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BCS-CL73507防治烟草斜纹夜蛾田间药效试验
《湖北植保 》 2015
摘要:试验结果表明,BCS-CL73507对烟草斜纹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较长的持效期。药后14d,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20g~40g对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效达97.84%~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魔芋芋花叶病毒的检测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体内芋花叶病毒检测方法,利用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的魔芋作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DAS-ELISA、RT-PCR、荧光定量PCR等3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于人工接种芋花叶病毒1周,植株出现有明显病征的魔芋,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最高、RT-PCR次之,而DAS-ELISA酶联检测法灵敏度较低。
关键词: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 芋花叶病毒 DAS-ELISA RT-PCR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OsLecRK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凝集素类受体蛋白激酶(Lectin-like receptor kinase,Lec RK)是一类植物特有并分布广泛的蛋白激酶。采用RT-PCR从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B5中克隆了Os Lec RK基因靠近翻译起始位点下游的530 bp的特异基因片段,将该片段以正、反向分别连入p KANNIBAL载体,从而获得p KAN-Os Lec RKRNAi的中间表达载体,进而将其克隆到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 CAMBIA1301中,构建ds RNAi表达载体p CAMBIA-Os Lec RK-ds RNAi。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通过抗性筛选和标记基因hyg进行PCR鉴定,筛选出12株转基因水稻植株。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RNAi Os Lec RK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自交不亲和基因cDNA芯片制备及对部分砂梨品种S基因型的鉴定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东方梨中已鉴定的52个S等位基因HV区c DNA序列作为靶基因序列设计探针,制备梨S基因c DNA检测芯片,每张芯片上含有240个位点55个c DNA探针,包含所有序列完善的S基因HV区特异的c DNA序列。以被检测品种雌蕊c DNA为模板,采用Cy3荧光修饰引物经S基因特异PCR扩增标记被检测品种的c DNA序列,并与芯片杂交以检测不同品种的S基因型。结果表明:利用c DNA检测芯片与‘丽江黄酸梨’、‘秀玉’、‘弥渡玉梨’、‘白面梨’和‘德胜香’等已知S基因型品种杂交,杂交结果显示与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信号一致,与各品种已知S基因型相符合。利用c DNA芯片和进一步完善的S基因寡核苷酸芯片并行检测鉴定了‘文山红梨’等24个未知S基因型的砂梨品种,获得各品种的S基因型。梨S基因c DNA芯片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梨S基因检测平台。
关键词: 梨 自交不亲和 S基因型 c DNA芯片 寡核苷酸芯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库区农村污水排放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对湖北省三峡库区典型流域兴山县农村污水现状进行了研究。采用排污系数法对农村生活污染物和畜禽养殖污染物负荷量进行了测算,分析了流域内农村污水排放的特征,以期为三峡库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典型流域内农村污染物TN、TP和COD的排放/流失总量分别为569.8、24.6、2 779.1 kg/年,其中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的TN、TP和COD分别占各污染物排放/流失总量的98.79%、96.34%和89.50%;生活污水排放量从大至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中夏季人均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大,为195.2 L/(d·人),冬季生活污水排放量最少,为69.0 L/(d·人);农村生活污水中主要成分是洗涤用水,其COD浓度为218.8~509.8 mg/L,TN浓度为41.2~99.6 mg/L,NH4+-N为3.4~5.2 mg/L,TP为1.8~2.9 mg/L;畜禽养殖污水的排放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夏季排放量最高,但是污染物浓度最低;畜禽污水中各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7 702.9 mg/L、TN为1 239.4 mg/L、TP为71.1 mg/L、NH4+-N为415.0 mg/L。畜禽粪便的排放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粮天然色素在鸭蛋蛋黄中沉积效果的评价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天然色素对生鲜、煮熟、腌制鸭蛋的着色效果。