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伊维菌素与丙硫咪唑对内蒙古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驱杀效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内蒙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常用驱虫药物的耐药情况,选取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地区和包头萨拉齐地区自然状态下,感染胃肠道线虫的放牧绵羊各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其中2个试验组分别采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进行驱虫,对照组则不做处理,采用粪便虫卵减少试验方法,对其驱虫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和林格尔地区绵羊胃肠道线虫使用伊维菌素或丙硫咪唑处理72 h后,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28%和77%;萨拉齐地区绵羊粪便虫卵减少率分别是40%和100%。研究发现:两地区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对伊维菌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和林格尔地区绵羊对丙硫咪唑耐药性程度较轻;在萨拉齐地区,丙硫咪唑驱虫效果较好。

关键词: 绵羊 内蒙古 伊维菌素 丙硫咪唑 胃肠道线虫 耐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地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盐渍化土地经不同利用方式后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的5种土地利用方式(盐荒地、改良地、牧草地、农田地、林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32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中选取关键指标,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为该地区建立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林地、牧草地、农田地和改良地均能有效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表征土默川平原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包括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全盐量、饱和含水量、细菌、铵态氮和氯离子,其权重分别为0.35、0.23、0.17、0.10、0.08和0.06;4个土壤质量指数的结果表明,农田地、林地和牧草地的土壤质量指数均高于盐荒地、改良地。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土地利用方式 盐渍化土壤 土壤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CmERFⅡ-9基因在果实成熟中的功能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烯应答因子(ethylene-responsive factors, ERFs)是仅在植物中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调控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为研究乙烯应答因子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选择在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高表达的CmERFⅡ-9基因作为研究对象,克隆了其c DNA全长序列,长度为962 bp,包含完整的ORF序列。构建了CmERFⅡ-9的超表达载体pPZP221-CmERFⅡ-9和RNAi载体pART27-Cm ERFⅡ-9,并利用子房注射法将两个载体分别稳定遗传转化至甜瓜,分别获得超表达和RNAi T1代阳性植株15株和18株,对其果实的成熟期调查统计发现:对照果实成熟期为40.5 d,超表达果实平均成熟天数为35.7 d,比对照早熟4.8 d;RNAi果实平均成熟天数为46.7 d,比对照晚熟6.2 d;显著性分析发现,超表达和RNAi果实成熟期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mERFⅡ-9具有促进甜瓜果实成熟的作用。

关键词: 甜瓜 CmERFⅡ-9 转录因子 果实成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种子萌发期抗旱能力的综合评价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燕麦材料的抗旱能力,以83份燕麦为试验对象,以200 g/L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各燕麦品种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和发芽率共6个形态指标,通过计算并绘制韦恩图,筛选出9份抗旱性较强的燕麦材料。进一步对9份燕麦萌发期的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构建燕麦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究燕麦种子萌发的抗旱评价指标。通过两种指标同时检测和相互映证,建立萌发期燕麦抗旱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2010-48’和‘H44’为强抗旱品种;‘2010-5’和‘04-111’为中抗旱品种;‘ly05-2’‘05-22’‘06-31’‘2010-26’‘05-34’为弱抗旱品种。

关键词: 裸燕麦 干旱胁迫 萌发期 隶属函数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干草品质评定综述

