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冬油菜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对不同施肥的响应,确定油菜氮肥适宜用量,为土壤培肥和调控土壤生态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油菜种植区(武穴)开展,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SN0)、N 120 kg/hm2 (SN120)、N 180 kg/hm2 (SN180)、N 240 kg/hm2 (SN240)和N 300 kg/hm2(SN300),采用16S rRNA和ITS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变化,同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1)与不施氮处理(SN0)相比,施氮处理降低了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24.63%~35.10%)和速效钾含量(39.67%~59.77%),提高了全氮(6.18%~14.60%)和碱解氮含量(7.18%~34.99%)。SN180处理提升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幅度最小,SN300处理提升幅度最大。随着氮肥的增加,有机碳含量呈增长趋势,pH呈下降趋势,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少,SN180产量最高。2)随着施氮量的递增,细菌的Chao1指数呈递增趋势;与SN0处理相比,SN180处理提高了真菌Shannon指数7.20%。施氮肥改变了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SN0处理相比,SN180处理提高了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被孢霉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减缓了鞘氨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属的减少趋势,富集了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和线黑粉酵母属(Filobasidium)。与SN0处理相比,施氮处理均降低了化学异养、固氮、芳香化合物降解和几丁质分解功能菌群的丰度,同时降低undefined saprotroph丰度。3)环境因子与群落关联网络分析和RDA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SOC)、碱解氮(AN)、全氮(TN)和有效磷(AP)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SOC和AP含量是细菌群落的主要影响因子。无色穗孢属(Achroiostachys)与SOC含量呈负相关,与AN呈正相关。Emericellopsis与AN和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SOC与类诺卡氏属(Nocardioides)显著正相关,与厌氧粘细菌属(Anaeromyxobacter)显著负相关。【结论】从产量、群落多样性及富集有益微生物角度综合分析,冬油菜施用N 180 kg/hm2是较合理的氮肥用量。


花鲈和大口黑鲈肌肉营养品质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探究不同质量规格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营养物质变化,分析其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规律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在花鲈和大口黑鲈肌肉中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包括7种必需氨基酸(EAA)、2种半必需氨基酸(SEAA)和7种非必需氨基酸(NEAA)。花鲈和大口黑鲈肌肉中蛋白质含量在18.20%~21.80%,脂肪含量在1.24%~4.25%,水分含量在72.10%~78.30%,灰分含量在1.14%~1.31%,总氨基酸含量在17.37%~20.72%,必需氨基酸含量在7.01%~8.21%,鲈鱼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且搭配均衡。花鲈和大口黑鲈在营养组成上有一定差异,不同质量规格的鲈鱼营养成分不尽相同。大型花鲈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最大,且与其他花鲈样品具有显著差异(P<0.05);大型大口黑鲈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最大,且大部分氨基酸含量与其他大口黑鲈样品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型鲈鱼在生长过程中积累了更多的氨基酸。从氨基酸的评分均衡性上分析,中型鲈鱼最适宜食用。
关键词: 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肌肉 营养品质


生物矿化对新城疫病毒LaSota株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生物矿化对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生物学特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为耐热活疫苗研发提供新思路。通过测定不同矿化条件下病毒粒径、血凝效价和斑点印记,确定NDV的最佳生物矿化条件;将矿化后病毒接种BHK-21细胞,检测矿化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同时比较热处理后的矿化病毒在BHK-21细胞中的滴度变化情况;利用抗体中和试验检测矿化病毒的免疫原性;最后通过饮水免疫的方式评估矿化病毒在SPF雏鸡上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生物矿化条件经优化后,LaSota株在4 mmol·L-1 Na2HPO4和3 mmol·L-1 CaCl2条件下矿化效果最好,此时矿化病毒粒径最大,血凝效价最低,矿化率高达98.25%。矿化的LaSota株在BHK-21细胞上增殖起始时间迟于未矿化病毒,但两者的最终增殖滴度没有显著差异。经NDV抗体中和后,矿化病毒滴度的下降值为103.0 TCID50·mL-1,显著低于未矿化组。在56℃水浴中孵育15 min后,矿化的LaSota株病毒滴度仅下降103.5 TCID50·mL-1,与TS09-C耐热株的耐热特性相当。矿化的LaSota株免疫SPF雏鸡14 d后,抗体水平均高于未矿化LaSota株免疫鸡群。免疫后42和78 d进行攻毒试验,矿化LaSota株免疫鸡群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60%。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NDV LaSota株的最佳矿化条件,矿化会延缓病毒的增殖速度,但不影响病毒的增殖滴度。经矿化后,能降低病毒与抗体的中和反应并提升其热稳定性,并可通过饮水免疫的方式对SPF雏鸡提供较好的保护效果。本研究证实通过生物矿化开发新城疫耐热活疫苗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也为开发其他病毒耐热活疫苗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LaSota株 生物矿化 生物学特性 热稳定性 免疫原性


