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子粒棉子糖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子糖是人与动物重要的营养成分。为了研究生态因子对大豆子粒中棉子糖含量的影响,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3个试点,以豫豆25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78个样本子粒的棉子糖含量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等37个生态因子进行统计分析。诸样本棉子糖含量的变异范围为0.220%~0.869%。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出8个生态因子与大豆棉子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各因子对于棉子糖含量影响的最大、最小值分别为0.392%和0.156%,按各因子的贡献大小依次为鼓粒成熟期昼夜温差、分枝期日照、土壤pH值、花荚期日照、土壤锰含量、花荚期降水、分枝期降水、出苗期降水。该结果对高棉子糖含量品种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有参考价值。


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含量基因定位及相关性,为大豆品质改良、分子育种及基因克隆等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SR技术,对晋豆23号和灰布支杂交构建的F13代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的474个家系进行了连锁图谱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利用WinQTLCart2.0软件分析了影响大豆异黄酮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QTL,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检测QTL;同时,对异黄酮与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到23个QTL,其中控制异黄酮含量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J、N、D2和G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脂肪含量的QTL有11个,分别定位在第A1、A2、B2、C2和D2染色体的连锁群上;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有6个,分别定位在B2、C2、G和H1染色体的连锁群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异黄酮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蛋白质脂肪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3个重要品质性状的部分基因定位结果与其相关性分析是一致的,其结果对大豆品质育种应用有重要利用价值。


可阻断IBDV感染的抗CEF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及细胞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可特异性阻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的抗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膜蛋白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IBDV的CEF受体奠定基础。【方法】用CEF细胞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上清。单层CEF用杂交瘤细胞上清孵育2h后接种IBDV,病毒感染后固定细胞,先后与F22-EA6-Biotin及Streptavidin-HRP进行反应,最后用AEC染色,显微镜下计数,统计感染细胞减少的百分率以判定单抗上清阻断IBDV感染的效果。【结果】利用细胞组化的方法,共计检测了768株杂交瘤细胞上清,6株(1A5、1H11、2B12、3G1、4D10和4B8)显示有阻断IBDV感染的效果,其中4B8可完全阻断IBDV对CEF的感染,该单抗针对的CEF膜蛋白很有可能是IBDV的细胞受体。【结论】筛选到的抗CEF膜蛋白的单抗可以阻断IBDV感染CEF,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些单抗可以用于进一步研究IBDV的CEF细胞受体。
关键词: 鸡胚成纤维细胞 IBDV受体 Biotin Streptavidin


新育成大豆品种对SMV和SCN的抗性评价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接种我国大豆产区主要流行SMV株系SC-3及SC-7和SCN 1号生理小种的条件下,对新育成的参加2004~2007年国家及江苏、北京、山东等省市大豆区试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抗SMV鉴定的334个品种中,对SC-3抗性较好(高抗和抗病)的品种数有148个,占参试品种数的44.31%;对SC-7抗性较好的有71个,占参试品种数的21.26%。同时对2个株系抗性表现较好的有55个,占参试品种数的16.47%。这些抗性较好的品种既可用于大豆生产,也可作为抗源用于抗病品种选育和与抗性相关的研究。研究还显示,来自于西北和黄淮海大豆产区的参试品种一般抗性较好。抗SCN鉴定的193个大豆品种中,未发现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25个,占12.92%。汾9877-10、邯601、蒙9793-1、沧豆九号等7个品种兼抗SMV和SCN 2种病害。


敌百虫·啶虫脒混配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210nm检测波长,测定敌百虫.啶虫脒混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在此检测方法中,敌百虫.啶虫脒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62、0.0120;变异系数分别为0.08%、0.1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7%、100.2%;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99、0.99995。


小麦农家种红蚰麦抗白粉病遗传分析及SSR分子标记
《植物病理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小麦农家种红蚰麦抗白粉病的遗传基础,对红蚰麦和豫麦13的杂交F2代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红蚰麦携带1对显性的抗白粉病基因(暂命名为Pmhym)。利用SSR标记和F2代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将该基因定位在7B染色体的长臂上,与3个微卫星标记Xwmc232、Xgwm577和Xwmc526连锁,遗传距离分别是14.3、25.6和57.2cM。分子标记分析表明该基因不同于已有被定位在7BL上的Pm5系列复等位基因,因而推测Pmhym是1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上述结果将为开展Pmhym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脂多糖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及TNF-α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脂多糖的浓度、刺激时间对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脂多糖和不同的刺激时间处理猪肺泡巨噬细胞,收集细胞,提取R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L-1β、TNF-αmRNA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脂多糖浓度(1~1000ng/mL)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刺激时间(1~24h)对IL-1β、TNF-α影响显著(P<0.05),且蛋白的表达水平迟于mRNA的表达水平。脂多糖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分泌IL-1β、TNF-α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
关键词: 脂多糖 猪肺泡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