中国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国内外牧草品质评价指标、技术和标准,介绍了苜蓿干草品质评定方法,并综述了苜蓿干草品质评定的基本指标体系、能量评价体系及干草品质综合评定指数;对目前我国苜蓿干草品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为探索一套国际接轨、适合我国苜蓿产业发展模式的品质检测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苜蓿干草 品质 营养价值 评价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对燕麦碳足迹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燕麦的碳足迹特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对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乌兰察布和呼和浩特燕麦主产区58个农户及16家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我国燕麦加工过程中的碳足迹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在燕麦种植环节,单位面积的碳足迹是800.29±263.77kgCO_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是0.380±0.125tCO_2-eq·t~(-1)。其中,种植大户单位面积碳足迹为801.93±814.05 kg CO_2-eq·hm~(-2),单位产量的碳足迹为0.380±0.386t CO_2-eq·t~(-1),接近于平均水平;种植散户单位面积的碳足迹为648.54±875.31kgCO_2-eq·hm~(-2),比燕麦种植平均水平低19.00%,单位产量碳足迹为0.422±0.570 tCO_2-eq·t~(-1),比燕麦种植平均水平低11.10%。在燕麦加工环节,燕麦加工产品燕麦粉、燕麦片、燕麦米的单位质量碳足迹分别是69.67±5.77、130.62±10.86和50.76±4.81 kgCO_2-eq·t~(-1)。从燕麦食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燕麦种植过程中的碳足迹显著低于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粮作物,可以大面积种植。其中,燕麦种植散户的化肥用量和大户的灌溉电耗是燕麦种植环节碳足迹的主要来源。燕麦加工环节中燕麦片的碳足迹最大,主要因为燕麦片加工中需加热灭酶、汽蒸,涉及天然气的使用,能耗增加。因此,通过农户规模化种植、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引导相关企业就近和适度加工、优化节能减排的技术等方法来减少碳足迹,促进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燕麦 种植 加工 碳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花蒿醇提物对奶牛乳腺细胞中共轭亚油酸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作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试验,研究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腺上皮细胞中与共轭亚油酸(CLA)合成相关酶的基因SCD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乳脂肪合成相关酶ACACA和FASN基因以及与脂肪转运相关酶LPL基因表达的影响,旨在从乳腺层次探明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对乳中CLA合成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采自于健康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腺组织用保温盒带回实验室,在无菌条件选取腺泡较多的深层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得乳腺上皮细胞,放于37℃,CO2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试验所用的细胞是经过复苏的第二代细胞,待细胞复苏后,以3×104个/mL的密度接种细胞到24孔板中,分别置于37℃的5%CO2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台盼蓝计数法每天进行一次计数,设3个重复,连续7 d,未计数组每2天换液一次,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另外,待细胞生长至对数增殖期,更换新鲜培养液,随机分为4组,即培养液中黄花蒿提取物的浓度为0、3.0、6.0、12.0 mg·L-1,提取物作用时间均为48 h,检测不同浓度黄花蒿提取物对与脂肪酸合成相关酶SCD、ACC、FAS、LPL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乳腺上皮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在3×104个/mL的接种密度下,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在1—2d乳腺上皮细胞为潜伏期,3—6d为指数增长期,之后进入平台期,符合一般细胞生长曲线规律,说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具有正常的增殖能力,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SCD酶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其中3mg·L-1组显著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P<0.05),而6 mg·L-1组和12mg·L-1组虽然增加了SCD酶的基因表达量,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ACACA基因表达量的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且随着添加剂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呈剂量依赖型增加,且12mg·L-1组可以显著增加乳腺上皮细胞中FASN基因表达量(P<0.05);添加黄花蒿乙醇提取物有降低乳腺上皮细胞中LPL基因表达量的趋势,呈剂量依赖型降低,且6 mg·L-1组和12mg·L-1组显著降低了乳腺上皮细胞中LPL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黄花蒿乙醇提取物可以增加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SCD、ACACA和FASN酶基因的表达,有利于调控CLA和乳脂肪的生成。

