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北民猪SLA-DQA基因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克隆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对SLA-DQA基因的整个编码区进行了扫描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第2外显子是整个基因的高变区,突变率达到5.6%,其中80%为有效突变,但没有发现新的等位基因;PCR-RFLP结果表明外显子2用限制酶EcoR I酶切可获得3种基因型:254 bp(AA)、254 bp/88 bp/ 166 bp(AB)、88 bp/166 bp(BB),用限制酶PvuⅡ酶切可获得3种基因型:254 bp(AA)、254 bp/129 bp/125 bp (AB)、129 bp/125 bp(BB),外显子3用限制酶FbaⅠ酶切可获得3种基因型:282 bp(AA)、282 bp/130 bp/152 bp (AB)、130 bp/152 bp(BB),外显子4用限制酶Hin1Ⅰ酶切可获得3种基因型:184 bp(AA)、184 bp/83 bp/101 bp (AB)、83 bp/101 bp(BB);Hardy-Weinberg平衡分析表明民猪在EcoRⅠ位点处于平衡状态(P<0.05),而在PvuⅡ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FbaⅠ和Hin 1Ⅰ位点处于极不平衡状态(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通用特异性DNA探针的筛选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鉴定小麦背景下黑麦成分的通用特异性引物,选用胜利黑麦、八倍体小黑麦新麦73、六倍体小黑麦哈师209、普通小麦s165、中国春为试验材料,利用国内外发表的黑麦特异性DNA探针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进行了电泳检测。结果表明,在选用的6对引物(NOR-R1、AF1/AF4、PASW、pSC19.1、pSC20H、pSC10C)中只有4对引物即pSC20H、pSC119.1、AF1/AF4、NOR-1R在黑麦和小黑麦DNA中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扩增片段大小依次为1490、750、1500、300 bp左右,说明这4对引物是黑麦通用特异性DNA探针引物,可以用于在小麦背景下进行黑麦外源种质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不同生殖生长期干旱胁迫条件下施磷对根系形态性状的影响(英文)
《大豆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素(P)是提高植物抗水分胁迫能力的重要因子。选取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品种东农434进行盆栽试验,分别在大豆R1期(初花期)和R4期(盛荚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解析P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对根系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P水平,即0、7.3、14.6和29.2 mgkg-1。3个水份处理,即(1)全生育期维持田间持水量(FWC)的65%~75%为对照;(2)R1期控水为FWC的30%~40%;(3)R4期控水为FWC的30%~40%。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的干旱胁迫均显著影响根系性状,降低产量,且R4期比R1期严重。磷素营养显著改善干旱胁迫所引起的不利影响,增加根干重、根长、根表面积,进而减少大豆产量的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的RBP4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及多态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猪的RBP4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第3外显子处设计引物,成功扩增了该基因的第1内含子和第2内含子,与人和鼠的同源性分别为80%和78%,说明扩增正确。采用PCR-RFLP法对大白猪、杜洛克、长白猪、民猪和杂种猪的RBP4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后获得3种带型:AA,BB和AB型;除大白猪与民猪、长白猪与杂种猪外,其余各猪种间RBP4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差异极显著(P<0.01);该基因在长白、大白和杂种猪的MspⅠ位点处于群体不平衡状态,在杜洛克和民猪处于群体平衡状态;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计算,大白、长白、杜洛克、民猪和杂种猪均表现为中度多态性(0.5>PIC>0.25),民猪的B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推测B等位基因与猪的高产性状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猪MC4R基因的克隆及变异初步研究
《动物学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素皮质素受体4是在人类肥胖研究中发现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调节动物的体重、采食量和能量稳态,缺失MC4R基因的突变纯合体小鼠出现遗传性肥胖。为了进一步揭示其群体遗传变异,寻找新的遗传标记,本研究对野猪(Sus scrofa ussuricus)MC4R基因进行了克隆(GenBank accession NoDQ388767)和序列分析,并对所发现的错义突变进行了基于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的PCR-RFLP分析。序列分析表明野猪与民猪MC4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完全相同,与大白猪相比存在4个SNPs;对14头野猪的酶切多态性分析表明该突变位点是多态位点,并且3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结果表明,野猪具有独特的遗传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能辐照下环氧树脂对腰形碳纤维的表面改性
《高技术通讯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能射线共辐照接枝,在环氧树脂/丙酮溶液中对腰形截面碳纤维表面进行了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纤维的表面及复合材料断口形貌的变化;利用浸润性测试方法分析了纤维表面能的变化;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分析了纤维表面化学元素及官能团的组成;通过层间剪切强度(ILSS)表征了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结果表明,处理后碳纤维表面沟槽变深,氧元素和碳元素百分含量比(O/C)提高,表面能极性分量增加,ILSS最大可提高18.3%,达到91.3MP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土壤养分变异与大豆分区施肥技术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沈阳军区通北一场土壤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区施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主产区黑土养分含量比较丰富,氮、磷、钾含量较高,硼和锌含量较低。土壤中有机质、N、P、K、S、B、Zn等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土壤养分偏斜程度与土壤养分变异系数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57。大豆分区平衡施肥取得了显著效果,较习惯施肥平均增产243 kg/hm2,增产12.1%,增收696元/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寒地杏树不同龄期的修剪技术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杏树在整个生育期有着自己特殊的特点,特别北方寒地杏树一直存在着结果晚、产量低的原因,农民称之为"十年九不收"。种植杏树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杏树不同龄期就要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油半矮秆大豆合丰42号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1995年以北丰11号为母本,与美国矮秆大豆品种hobbit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7年选育成半矮秆、早熟、高油、高产大豆合丰42号。该品种叶圆形,花白色,茸毛灰白色,荚熟褐色,种皮黄色,有光泽,脐浅褐色,脂肪含量23.04%,蛋白质含量38.65%,生育日数112d,需活动积温2270℃,在黑龙江省为早熟品种,是第四积温带(2100~2300℃)现有推广品种中脂肪含量最高的大豆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