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Lab表色系统的甜瓜果实颜色多样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中,选取466份甜瓜进行果实的8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17个指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精密色差仪进行果皮底色、外果肉和内果肉颜色L、a和b值的测定,以期实现果实颜色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17个指标)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所选的466份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把甜瓜果实颜色用Lab值数字化衡量并通过Lab值进行颜色分类,克服了颜色描述不精准的弊端,实现了颜色的定量分析,为甜瓜育种果实颜色数字化描述奠定基础.


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种子萌发及M3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个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设置5个诱变浓度和4个处理时间,探讨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尤其在不同颜色籽粒的品种间,EMS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田间相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MS诱变对M3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有正有负,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最佳EMS诱变条件,统计M3代不同处理品质性状高于对照的突变株数的比例,综合得到不同籽粒颜色胡麻品种的最佳诱变条件:褐色籽粒胡麻品种为(0.6%,4 h或2 h),浅黄色籽粒品种为(0.3%,4 h).通过EMS诱变创制高粗脂肪材料155份、高木酚素含量材料45份、高亚麻酸含量的材料26份,为胡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优异资源.


单宁酸、抗菌肽及酵母培养物对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单宁酸、抗菌肽、酵母培养物对芦花鸡(Gallus domestiaus)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49日龄的脱温健康芦花鸡[体重(1475.15±108.03)g]1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设3个添加剂组,即日粮中添加单宁酸(QT组)、酵母培养物(QY组)、抗菌肽(QA组),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对照组(CK组),进行为期75 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①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终末体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增加(P<0.05),死亡率、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②各试验组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胸肌率显著高于CK组(P<0.05),QT组胸肌重显著高于CK组(P<0.05);③各试验组心脏指数、QY组胰腺指数显著低于CK组,而胸腺指数QA、QY组则显著高于CK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单宁酸、抗菌肽和酵母培养物能显著提高芦花鸡的屠宰性能,降低腹泻率和死亡率;且在本试验条件下,单宁酸对芦花鸡屠宰性能的促进作用优于抗菌肽和酵母培养物.
关键词: 芦花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单宁酸;抗菌肽;酵母培养物


藏羊MSTN基因表达及其与产肉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MSTN)作为肌肉生长抑制因子,属于TGF-β超家族成员,MSTN突变会引起肌肉过度增长,出现"双肌"表型,该基因对于提高动物肌肉产量及瘦肉率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藏羊(Ovis aries)MSTN基因与产肉性状的关联性,本研究随机选取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6只6月龄藏羊,屠宰后测定了藏羊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肉质营养成分;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藏羊MSTN基因在臂三头肌、股四头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mRNA的表达量,并对MSTN基因表达量与产肉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藏羊所有屠宰性能指标在公羊与母羊之间无显著差异,公羊和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51.32%和52.01%,胴体重分别为22.08和20.03 kg.肉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剪切力在公、母羊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均不显著.肉质营养成分分析结果中,各指标在公、母羊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公羊与母羊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3.14%和22.17%,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46%和2.87%.MSTN基因在藏羊4种肌肉中均有表达,在各组织间表达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对MSTN基因的表达量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中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藏羊MSTN基因在臂三头肌中的表达量与宰前活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1.000);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与红度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0.831),与熟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0.958);股四头肌中的表达量与熟肉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1.000);半腱肌中的表达量与各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可见,MSTN基因与藏羊产肉性状存在相关性,本研究可为MSTN基因对藏羊肉品质调控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MSTN) 藏羊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基因表达


风沙土不同用量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应用效果综合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西北风沙土保水保肥能力差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的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0、20、40、60 g/kg)对西北障碍性土壤风沙土的水肥状况以及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应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改良风沙土理化性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施用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可以显著提高风沙土中有效态及全量氮、磷、钾养分含量以及有效养分占比.60 g/kg有机酸调理剂用量下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未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67.01%、300.25%、74.32%和70.00%、212.84%、108.28%.作物生长期内水分蒸发散失量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不断降低.调理剂用量60 g/kg时,种植箭筈豌豆和玉米的水分蒸发散失量较未施用调理剂处理分别显著下降22.43%和32.42%.但两种作物出苗率均随调理剂用量的提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调理剂用量为20 g/kg时达到峰值.土壤盐分测定结果也显示除钾、钙、镁离子等有益元素外,钠离子和氯离子也随着调理剂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但全盐含量差异不显著.利用主成分分析对15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机酸土壤调理剂用量的提升,综合评分不断提高.因此,风沙土上调理剂的最佳用量为60 g/kg.