关键词: 黄花蒿乙醇提取物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SCD ACACA FASN LP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羟色胺前体物对围产期母羊泌乳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5-羟色胺(5-HT)前体物对围产期母羊泌乳性能及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64.52±4.11) kg、处于同一围产期的30只巴美肉羊母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灌注生理盐水)、5-羟基色胺酸(5-HTP)组(灌注5-HTP)和色氨酸(Trp)组(灌注Trp),每组10只。在母羊围产期产前第7天至产后当天(第0天),进行颈静脉灌注,5-HTP和Trp的灌注剂量均为0.178 mg/kg BW,浓度为0.1 mg/mL;对照组灌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试验期为产前第7天至产后第30天。结果表明:1) 5-HTP和Trp对母羊泌乳量及乳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 0. 05),但使母羊产后第3天乳脂和乳中非脂固体含量显著降低(P <0.05)。2) 5-HTP和Trp可以显著提高母羊产前第0天及产后第3、6、9天的血浆5-HT浓度(P<0.05)。3) 5-HTP和Trp可以显著提高母羊产前第0天及产后第3、6、9天的血浆葡萄糖浓度(P<0.05),显著降低母羊羊产前第0天及产后第3、9天的血浆非酯化脂肪酸(NEFA)浓度(P<0.05),显著降低母羊羊产前第0天及产后第3、6天的血浆胰岛素(INS)浓度(P<0.05)。由此可见,灌注5-HT前体物可以影响围产期母羊乳脂和乳中非脂固体含量,提高血浆葡萄糖浓度,降低血浆NEFA和INS浓度

关键词: 5-羟色胺 泌乳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母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淋洗条件下黄河三角洲盐渍土脱盐规律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土在不同淋洗条件下土壤脱盐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淋洗脱盐模拟试验,设置2种淋洗方式(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分析了在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条件下土壤淋洗耗水量、淋洗滤液的矿化度随时间、滤液累积量的变化规律和滤液的脱盐速率,同时分析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电导率、SAR(钠吸附比)的变化过程。【结果】①不同淋洗方式条件下,土体脱盐共有3个过程,分别为盐分峰值初步形成过程、盐分峰值向下移动过程和土柱底层土体盐分峰值消失过程;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土柱为达到一般农作物(计划湿润层为0~60 cm)生长所需淋洗水量为472.70 mm和411.60 mm,间歇淋洗较连续淋洗省水14.8%。②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滤液矿化度随时间均表现为幂函数关系;连续淋洗和间歇淋洗的滤液脱盐效率分别为18.45 g/L2和28.49 g/L2,连续淋洗的滤液脱盐效率为间歇淋洗的64.7%。③连续淋洗土柱和间歇淋洗土柱淋洗后含盐量是淋洗脱盐前的11.89%和8.39%(以40~60 cm土层为例),间歇淋洗土柱中各层pH值增量均小于在连续淋洗土柱中pH值的增量,并且在间歇淋洗后各层土壤pH值虽有增加,但是还在一般植物生长的允许范围内;间歇淋洗土柱中SAR减小量大于连续淋洗土柱中SAR的减小量,RSC增量小于连续淋洗土柱中RSC的增量,SAR和RSC均在一般植物生长的允许范围内。【结论】盐渍土经过淋洗脱盐可以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同时,间歇淋洗明显比连续淋洗节约水,在生产实践中采用间歇淋洗土壤脱盐效果更好。

关键词: 盐渍土 土柱模拟 间歇淋洗 矿化度 脱盐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工艺优化

生物工程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固态下酵母自溶可以有效促进菌体内多种活性物质的释放,进而提高酵母类产品的品质。通过优化自溶温度、自溶时间及自溶促进剂锌离子浓度以获得固态发酵下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对固态发酵物料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α-氨基氮含量和A_(260)/A_(280)等指标的分析来确定固态酵母自溶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以自溶温度40℃、50℃、55℃;作用时间12、18、24 h;锌离子添加浓度2、4、8 mg/kg设置L_9(3~3)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固态酵母自溶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酵母自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自溶温度55℃、作用时间18 h、锌离子浓度2 mg/kg,此时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达9.31 mg/g、游离氨基酸14.36 mg/g、α-氨基氮10.16μg/g、A_(260)/A_(280)为1.73。经工艺优化后,可显著提高酵母自溶产物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α-氨基氮的含量,从而明显提高了复合菌培养物的品质。

关键词: 固态发酵 酵母自溶 工艺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