选取健康、产蛋率一致的300日龄蛋鸭30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鸭。选用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苜蓿、菜籽粕、棉籽粕、小麦为蛋鸭饲粮原料,分别配制小麦-杂粕(菜籽粕和棉籽粕)饲粮(处理1)、小麦-玉米DDGS饲粮(处理2)、小麦-杂粕(菜籽粕和棉籽粕)+3%苜蓿饲粮(处理3),采用Lab色度系统评价不同饲粮天然色素对鸭蛋蛋黄着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处理1相比,鸭蛋经煮熟、腌制处理后蛋黄色差值为4.47~18.76,腌制煮熟色差值增加2~5倍;不同饲粮组鸭蛋经煮熟、腌制处理后色彩饱和度减小,亮度(L*)值增加;处理2鸭蛋腌制后色彩饱和度显著高于处理3(P<0.05),L*值极显著低于处理3(P<0.01)。2)处理1总叶黄素的沉积率最高;生鲜和煮熟蛋黄的总叶黄素含量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2腌制蛋黄的总叶黄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处理1、处理3(P<0.01),煮熟对总叶黄素的损失(76.55%~86.98%)高于腌制(48.04%~63.09%)。3)蛋黄中总叶黄素含量与L*、红度(a*)、黄度(b*)值及饱和度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由此可见,玉米DDGS中天然色素有较好的着色效果,优于苜蓿,蛋黄中叶黄素的含量与蛋黄的颜色无显著相关性,就色泽和叶黄素含量而言,鸭蛋腌制后食用较好。
关键词: 玉米DDGS 苜蓿 鲜鸭蛋 熟鸭蛋 熟咸蛋 Lab色度系统 总叶黄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挥发性成分分析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15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鲜香菇与香菇预煮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在利用NIST08数据库检索的基础上结合保留指数对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共鉴定出23种挥发性成分,同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鲜香菇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硫化物等物质,其中酮类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9.403%和21.982%;对香菇预煮液风味有贡献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醛类与醇类,其中含量较高的为壬醛(31.877%)、己醛(19.972%)、1-辛烯-3-醇(14.773%)。
关键词: 鲜香菇 香菇预煮液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保留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施钾对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动力的调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甘薯不同时期施用钾肥的大田试验,探讨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甘薯光合产物运转动力的调控效应。【方法】选用典型的食用型甘薯品种"北京553",以硫酸钾(K2SO4)为供试肥料,于2011 2012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处理为:不施用钾肥(CK)、全部钾肥基施(JS)、全部钾肥封垄期追施(FS)和全部钾肥高峰期追施(GS)。分析不同时期施用钾肥对功能叶光合产物的输出能力、运输茎的农艺特性、源-库间光合产物运输的渗透动力(茎顶-基部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K+浓度梯度)及块根中光合产物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块根鲜薯产量和干重,提高块根膨大速率,其中,基施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处理增幅较大。基施钾肥显著降低生长前期(栽秧后50 d左右)功能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蔗糖/淀粉比值,提高生长中后期(栽秧后110 d、170 d左右)功能叶中蔗糖和蔗糖/淀粉比值,增幅分别为10.01%和27.14%(2011),16.16%和61.57%(2012),提高该时期功能叶蔗糖的输出能力。基施还提高生长前期基部茎粗,两年增幅均在20%以上,增大光合产物运输的横截面积;基施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处理提高生长中后期分枝数,基施处理两年增幅的均值为36.53%和48.44%,封垄期追施的为19.60%和46.17%;同时,降低生长中后期源-库距离,提高有效距离(51—200 cm)所占比例。茎顶部到基部间氨基酸和K+浓度逐渐降低,施用钾肥能提高该浓度梯度的降幅,提高渗透动力,以基施和封垄期追施效果较好,其中,氨基酸浓度两处理的平均增幅分别为87.58%和39.56%,K+浓度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72.81%和75.58%。基施钾肥显著降低生长前中期茎基部蔗糖和淀粉含量,基施和封垄期追施钾肥可显著降低生长后期茎顶部和基部蔗糖含量,同时降低淀粉含量。【结论】施用钾肥可减少生长前期功能叶中淀粉的合成,保证块根中光合产物的充足供应,扩大运输通道的横截面积,提高茎部运输的渗透动力促进茎基部光合产物的卸载,及时形成较强的库,提高生长中后期功能叶蔗糖含量和可运输态(蔗糖)的比例,增加光合产物运输通道数量,降低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有效性,并提高茎部运输的渗透动力,促进茎基部光合产物卸载,促进块根的膨大,形成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基施钾肥处理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