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346条记录
覆盖作物对坡耕地的减流减沙效应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20-2021年进行两年田间径流试验场玉米大田试验,在玉米进入拔节期时播种覆盖作物,共设置3个播期处理,拔节期播种覆盖作物(T1)、播种覆盖作物延后10 d(T2)、播种覆盖作物延后20 d(T3),不覆盖作物处理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作物播期对径流量、侵蚀量及玉米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不同覆盖作物处理对坡耕地的减流减沙效应,为吉林省东部种植玉米的坡耕地区提供覆盖作物的最适播期,结果表明,黑麦草和红三叶能够有效减少水土流失,T1处理的地表径流量较其他两组覆盖处理至少下降18.8%、土壤侵蚀量下降8.8%。覆盖作物处理在中强度降雨下的保水保土作用更为显著,黑麦草和红三叶覆盖对玉米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T1效果最好。播种覆盖作物对于坡耕地的减流减沙作用、玉米生长发育和玉米增产最为显著。

关键词: 玉米 坡耕地 覆盖作物 水土流失 作物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草原红牛HTR2A基因多态性及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东北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测序的方法对HTR2A基因5个外显子进行SNP筛查,发现外显子3第86 bp处和第164 bp处分别存在S1、S2两个SNP位点,对应突变为g.C86G、g.G164A,卡方检验表明S1、S2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对检测到的两个SNP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S1、S2位点间D′=0.794、r2=0.350,属于强连锁.两个位点(S1、S2)共形成H1(CG)、H2(GA)、H3(GG)、H4(CA)4种单倍型,单倍型频率分别为0.570、0.234、0.163、0.033.结合肉质性状进行连锁分析,发现单倍型组合H2H3个体对应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H3H3个体(P<0.01),显著高于H1H2、H1H3(P<0.05),初步判断单倍型组合H2H3与肉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可作为选育高肌内脂肪含量肉牛的参考标记.

关键词: 草原红牛 HTR2A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单倍型 肉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膜覆盖对冷凉区玉米根伤流液中含氮物强度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膜覆盖对吉林省东部冷凉区玉米根系伤流液中含氮物含量和强度的影响,2019年在吉林省安图县松江镇南道村(42°32’N, 128°24’E)进行田间试验,以‘大德216’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透明可降解地膜覆盖(D1)、透明不可降解地膜覆盖(D2)、黑色不可降解地膜覆盖(D3)和无地膜覆盖(D0)处理,分别于播种后50、65、90和105 d取根系伤流液,于实验室测定其硝态氮、氨态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不同地膜覆盖下玉米根系伤流液中含氮物质含量和强度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种透明地膜覆盖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无地膜覆盖和黑色地膜覆盖处理;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强玉米生长前期根伤流强度和伤流液中铵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以及总含氮物质含量及强度,两种透明地膜覆盖比黑色地膜覆盖效果更显著;两种透明地膜覆盖下伤流液中总含氮物质强度比无地膜覆盖的提升了4.7倍,相比黑色地膜覆盖增加1.1倍;玉米生长前期根伤流强度和伤流液中总含氮物质强度与产量皆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84~0.98。这说明冷凉区地膜覆盖能有效增加玉米根系吸收与代谢水平,其中以可降解透明地膜覆盖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其产量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 玉米 伤流液 冷凉区 地膜覆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玉米子粒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玉米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目标危害指数法对吉林省玉米子粒中重金属Cr、As、Cd、Hg、Pb进行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吉林省玉米子粒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出限量值,1.57%样品中Cr处于警戒线水平,0.39%样品中Hg处于警戒线水平。吉林省玉米子粒中5种重金属的内梅罗指数均小于1,处于安全水平;目标危害指数均小于1,说明暴露人群不存在重金属Cr、As、Cd、Hg、Pb健康风险。5种重金属的暴露人群潜在健康风险高低顺序为Cr>As>Hg>Pb>Cd,其中Cr、As健康风险明显高于Cd、Hg、Pb。不同地区暴露人群潜在健康风险高低顺序为四平市>白城市>吉林市>松原市>通化市>长春市>延边州>白山市>辽源市>梅河口市。

关键词: 玉米 重金属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粪堆肥含氮和含硫废气产生机制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技术是鸡粪无害化处理的重要途径,但堆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堆肥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鸡粪堆肥时产生的废气的控制技术是堆肥技术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这些废气通常组分复杂,气味较重,其中含有氮和硫两种元素的废气是重点研究对象,包括有氨、氮氧化物、硫化氢,以及含氮和含硫的醇类、酮类、醚类等气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文章介绍了这些废气中主要成分的产生机理,简述了其排放强度的规律与鸡粪性质、堆肥环境及工艺条件相关参数的关系,从优化堆肥工艺条件(温度、含氧量、pH、碳氮比和含水量),采用生物法(添加微生物菌剂、生物过滤法和生物联合堆肥)、调节剂法(添加生物炭和其他添加剂)和末端技术等方面降低或去除堆肥过程中废气的排放,回顾了国内外学者们近年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方法对不同废气的去除效果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探讨了其未来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前景,以期为鸡粪及其他废物堆肥过程中的废气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鸡粪堆肥 堆肥废气 氨气 硫化氢 挥发性有机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料对松雷杂交黑猪育肥猪的饲喂效果评价

