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苦瓜多糖含量及其抗氧化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比较不同苦瓜品种果肉多糖的含量和组成差异,以及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选用13个苦瓜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及分子量分布,并采用总抗氧化能力指数评价其抗氧化活性,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同时分析组成和活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3个品种苦瓜果肉中多糖、糖醛酸、蛋白质含量分别介于5.91~10.62%(干重),25.21~42.37%和3.17~4.60%;苦瓜果肉多糖均包含了2个主要组分,重均分子量(Mw)分布分别为1558.88~3048.56 kDa和33.19~58.74 kDa;ORAC指数变幅为19.39~57.73μmol Trolox/g;α-葡萄糖苷酶最大抑制活性变幅为4.80~92.67%;ORAC指数与多糖、己糖醛酸和蛋白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苦瓜品种间多糖的含量组成、抗氧化能力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多糖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物质,并且己糖醛酸与蛋白质可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曲病菌培养特性及致病力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及温室人工接种方法,测定了来自5个省(市)的10个稻曲病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液体培养特性及对品种的致病力,并用3个菌株对12个水稻品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表明:稻曲病菌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致病性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感反应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供试菌株的固体培养形态可分为7种类型,菌株的产孢特性、固体培养形态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而振荡菌液颜色、产菌丝量与致病力相关性不明显;验证了火焰灼烧表面组织分离法及分生孢子液划线稀释法的单孢分离技术和控温控湿条件下菌丝-孢子混合接种体孕穗期注射接种法,该方法分离成功率及接种病穗率均可达100%,适用于水稻对稻曲病的抗性鉴定及相关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健康仔猪肠道乳酸菌的筛选鉴定与饲喂安全性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健康仔猪的肠道中分离筛选到一株乳酸菌,经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该菌株为屎肠球菌,命名为WLEF-01。该菌株在MRS培养基37℃下培养,延滞期约0.5 h,对数生长期的代时为20 min,稳定期阶段的浓度可达1.5×1011cfu/m L。WLEF-01的产酸能力较强,可使培养基p H从6.8降至4.5,并可耐受1%的猪胆盐作用2 h,在p H4以上酸性环境有耐受能力,并具有拮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作用。在饲料中按2×107cfu/g浓度添加,饲喂泰和乌骨鸡12周龄,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益生功能。结果表明,屎肠球菌WLEF-01菌株具有作为益生菌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潜力。
关键词: 屎肠球菌 理化特性 16s r DNA 饲喂安全性 益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凸加夫蛤的藻类滤食能力及其对海水氮磷含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热带亚热带双壳贝类凸加夫蛤(Gafrarium tumidum)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滤食能力及其对海水氮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凸加夫蛤能有效地清除水体中的叶绿素a,在海水N、P含量分别为0.5 mg/L和0.04 mg/L,初始藻密度为5×106 cell/L的情况下,72 h就能起到显著效果,144 h(6 d)之后对藻类密度的控制达到理想的效果。当贝密度在1~2 kg/m3范围内时效果最佳,且不会引起水体中N、P含量的增加。因此,凸加夫蛤是热带海域控制藻类密度、改善水质和预防赤潮的经济双壳贝类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山药低聚糖的工艺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得到超声波辅助提取山药低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法(RSM)探讨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4个因素的优化组合。经回归模型分析并结合验证试验,确定低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0 W、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5。在该条件下,山药低聚糖得率为7.21(±0.26)%,与预测值7.25%基本一致,且比相同条件下未使用超声波的提取工艺提高了3.9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土沉香中的香豆素类成分研究
《中草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云南土沉香Excoecaria acerifolia茎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云南土沉香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秦皮素8-O-β-D-葡萄糖苷(1)、秦皮素(2)、异秦皮素(3)、6-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4)、5,7-二甲氧基-6-(1′,2′,3′-三羟基丙基)-2H-1-苯并吡喃-2-酮(5)、5′-二甲基沉香木质素(6)、瑞香辛(7)、臭矢菜素A(8)、臭矢菜素B(9)、白背叶素A(10)、白背叶素B(11)和白背叶素C(12)。结论除化合物3和12外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海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云南土沉香 大戟科 香豆素 秦皮素 臭矢菜素A 白背叶素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