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加权要素对合著关系网络的影响研究

图书馆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按照社会网络关系的研究方法,根据合著强度、作者贡献度和合著影响力等加权要素分别构建了3种合著网络关系计算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比分析3种模型对应的合著关系网络的网络图形、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等内容,研究探讨合著强度、作者贡献度和合著影响力等加权要素对合著关系网络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加权要素的选择对点度中心性和核心—边缘结构影响明显;对网络图形的结构没有影响,对其连接的强度(连线粗细)有影响;对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凝聚子群均没有影响。

关键词: 合著关系网络 加权要素 社会网络分析 科研团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IbFBA5基因的时空表达及与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关系

植物生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是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及光合作用过程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分析研究 IbFBA5基因在甘薯不同组织及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及与叶片和贮藏根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 IbFBA5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甘薯‘徐781’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地下部(牛蒡根、储藏根和纤维根),叶柄、茎和花中表达量较低;甘薯储藏根初始膨大期至膨大盛期, IbFBA5在‘徐薯18’叶片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在‘徐781’中的表达量;而在储藏根初始膨大期和膨大盛期,该基因在‘徐781’储藏根中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徐薯18’中的表达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分析表明,甘薯初始膨大期至膨大中期,叶片和储藏根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极显著提高,储藏根中淀粉含量也极显著提高,然而储藏根中的蔗糖含量及叶片中淀粉含量极显著降低。甘薯叶片和储藏根中 IbFBA5的表达模式分别与不同时期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变化和储藏根中果糖及葡萄糖的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甘薯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时空表达 可溶性糖 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2个lncRNA在发生炎症反应仔猪骨骼肌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12个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在发生炎症反应的仔猪骨骼肌和肝脏组织炎症反应中的差异表达,本研究选取12头(28±3)日龄、体重(9.0±0.7)kg的杜×长×大断奶仔猪,分成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2个处理组基础饲粮相同,试验第21天,LPS组腹膜注射100μg/kg体重(BW)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注射LPS或生理盐水4 h后屠宰,取骨骼肌和肝脏样品待测。结果表明:LPS刺激导致骨骼肌和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域受体2(NOD2)的m RNA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LPS刺激极显著降低骨骼肌中lnc RNA-36199.1的表达量(P<0.01);LPS刺激显著提高肝脏中lnc RNA-MEG3、lnc RNA-RP11-451G4.2、lnc RNA-27609.1、lnc RNA-32021.1、lnc RNA-46606.2和lnc RNA-36199.1的表达量(P<0.05),但显著降低lnc RNA-30795.1和lnc RNA-26244.1的表达量(P<0.05)。本试验研究表明,8种lnc RNA在LPS诱导的断奶仔猪骨骼肌或肝脏的炎症反应中存在差异表达,说明其可能参与不同组织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lncRNA 脂多糖 断奶仔猪 骨骼肌 肝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胁迫影响甘薯贮藏的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起源于热带的粮食经济作物。甘薯贮藏过程中低温会诱导特定基因表达,引起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严重影响着甘薯品质。因此,研究低温对甘薯贮藏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甘薯耐冷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了在低温胁迫下甘薯贮藏过程中的营养及生理的变化过程,并对可能的生理及分子调控机制进行综述,进而为提高甘薯抗冷性并培育出优质品种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薯 低温胁迫 贮藏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灌区土壤有机碳和总碳的空间异质性及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河套永济灌域表层土壤(0~20 cm)有机碳(TOC)和总碳(TC)的空间异质性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TOC平均含量为6.96 g/kg,TC平均含量为21.06 g/kg,TOC占TC的33.05%,二者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TC=13.169xTOC+1.252(F=142.846,P<0.001)。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TOC含量差异非常显著(F=13.136,P<0.001),林地和农田中TOC含量显著高于荒地(P<0.05)。TOC和TC的半方差拟合结果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型模型,空间相关度分别为16.73%和0,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TOC和TC含量在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以永济干渠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增高。虽然土壤受到施肥、灌溉等农业管理小尺度因素的影响,造成土壤TOC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含量差异显著,然而却未达到破坏其原有空间格局的程度,TOC和TC的空间变异均由土壤母质、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引起,可能与海拔、地形起伏等因素引起的太阳辐射、降水格局及植被覆盖等差异有关。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总碳 空间异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棉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施氮量(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和300 kg/hm~2)和施用次数(1次和2次)对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氮素累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后直播棉功能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及果枝数、果节数和节枝比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功能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果枝数、果节数和节枝比在初花期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吐絮期则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生物量在盛花期前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其后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氮素累积量初花期以施用1次处理较高,初花后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施氮量与施用次数互作分析结果显示,吐絮期功能叶SPAD值与净光合速率、果枝数、果节数及皮棉产量均以150~300 kg/hm~2、施用2次处理较高。理论生物量和最大累积速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2次处理较高,且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用2次处理生物量快速累积起始期较早、持续期较短而速率较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花后氮素累积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快速累积期的最大速率和最终的生物量,初花后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与吐絮期果枝数、果节数及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氮肥运筹显著影响麦后直播棉光合性能、生物量和氮素累积,以施氮量150 kg/hm~2,施用2次处理生物量累积特征值较优,有利最终产量的形成。