不同套种模式对药食两用玫瑰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中药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玫瑰套种牧草对玫瑰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为玫瑰绿色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大田药食两用玫瑰套种牧草(苜蓿、红豆草、金鸡菊)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玫瑰园土壤可培养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分析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相关关系.结果:不同土层深度,套种金鸡菌、苜蓿、红豆草的处理,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顺序为苜蓿>红豆草>金鸡菌>CK;套种苜蓿后,0~10 cm细菌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92.38%,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7.38%,真菌占微生物总数的0.24%;套种不同牧草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为苜蓿>红豆草>金鸡菌>CK;套种不同牧草后,在0~1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0~2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放线菌和磷酸酶显著正相关(P<0.05),放线菌与真菌显著正相关(P<0.05);20~3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脲酶和磷酸酶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玫瑰套种苜蓿、红豆草有利于药食两用玫瑰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对维持玫瑰园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玫瑰套种牧草对培肥玫瑰园土壤肥力作用较大.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种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生产小型种薯的生长调节剂.[方法] 以马铃薯红美原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不同含量的5%氨基寡糖素、甲壳寡糖素、寡聚酸碘、6-BA,复配6种生长调节剂(D1~D6),清水为对照(CK),研究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D2(10 mL·L?15%氨基寡糖素+2.5 mg·L?16-BA+7.5 mL·L?1寡聚酸碘)、D5(5 mL·L?1甲壳寡糖素+2.5 mg·L?16-BA+7.5 mL·L?1寡聚酸碘)处理出苗期较其他处理提前2 d,盛花期也较CK处理提前5 d和4 d.D3(10 mL·L?15%氨基寡糖素+2.5 mg·L?16-BA)和D4(5 mL·L?1甲壳寡糖素+7.5 mL·L?1寡聚酸碘)株高较CK分别提高12 cm和9 cm.D2处理茎粗最大,主茎数最少,茎粗生长速率最大,较CK高79.16%.D3处理茎粗最小,主茎数最多;D2处理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增加53.86%.D2处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与D5处理无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2处理显著提高了≤50 g块茎比率,而D5处理显著提高了>50 g块茎比率.D2处理单株结薯数最高,产量35335.94 kg·hm?2;D5处理单株薯重最高,产量30572.42 kg·hm?2.[结论] D2处理拌种处理能够提高马铃薯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单株薯重,进而提高马铃薯小薯率和产量,适用于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中原种生产;D5处理可提高单株薯重、大薯数量及产量,提高马铃薯商品薯产量.


基于熵值法、AHP与TOPSIS模型对河西制种玉米优化灌溉的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比较研究了垄膜沟灌和覆膜漫灌模式下不同水分处理对制种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旨在为河西走廊玉米制种高效节水栽培模式提供依据.设置两种栽培模式下的8个不同水分处理水平,采用AHP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构建TOPSIS数据模型,通过该数据模型将制种玉米的农艺性状与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并选出最优栽培模式方案.结果表明,根据相对接近度处理F3排名最前,意味着该处理在不同灌溉模式及水分处理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好,是所有处理中的最优方案;其次是处理F2、FC、F1、T2、T3、T1、TC.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覆膜漫灌的栽培模式下,整个生育期灌水7次,灌水定额50 mm,灌溉定额350 mm,3段生育期水分控制为80%、60%、60%时,在所有试验处理中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覆膜漫灌玉米比垄膜沟灌玉米用水量少,产量高且效益更好.


种子丸粒化对党参农艺性状及药材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丸粒化党参种子工厂化育成种苗的成药特性及药材产量。【方法】选用生荒土为填充剂,添加不同浓度(0,0.2,0.4和0.6%,对应处理为WG1、WG2、WG3、WG4)桃胶粉作为粘合剂,对党参种子丸粒化处理,以普通种子为对照(CK),采用工厂化机械穴盘育苗及大田成药栽培。【结果】当粘合剂浓度为0.2%~0.4%时种子丸粒易成形,与CK相比较,种子丸粒化不同程度提高了党参工厂化育苗的成苗率,WG3和WG2成苗率分别提高24.3%和18.0%,WG4提高15.0%。成药生长期也表现出种子丸粒化的优势,WG2种苗返青率显著提高8.3%,WG3和WG4分别提高6.7%和3.3%.粘合剂浓度为0.2%~0.4%时党参成药后药材个体质量较优异,折干率高,药材鲜产量差异性较为显著,WG2、WG3和WG4药材鲜产量分别为9 133、8 920、8 653 kg/hm~2、较CK分别提高11.6%、9.0%和7.3%。而WG1种子成苗率、种苗返青率及成药产量均与CK相当。利用10个成苗和成药性状指标计算的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WG2(0.956 7)>WG3(0.624 7)>WG4(0.573 2)>CK(0.286 3)>WG1(0.004 3)。【结论】党参种子丸粒化以生荒土为填充剂,添加0.2%~0.4%的粘合剂丸粒效果最佳,可有效提高党参成苗率和种苗生产性能。


超高效合相色谱快速测定当归中4个成分的含量及方法比较
《中药材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了超高效合相色谱(UPCC)法快速测定当归中藁本内酯、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的含量.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过滤后进行UPCC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CC HSS C18 SB(100 mm×3.0 mm,1.7μm)柱;流动相为CO2-含0.1%甲酸的甲醇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动态背压(ABPR)为13.1 MPa;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50℃;进样量为2μL.结果:当归中4个成分在4.0 min内实现完全分离,并实现了UPCC与UPLC对实际样品的分析及比较.结论:UPCC方法具高效快速、试剂和时间成本低等优点,不仅可以满足当归中4个成分的快速测定,且UPCC与UPLC在分离分析过程中因分离机理的不同而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