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杀虫剂对中黑苜蓿盲蝽的毒力测定方法及9种杀虫剂的室内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黑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目前是河南省关键棉花害虫之一。本文研究了中黑苜蓿盲蝽成虫的日龄、性别、密度和食物的有无对瓶膜法毒力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农药对中黑苜蓿盲蝽毒力的生物测定方法。将羽化10d内的成虫(不分雌雄)1~3头装入具有待测药膜的20mL闪烁瓶中,每瓶加1块四季豆作为食物,24h检查死亡率。用此法测定的9种杀虫剂对郑州中黑苜蓿盲蝽种群的毒力为:毒死蜱>硫丹>氯氟氰菊酯>甲萘威>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啶虫咪>抗蚜威>溴氰菊酯,LC50分别为0.275、0.335、8.130、16.782、18.684、23.805、27.767、63.420μg/mL和68.451μg/mL。


甘蓝型杂交油菜杂双1号的选育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双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寒、抗倒伏、较耐菌核病、抗病毒病。在两年河南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46.6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1.4%。在河南省油菜生产试验中,杂双1号产量2131.5kg/hm2,比对照华杂4号增产0.71%。芥酸含量0.15%,硫甙含量18.55μmol/g(饼),含油量40.46%。规模化种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是杂双1号获得优质和高产的关键栽培措施。


磺胺甲噁唑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免疫金标试纸检测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磺胺甲噁唑人工免疫原(BSA-SMZ)免疫BALB/C小鼠(Mus muscalus),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磺胺甲噁唑单克隆抗体(SMZmAb)杂交瘤细胞,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MZ 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应用SMZmAb研制SMZ残留快速检测金标试纸(SMZ-strip),并测定其性能。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杂交瘤细胞,其中最好的3G6株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为1∶8.1×102,腹水为1∶6.4×105,亲和常数(Ka)为3.07×109 L/mol,对SMZ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2.4μg/L,与磺胺嘧啶的交叉反应率(CR%)为2.84%,与其它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SMZ-strip目测检测限为6μg/L;其敏感性与竞争ELISA试剂盒相当,符合率为100%;SMZ-strip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于SMZ残留快速检测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 快速检测试纸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定量检测ELISA方法的建立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单克隆抗体建立液相阻断ELISA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口蹄疫病毒培养液中的非结构蛋白含量。方法:首先将工作浓度的3B单抗与待测病毒培养液过夜结合反应,然后取结合液转移至用3B蛋白包被好的酶标板上,用标准3B蛋白做12个梯度做对照,同时设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通过回归分析算出口蹄疫病毒培养液中的非结构蛋白3B含量。结果:回归曲线呈典型的S形,符合4参数logit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0.99,检测范围为5~1500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30ng/ml。结论:该方法能特异、敏感的检测到病毒培养液中的非结构蛋白3B成分,并进行定量。
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改良利用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基因型,对88份有代表性的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这些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表型聚类将其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聚在一个类群内,但仍有部分品种独立成群。SSR分析表明,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10个等位基因,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19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95个等位基因,遗传相似系数为0.63~0.89。SSR标记聚类分析同样将此材料划分为7个类群,大部分品种仍主要集中在一个主群内。Mental测验结果表明,表型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来源较单一,遗传多样性较差,仅少部分品种较为独立,可有针对性地保存和改良利用。


基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河南粮食产量组合模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1990~2007年河南粮食产量的分析,在影响粮食产量的诸多因素中选出农业生产条件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粮食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与BP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偏最小二乘法通过对自变量中的信息进行组合和提取,有效克服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实现了对高维数据的降维处理,同时降低了神经网络的输入维数,提高了网络的学习效率和稳健性,从而充分利用了2类现代建模方法的优点。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神经网络耦合模型研究河南粮食产量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都比较理想。
关键词: 农业生产条件 粮食 产量 偏最小二乘法 BP神经网络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的实践与思考
《种子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经过7年实践,由小范围试点到全省范围大规模展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提高了河南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了河南小麦的发展。但在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认真研究解决。作者结合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实施历程,总结出小麦良种补贴所取得的成效,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荐言献策,以期推动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更加顺利地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