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氟沙星残留检测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分泌抗二氟沙星(DIF)单克隆抗体(DIF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建立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与达氟沙星的交叉反应率为0.32%,与其它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该方法对DIF的检测限可达到0.1μg/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μg/L,线性范围0.1~128.0μg/L,平均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5%。对牛奶和鸡肉分别添加0.4、2.0、10.0和50.0μg/LDIF标准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3%和83.9%。直接竞争ELISA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适用于DIF残留快速检测的推广应用。


普通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簇毛麦6VS导入小麦背景后对品质的影响,利用普通小麦-簇毛麦T6VS.6AL易位系和地方品种辉县红构建的一套小麦F8重组近交家系(RIL)群体,通过分子标记结合白粉病抗性鉴定,筛选出66个包含和94个不包含T6VS.6AL的纯合家系,并分别组成两个亚群体,于2005-2006年分别在江苏南京和河南郑州通过随机区组设计(各3个重复)进行14个品质性状差异比较。结果表明,3对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在群体及其两个亚群体中均符合1∶1分离。方差分析发现,T6VS.6AL亚群体面粉平均吸水率、面团稳定时间、最大抗延阻力和50 mm处抗延阻力均显著高于非T6VS.6AL亚群体,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表现正向效应;T6VS.6AL亚群体籽粒平均容重、面粉峰值黏度和面团弱化度显著低于非T6VS.6AL亚群体,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具有负向效应,而T6VS.6AL亚群体面粉平均蛋白质含量、干面筋、湿面筋、出粉率、形成时间、拉伸面积和延伸度与非T6VS.6AL亚群体无显著差异,揭示该易位系对这些性状影响较小。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重组近交家系 T6VS.6AL 小麦品质


芝麻林素和芝麻素分离纯化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芝麻种子为原料,经萃取、低温沉淀分离、皂化、乙醚析晶和重结晶等工艺制备出纯度达98.35%的芝麻素和芝麻林素含量为63.69%的芝麻林素粗品。并以芝麻林素粗品为原料,采用制备性薄层色谱法纯化出纯度达98.81%的芝麻林素。


硅对黄瓜苯丙酸类代谢的影响及与抗白粉病的关系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抗/感白粉病的"津春4号"和"ZJ02-0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硅酸盐和诱导接种白粉菌处理后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的情况下,施硅与否对抗/感品种植株叶片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以及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接种白粉病菌后,黄瓜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明显升高,抗病品种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伴随酶活性的变化,阿魏酸、木质素和绿原酸含量也明显增加;施硅能显著提高黄瓜感病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但对抗病品种的影响不显著。施硅能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植株的白粉病病情指数,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相对防治效果达41.56%。


优质多抗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杂双4号的选育
《河南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杂双4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杂交组合是88A×P280。在2004年、2005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杂双4号平均产量3012.2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8.81%。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4号产量2392.5 kg/hm2,比对照杂98009增产5.0%。杂双4号品质优良,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其芥酸含量1.60%,硫苷含量25.78μmol/g,含油量41.01%。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


三聚氰胺的毒害作用及其残留检测
《中国饲料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三聚氰胺是塑料工业中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本文就三聚氰胺的理化特性、代谢机理、毒害作用以及残留检测方法等进行简要阐述。


樱桃番茄新品种樱红1号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樱红1号是以荷兰樱桃番茄品种樱桃红为母本,以日本樱桃番茄品种ペペ为父本杂交后,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樱桃番茄新品种。2006年秋季、2007年春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7年进行区域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