江汉平原典型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氮磷流失特征及风险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江汉平原稻虾综合种养典型区域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作为研究区,研究单一稻作(RM)、稻虾共作(RCC)、稻虾共生(RCS)3种典型模式稻季氮磷流失特征及其风险.田间原位监测表明,RCS田面水水位显著高于RM和RCC(P<0.001);全生育期田面水总氮(TN)平均浓度表现为RCC[(4.44±6.61)mg/L]>RM[(3.23±5.54)mg/L]>RCS[(2.95±4.71)mg/L],总磷(TP)平均浓度表现为RCC[(0.38±0.46)mg/L]>RCS[(0.37±0.42)mg/L]>RM[(0.22±0.26)mg/L].RCC、RCS模式TN流失负荷分别是RM模式的1.39、1.19倍,TP流失负荷分别是RM模式的2.19、10.16倍;整体上,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氮磷流失负荷大于单一稻作.RM、RCC氮磷流失关键期为施肥后1周与降雨的耦合期,RCS氮磷流失关键期为成虾收获排水期.影响RM、RCC、RCS模式氮磷流失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降雨、施肥,降雨、投饵、频繁的人为灌排水,高水位运行、成虾收获期人为排水.
关键词: 稻虾综合种养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江汉平原


新疆棉花品种的品比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合新疆内陆地区种植的优质棉花品种,本研究对课题组自育的 5 个棉花品种(EZ12、X118、P6、P5 和G112)及对照品种新陆中 49 进行了品比试验,旨在通过分析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性等性状表现,为后续棉花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EZ12 和P6 2 个品种表现突出,其中EZ12 的铃重为 6.2 g,籽指为 11.8 g,大样衣分 42.64%,小样衣分 44.59%,亩产籽棉和皮棉分别达到 461.7 kg和 195.8 kg,均在参试品种中排名第一;纤维品质均在"双 31"以上,其中纤维长度达 32.2 mm,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早熟且适合机械化采收.P6 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仅次于EZ12,亩产籽棉和皮棉分别为 458.1 kg和 191.0 kg,排名第二,纤维品质也在"双 30"以上.由此可知,EZ12 和P6 2 个品种在早熟性、产量和纤维质量等方面表现优异,适合作为新疆内陆地区的优质棉花品种进行推广.


特色甜瓜新品种楚韵1号的选育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楚韵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自交系QTH102作母本,自交系QTH11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特色厚皮风味甜瓜(Cucumis melo L.)新品种。早中熟,植株生长势中,果实发育期40~42 d,果实高圆形,果皮黄绿底覆网纹,果肉白绿色,单瓜重1.0~1.3 kg,肉厚2.5~2.8 cm,肉质软,微酸,中心糖含量16.0%~17.0%,酸甜可口,抗病性较强,适合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设施栽培。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PD甜瓜(2024)420022。
关键词: 甜瓜(Cucumis melo L.) 新品种 楚韵1号 选育


川牛膝片产地趁鲜加工及其可行性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优化川牛膝(Cyathulae Radix)片产地趁鲜切制加工工艺并验证其可行性,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初干温度、初干程度、发汗时间及复干温度对川牛膝片质量与干燥时长的影响,并通过质量评价与代谢组分析验证工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4个因素均对干燥时长、浸出物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初干温度对杯苋甾酮含量、前杯苋甾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复干温度对前杯苋甾酮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川牛膝片产地趁鲜切制加工最佳工艺:川牛膝鲜品切为单支后,先于50℃干燥至含水量41.2%,再发汗15~30 h、切片,后于70℃干燥至含水量不高于12.0%。趁鲜川牛膝片质量优于市售饮片(SSP)与传统川牛膝片(CTP)。趁鲜川牛膝片(CXP)与传统川牛膝片的化学成分相似性很高;相对于CTP,筛选出的36种差异代谢物中,CXP中有7种黄酮类化合物、5种皂苷类化合物含量上调;有20种黄酮类化合物、2种皂苷类化合物和2种甾酮类化合物含量下调。因此,川牛膝片产地趁鲜加工取代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
关键词: 川牛膝(Cyathulae Radix)片 产地趁鲜加工 质量 代谢组 可行性


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对桃叶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湖北省地方特色资源桃叶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Taoye Cheng)为材料,设置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2个处理,解析生草栽培和清耕栽培对桃叶橙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的桃叶橙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清耕栽培提高了23.53%;在土壤营养元素方面,生草栽培桃叶橙根际土壤的磷、钾、钙、硼和锌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栽培,而氮、镁和锰含量均显著低于清耕栽培.生草栽培的桃叶橙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度均显著高于清耕栽培,说明生草栽培能够有效丰富桃叶橙根际的微生物群落.生草栽培能够促进桃叶橙果实的生长和维生素C的合成.相关性分析表明,桃叶橙果实的横径、纵径、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均与RB41、Pseudomonas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生草栽培 清耕栽培 桃叶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Taoye Cheng) 根际土壤 微生物群落 果


麦冬根腐病的病原鉴定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
《中药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麦冬根腐病的症状、分离鉴定病原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麦冬根腐病的病原菌;通过针刺接种进行致病性验证;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麦冬根腐病的病原进行鉴定;最后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化学杀菌剂和11种生物源杀菌剂对病原菌株的抑制效果。结果:从感染了根腐病的麦冬植株中分离了病原菌株,其中菌株MD1的致病性最强。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引起麦冬根腐病的病原菌株MD1为镰孢菌属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化学杀菌剂中,异菌脲和氟硅唑对病原菌株MD1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为0.07和0.10μg/mL。生物源杀菌剂中,乙蒜素、中生菌素和丁子香酚对菌株MD1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50值分别为29.08、30.60和14.81μg/mL。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麦冬根腐病的病原为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并初步筛选出室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