体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加工技术,(4)实施品牌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助力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大别山区 油茶 高质量发展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耦合关系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19年河南省3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并且两者的发展速度渐趋一致。(2)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子体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较高,环境友好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逐年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较高水平的关联程度。(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在2015—2019年由中度失调转向良好协调,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协调程度优于省级实验区。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灰色关联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分子变异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 DsM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51个DsMV白附子分离物(DsMV-BF)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3个分离物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DsMV-BF的CP基因大小有855个和942个核苷酸两种类型,51个白附子分离物之间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率分别为88.3%~100%和91.9%~100%,BF8、BF30和BF38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82.9%~95.9%和90.7%~95.9%,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76.9%~99.4%和85.6%~99.0%;P1基因的分子变异较大,P1基因大小有987个和990个核苷酸两种类型;CP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侵染白附子的DsMV分离物可分为两个亚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BF8和BF30分离物各检测到1个重组事件,BF38检测到2个重组事件。

关键词: 芋花叶病毒 分子变异 重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氮高效品种筛选及增产潜力分析

玉米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1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河南浚县、河北赵县和山西定襄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低氮和高氮两个氮素水平,研究各品种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的产量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华228、C3288、潞玉1611、汉单169、迪卡653、C1210和汉单777为高产品种,潞玉1611、新单58和锦华228在3个试验点均为双高效型品种,金海2010、郑单958和C2235在河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ND1602、龙单81和敦玉323在河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浚单3136和农华5号在河北和山西点为高氮高效型。双高效品种的增产潜力为8.00%~13.58%。因此,在黄淮海地区,选择种植潞玉1611和锦华228等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进行合理田间管理,可实现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 氮高效 品种筛选 增产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