猪业科学 2023

摘要:为摆脱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促进畜禽健康高效生长,发酵料应运而生,成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发酵饲料具有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可消化性强且抑菌作用好的优势,且其营养物质易被消化吸收,原因在于其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和转化抗营养因子。发酵料还能影响免疫基因的表达,增加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目前由于国际形势复杂,导致优质蛋白饲粮资源紧张,因此发酵饲料在养殖与饲料生产行业中也广受追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大豆*栽培大豆RIL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及SNP偏分离分析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野生大豆与栽培种大豆群体构建过程中产生的偏分离现象,发掘偏分离区间(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DR)和候选基因,有助于探究偏分离在大豆中的产生机制.应用地方品种"一千粒"和野生品种"长岭野生豆"配置杂交组合,获得F6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株系200株,利用SLAF-seq进行测序分析,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获得该群体可靠的4 564个SNP标记.偏分离分析发现,648个标记发生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的14.20%.获得22个SDR,分布在9个不同的染色体上.在SDR区间内共发现8个重度偏分离热点区域(Extreme Segregation Distortion,ESDR),分布在5个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3个ESDR偏向父本野生型,5个ESDR偏向母本栽培型.利用基因功能注释及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结合ESDR区域,影响胚胎发育(Glyma.01G051400)及雌配子体发育(Glyma.16G072700)的基因分别被认为是ESDR1-1和ESDR16-1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偏分离基因定位提供可靠依据,并为阐明偏分离现象奠定基础.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偏分离 SNP 重组自交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栽培对土壤含水量及花生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

摘要:以露地栽培(CK)为对照,比较了厚度为 0.008 mm的地膜覆盖栽培(M1)和厚度为0.010 mm的地膜覆盖栽培(M2)对花生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生生长期内,不同厚度地膜覆盖条件下(M1和M2)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均高于不覆膜处理(CK),且以土层 10~20 cm开花下针期和花生结荚期差异更为显著(P<0.05).M2 的土壤保墒能力高于M1.花生 4 个生长时期根系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在花生苗期,M1 的根系含水量最高;在花生结荚期,M1和M2的根系含水量最高,随着花生的成熟,M1、M2和CK的根系含水量逐渐相近.花生的地上干物质和地下干物质在结荚期达到最大,且M2>M1>CK.覆膜栽培可以提高花生单株荚果数,百粒重、百仁重、单株生产力和产量,M2 提高幅度最大.综上,建议在土壤持水性差的地块选用 0.010 mm厚度的地膜进行覆膜栽培.

关键词: 覆膜栽培 花生 土壤含水量 生长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亚基组成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全面解析原料大豆蛋白组成对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对大豆蛋白亚基组成与豆腐得率、质构性质及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豆籽粒11 S/7 S球蛋白组分比值是判断豆腐产量和质构特性的良好指标。原料大豆蛋白组成的差异会导致豆浆pH值的不同,进而影响凝固剂对大豆蛋白的凝聚程度以及豆腐得率;原料大豆籽粒大小也是影响豆腐得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7 S球蛋白以及β亚基组分含量占比高的原料大豆制作的豆腐质地偏软、蛋白凝胶微观结构疏松且孔洞较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腐品质 贮藏蛋白组分 11 S/7 S比值 豆腐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大豆间作行比对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适合东北黑土区玉米大豆间作行比,促进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推广应用,本研究以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玉米单作(M)、大豆单作(S)、玉米大豆行比2∶4间作(M2S4)、玉米大豆行比4∶4间作(M4S4)和玉米大豆行比4∶6间作(M~4S~6)处理,分析不同间作行比对大豆株高及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相关指标、产量及经济产值分析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显著增加了大豆株高,降低了干物质量,同时,随着玉米条带数的降低及大豆条带数的增加,光合参数Gs和Tr与单作处理之间呈显著性差异,而Ci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4∶4间作行比(M4S4)处理具有较好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为1.26,在考虑了政府补贴后,间作复合经济产值显著高于各单作处理,其中,M4S4处理最具有增收潜力。综上,M4S4模式为东北黑土区最佳玉米大豆间作配置方式。

关键词: 间作行比 玉米 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