关键词: 麦后直播棉 氮肥运筹 光合性能 生物量与氮素累积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黄淮海夏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徐州麦豆一年两熟区进行田间定位试验(2012-2016年),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免耕和旋耕)和小麦秸秆还田量(不还田、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对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处理相比较,免耕处理对大豆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没有影响,但减少了土壤NO_3~--N含量,增加了土壤NH_4~+-N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和播种期至苗期的土壤容重。与不还田处理相比较,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大豆单株荚数、百粒重和产量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降低了土壤NO_3~--N含量、NH_4~+-N含量和初花期至初熟期土壤容重。免耕和秸秆还田均降低了土壤p H值、播种期至初花期土壤温度,增加了播种期至初花期土壤湿度。秸秆不还田下免耕处理大豆单株荚数、百粒重、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 H值和土壤NO_3~--N含量较旋耕处理显著下降。与之不同,秸秆还田下免耕处理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速效P含量高于旋耕处理,土壤温度、土壤NO_3~--N含量和土壤NH_4~+-N含量低于旋耕处理,而免耕处理与旋耕处理间大豆产量和土壤速效K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免耕+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温度、土壤p H值最低,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因此,在黄淮海夏大豆区推广免耕技术时,应与秸秆覆盖,尤其是秸秆全量覆盖相结合,同时,在生产中需要注意N肥的补充。

关键词: 大豆 土壤耕作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樱桃谷鸭OASL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樱桃谷鸭寡腺苷酸合成酶样蛋白质基因(OASL)全长cDNA,并且初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鸭脾脏组织总RNA中扩增OASL基因cDNA片段,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鸭OASL的遗传进化以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和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樱桃谷鸭OASL基因(Gen Bank登录号:KX255654)全长1 630 bp,其中包含19 bp的5'UTR(Untranslated region,UTR)、99 bp的3'UTR(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PolyA尾巴、1 512 bp的编码区(Coding region,CDS),翻译编码504个氨基酸多肽。鸭OASL蛋白具有寡腺苷酸合成酶(OAS)蛋白家族的典型特征,即N端为寡腺苷酸合成酶样结构域(OAS-like domain,OLD),C端为2个串联的泛素化样结构域(Ubiquitin-like domains,Ub LDs),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OASL氨基酸序列在同种之间比较保守,与已报道的鸭OASL的同源性高达100%,与鹅同源性为78%,与人、鼠和猪等哺乳动物的同源性仅为43%~45%。

关键词: 樱桃谷鸭 OASL基因 RACE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蔬菜栽培面积与产量增加,蔬菜残体处置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该文以番茄‘苏粉11号’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化肥、沼液)处理对番茄生物量、秸秆理化特性及产沼气量的影响,以期为估算番茄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秸秆理化特性及产气率影响不显著(P>0.05),且番茄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各处理发酵液pH值、VFA浓度间差异不显著。施沼液提高了番茄植株生物量和单位种植面积产沼气量,番茄秸秆产量和单位种植面积产气量分别以施沼液1组(300 t沼液·ha-1)和施沼液2组(600 t沼液·ha-1)最高,为28.35 t·ha-1、745.8 m3·ha-1,分别是施化肥组的1.65和1.63倍,且合理施用沼液在增加番茄产量的同时,降低了番茄秸秆产废系数。

关键词: 不同施肥处理 番茄秸秆 厌氧发酵 沼气 理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tK基因和ITS序列的江苏地方豆类植物的亲缘关系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究江苏地方豆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对14种豆科植物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后续豆类植物的种质创新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4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的扩增片段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结合Gen Bank数据库中的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和绿豆(Vigna radiata)4种豆类植物基因组序列,利用Clustal W、MEGA 6.0、Bio Edit软件对这18种材料的mat K基因和ITS序列分别进行比对和分析,并以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为外类群,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分化时间。[结果]18种豆类植物的mat K基因序列长度为750 bp,其中变异位点数为85,信息位点数为82,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099。ITS序列长度为795 bp,其中变异位点数为260,信息位点数为242,遗传距离的范围为0~0.292。以百脉根为外类群,用mat K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分别构建的进化树显示,18种豆类植物可分为3组,即红小豆和绿豆分为一组,菜豆和大豆分别聚为一组。分化时间结果表明,大豆与菜豆的分化时间为19.02百万年前,菜豆与红小豆的分化时间为13.50百万年前,绿豆与红小豆的分化时间为2.94百万年前。[结论]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树的结果与形态学的特征基本一致,表明mat K基因和ITS序列可用于豆类植物属间亲缘关系分析。

关键词: 豆类植物 matK基因 ITS序列 亲缘关系 分化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