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超高频RFID红茶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消费者、生产者双向全过程的可追溯并辨别真伪,针对英红九号茶树种植、加工和流通方式,基于研究单位的生产要素现状,引入超高频RFID技术,结合网络信息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超高频RFID网络化英红九号红茶追溯系统,系统采用.NET技术,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VB.NET、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T-SQL语言开发设计,运用C/S与B/S相结合的网络架构,随机生成20位追溯码与标签自带的ID形成唯一的对应关系并指向对应的批次和产品类型,这种采用三层结构开发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实现数据采集、追溯、共享以及查询等功能,数据和业务处理都集中在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构建并实现了英红九号红茶追溯系统,满足政府职能、公众以及生产者对英红九号品牌的保护、产品质量跟踪以及市场监管等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改良剂对冷浸田水稻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冷浸田水稻根系生长缓慢及早衰的问题,在明沟排水措施的基础上,研究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自研的脱硫灰改良剂、生物活性炭,市售的土壤改良剂石灰、硅钙肥、腐植酸)对水稻根系活力、生物量、根冠比、伤流液中氮、磷、钾输出强度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处理外,其余各土壤改良剂处理均能提高水稻伤流强度、根冠比和生物量,增加伤流液中氮、磷、钾的输出强度,并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其中脱硫灰改良剂和生物活性炭处理对伤流强度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在灌浆期分别较CK处理磷输出强度升高29.60%和19.70%,在分蘖中期脱硫灰改良剂处理根冠比较CK提高31.6%。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施用有利于提升冷浸田水稻的产量,且随着改良剂施用时间的推进,其增产效果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就冷浸田改良而言,生物活性炭和脱硫灰改良剂的改良效果最佳。
关键词: 冷浸田 土壤改良剂 伤流强度 根冠比 生物量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准确地对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评估,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估算,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分级方法。利用HyperS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采集了受稻瘟病侵染后不同病害等级的水稻叶片高光谱图像,通过分析叶瘟病斑区域与正常叶片部位的光谱特征,对差异较大的550和680 nm波段进行二维散点图分析,提取只含病斑的高光谱图像;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方法得到利于褐色病斑和灰色病斑分割的第2主成分图像,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出灰色病斑;最后结合延伸率和受害率2个参数对水稻叶瘟病病害程度进行分级。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66个不同稻叶瘟病害等级的叶片样本中,其中160个样本可被准确分级,分级准确率为96.39%。该研究为稻叶瘟病田间病害程度评估提供了基础,也为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病害 分级 水稻叶瘟病 高光谱成像 最大类间方差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IS技术在区域农业规划现状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区域农业规划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战略指导,而现状分析则是区域农业规划的基础。GIS技术应用在区域农业规划中,可以将规划数据、图件有机结合,加强对图件数据的定量分析,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撑。以鹤山市双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为例,应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地形、区位、交通的现状,得出该技术在现状分析中具有准确、真实、可视化与可扩展的特点,可以为规划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对吉富罗非鱼生长、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吉富罗非鱼(GIFT)生长性能、组织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选用720尾体质量为(3.27±0.04)g的罗非鱼,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5种添加80、160、240、320和400 mg/kg GSH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7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DR)和肝脏RNA/DNA比值分别显著升高,饲料系数显著降低;各添加组罗非鱼肝体比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160~320mg/kg组罗非鱼粗蛋白和240~300 mg/kg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在240 mg/kg组达到最高值。320 mg/kg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160~400mg/kg组血清和肝脏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80 mg/kg组。240~400 mg/kg组血清溶菌酶(LZM)、320~400 mg/kg组肝脏LZM活性分别显著高于其它各组;与对照组相比,320 mg/kg组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显著升高;各添加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和酚氧化酶(PO)、肝脏AKP、酸性磷酸酶(ACP)和NOS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谷胱甘肽能显著提高吉富罗非鱼幼鱼的生长性能,提高全鱼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血清和肝脏IGF-Ⅰ水平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计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谷胱甘肽的最适添加量为355.13 mg/kg。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谷胱甘肽 生长性能 组织生化指标 非特异性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冠花诱变选育系和栽培选育系的SRAP分子鉴定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冠状鸡冠花"早水鸡冠"及其诱变选育系、羽状鸡冠印度系列中的2个品种为试材,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双引物组合me6/g38,具有遗传多态性,可在分子水平上区分这6种供试材料。NTSYS-pc聚类分析(UPGMA)构建了SRAP分子图谱,"早水鸡冠"及源自其的卫星搭载处理后经多代选择的3个诱变选育系可聚为一类,2个印度系品种聚为一类,表明SRAP可用于鸡冠花品种资源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米营养饮料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影响红米饮料品质和稳定性的因素,确定了红米饮料的酶解工艺和稳定性加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酶解效果的因素顺序为: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最佳酶解工艺为:高温淀粉酶添加量0.04%,酶解温度100℃,酶解时间12min;各稳定剂对红米饮料感官评分影响的主要顺序为:琼脂>海藻酸钠>黄原胶>藻酸丙二醇酯(PGA),最佳稳定剂组合为:琼脂用量0.15%,海藻酸钠0.05%,黄原胶0.05%,PGA0.05%。得到的红米饮料呈淡红色,均匀,无分层现象,口感良好,感官评分7.9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企业质量控制动机及"优质优价"实现状态分析-基于300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调研
《农业技术经济 》 201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以300家国家级食品类农业龙头企业调研数据为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品牌影响提升、产品销售额增加、产品单价上升、谈判实力增强是当前农业龙头企业质量控制行为的主要动机和效果;将价格和质量成正比关系界定为"优质优价",结果值就会出现二分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不同经营状态的农业龙头企业在是否实现"优质优价"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销售总额、原料控制模式、企业产品出口与否、高层管理者年龄、高层管理者学识、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压力是影响食品类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是否达到"优质优价"状态的关键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是中国罗非鱼生产大省,近5年来其罗非鱼产量持续增加。但受前两年价格低迷及病害侵袭影响,2011年广东罗非鱼产量增速放缓,为64.7万t,占全国总量的44.87%,预计2012年广东的罗非鱼投苗量与2011年相比约减少1/3。2012年前3季度,广东罗非鱼出口量为8.7万t,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6%,增长率低于海南和广西。2012年广东罗非鱼价格一直低位运行,塘头平均收购价7.8元/kg左右,增长率仅6.08%。2012年,病害严重、出口过为集中、竞争压力大、国内市场开发不充分等问题严重制约广东罗非鱼产业发展。因此,业内人士建议,需要加大罗非鱼产业科技投入、加大国内外市场开拓、开发高附加值加工产品、提高罗非鱼品质和市场与打造品牌以拓宽罗非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