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摘要:为克隆玉米(Zea mays L.)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ZmTPI,并进行序列分析和原核表达研究,根据玉米TPI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玉米叶片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了约750bp的基因编码区cDNA片段,T/A克隆后进行了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随后将克隆到的该基因片段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得到的重组表达质粒GST-ZmTPI转化Bl21进行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结果显示,玉米ZmTPI(GenBank:EU959275)cDNA全长1 216bp,753bp开放阅读框编码250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26.7205kDa,理论等电点为5.12;该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TIM结构域,与其它高等植物的同源蛋白有很高的相似性;进化树分析表明,玉米TPI与甘蔗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支;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成功诱导表达并且纯化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融合蛋白。玉米ZmTPI蛋白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达及纯化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目的蛋白的酶活性质及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高粱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饲料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全球饲料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寻找新的廉价饲料原料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高粱可再生、高产量和耐干旱等优点使其成为仅次于饲用玉米的优质饲料原料。通过高粱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高粱在畜牧行业中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通过室内盆栽及大田试验测定了其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并测定了不同浓度处理下小麦防御酶系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室内盆栽试验中云芝葡聚糖对小麦黄矮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其中以云芝葡聚糖100、300倍液的预防效果最为理想,防效可达66.67%和65.41%。云芝葡聚糖对田间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中100和300倍液的防效分别达58.63%和57.59%,保产效果分别达22.91%和22.57%,且相比对照药剂,产量提高10%以上。同时,云芝葡聚糖可诱导小麦快速且显著提高其防御酶活性,是清水对照组的2~5倍。表明云芝葡聚糖可作为免疫调节剂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反应,从而起到保护寄主植物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硫酸氢钠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通过对夏黑葡萄喷施不同浓度的Na HSO3溶液,探究其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50 mg/L的Na HSO3对夏黑葡萄的果实品质影响较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Vc含量分别提高了3.6%,2.9%,7.8%,有机酸含量下降了9.8%。方差分析表明,300,350 mg/L处理与对照相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在还原糖含量上,250 mg/L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在有机酸含量上,200,250,300,350 mg/L处理与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果实Vc含量差异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光合特性及产量最优的氮磷肥水平与细胞分裂素6-BA组合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谷子的干物质90%来源于光合作用,提高谷子群体光能利用,维护中上部叶片较大的光合速率及持续时间对于产量形成十分重要。研究合理施肥对谷子光合特性的影响将为谷子生产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以张杂谷5号为试材,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设5个氮水平为22、69、138、207、254kg/hm~2;5个磷(P_2O_5)水平为11、36、72、108、133 kg/hm~2;细胞分裂素6-BA[0.5%(v/v)]于开花期开始,每天16:00左右叶面喷施,连喷4 d。灌浆期调查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和产量。【结果】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随着喷施6-BA浓度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先迅速上升后下降明显。叶绿素含量受氮、磷、6-BA影响显著,三个因素变化趋势比较一致,随着施氮、磷的用量和喷施6-BA的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产量也随氮、磷、6-BA的水平变化显著。根据一次项对产量的作用方程来看,增产作用磷>6-BA>氮。在供试施用水平内,氮、磷、6-BA对产量的影响均呈抛物线状,随着施磷的增加,产量先迅速增加后缓慢下降,随着施氮量、6-BA用量的增加,产量先迅速增加后下降明显。氮肥和细胞分裂素6-BA之间交互作用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面积系数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在供试条件下,适宜氮磷施用水平配合喷施6-BA可显著增加谷子的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超过适宜用量后,降低作用也很明显。氮、磷、6-BA与产量间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产量预测。对于张杂谷5号,最高产量为N175.0 kg/hm~2,P_2O_594.3 kg/hm~2,喷施6-BA 11.8 mg/L,预期产量为6629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黍淀粉理化性质及消化特性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黍子面和糜子面为原料,用碱法制备黍子淀粉和糜子淀粉,对其颗粒形态、红外光谱特性、透光率、溶解度、持水力、凝沉稳定性以及消化性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黍子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为91.78%,直链淀粉含量为8.21%;糜子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为65.28%,直链淀粉含量为34.72%。糜子面粉、黍子面粉及其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均超过50%,糜子面和糜子淀粉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均分别高于黍子面和黍子淀粉。黍子淀粉的透光率高于糜子淀粉。糜子淀粉凝沉稳定性强于黍子淀粉。糜子淀粉和黍子淀粉的溶解度、持水力随温度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树形改造对苹果树枝叶分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摘要:[目的]探究树形技术改造对果树枝叶结构与性能的双重效果。[方法]以‘丹霞’(Malus pumila Mill)苹果为材料,通过对老苹果园树形技术改造的手段,研究其对树体枝叶结构与性能的作用。[结果]外部的长、中、短结果枝的比例由3∶3∶4变为2∶3∶5,内部的长、中、短结果枝的比例由1∶3∶6变为2∶3∶5;改造后内部叶果比由20∶1提高到了35∶1;树冠内部相对光强增加显著,由55.3%提高到68.4%,单叶面积由26.6cm2提高到33.6cm2,明显提高了26.3%,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由59.9mg·m-2提高到93.3mg·m-2,而外部相对光强、单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树冠外围与内膛的叶片光合速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结论]本研究为我国北方成年苹果园的整形修剪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和SSR标记的山西省青狗尾草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性状和SSR标记对山西省41份青狗尾草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表型水平,通过分析每份资源的株型、穗型、叶型等14个表型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山西青狗尾草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其中叶片绿色的深浅即叶绿素含量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76,其余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大多保持在2.0左右;大多数青狗尾草的穗型为纺锤形,籽粒颜色和形状分别是青色和纺锤形。通过表型聚类可将山西青狗尾草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主要表现为株高、穗数等整体指标居中;第2类主要表现为植株小,穗数少,单株干重低等;第3类主要表现为植株高大,穗数多,穗重等。聚类分析发现表型多样性与山西特定生态地理区划有一定相关性。在分子水平,利用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02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个,基因多样性与PIC的平均值分别为0.66和0.61。虽然聚类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将41份青狗尾草资源分为了3类,但3种方法对狗尾草资源的划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且划分出的3个类群与山西的生态地理区划也不完全一致,表明不同表型和遗传背景的青狗尾草资源在山西混合分布,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界限。
关键词: 青狗尾草 表型性状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