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籼稻铁、锌、锰和铜含量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品种资源库保存的186份材料的铁、锌、锰和铜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主要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决定,稻米中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比较不同类型品种Fe、Mn、Cu和Zn平均含量,白米和黑米之间Mn和Cu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黑米Fe和Zn含量则显著高于白米;黑米糯稻Fe和Zn含量显著高于白米糯稻,两者之间的Mn和Cu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品种Fe与Zn、Mn与Cu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Cu与Zn之间相关性达显著水平;Fe与Mn、Fe与Cu、Mn与Zn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精米中Fe、Mn、Cu和Zn含量显著低于糙米中的含量。

关键词: 籼稻 铁、锌、锰和铜含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食道腺表达基因7E12影响植物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它的食道腺产生的分泌蛋白是对寄主造成危害的致病因子。鉴定这些编译分泌蛋白的基因特性,是认知南方根结线虫对植物致病性或寄生性机理的关键所在。通过使用烟草根部特异表达基因TobRB7的△0.3缺失的启动子,替换植物过表达载体pBI-121的CMV(烟草花叶病毒)35S启动子,构建了南方根结线虫食道腺细胞表达的基因7E12的植物表达载体pBI-Trp-7E12和pBI-Trp。pBI-Trp在本研究中作为空白对照使用。利用农杆菌侵染花粉管通道法把这2个载体转化了模式植物拟南芥。通过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对已转化的拟南芥进行筛选,获得了T1代转基因植株。这为研究鉴定该基因的特性奠定了基础,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南方根结线虫对植物的致病性机理。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食道腺分泌蛋白基因7E12 烟草根部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SNP分型方法的比较及其在柚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两种常用的 SNP 分型方法,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法(Allele-specific PCR,AS-PCR)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A),对 16 个柚栽培品种和 8 个柚杂种后代材料进行了 7 个 SNP 位点的分型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所得的分型结果相同,都将 24 个样本分成了 22 种基因型。值得一提的是,样本‘八朔’与‘红八朔’,‘红甘夏’与‘川野夏橙’之间在所测位点无差别,表明其应当是同一来源的无性系变异。‘早熟真龙柚’和‘中熟真龙柚’的分型结果表明它们的基因型不同,看来并非是起源同一基因型的不同芽变品种,也不存在亲子关系。可见,AS-PCR 和 HRMA均适用于柚类品种的区分和鉴定。AS-PCR 法是一种准确、低成本的 SNP 分型方法,适合普通实验室使用,惟对 PCR 反应体系要求严格。HRMA 分型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分析量大的特点,但需要专门的设备,试剂成本也高。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基因分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总多酚含量与抑菌活性

蚕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桑叶粉中的活性物质,分别获得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采用琼脂打孔扩散法评价桑叶各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供试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3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L。测定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总多酚质量比为(11.91±0.67)mg/g,显著高于其它溶剂提取物,表明桑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其总多酚的含量成显著剂量效应关系(P<0.05)。

关键词: 桑叶 提取物 极性溶剂 总多酚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醚脲在柑橘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丁醚脲在柑橘及橘园土壤中残留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研究了其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样品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在0.01、0.1和1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丁醚脲在柑橘全果、果肉和果皮中的回收率在84%~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2%,在土壤中的回收率为83%~86%,RSD为2.2%~5.6%;在广东、广西和福建3地柑橘及土壤中,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4.4 d和4.1~5.4 d,表明丁醚脲消解较快;采用500 g/L丁醚脲悬浮剂(SC),分别按有效成分500和750 mg/L的剂量于幼果期开始施药,施药2~3次,施药间隔期为10~14 d,距最后一次施药后21 d采样测定,柑橘果肉中丁醚脲的残留量均<0.01 mg/kg,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制定的丁醚脲在柑橘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标准(0.2 mg/kg)。

关键词: 丁醚脲 柑橘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2年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花卉生产和销售实现了较快增长,花卉产业区域格局基本形成,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然而,在花卉产业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广东作为全国十大花卉产区和全国最大的花卉集散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花卉生产的萎靡、自主培育品种的缺乏、花卉物流体系的落后等极大地制约了广东花卉的发展。阐述了2012年广东花卉产业总体种植与销售情况,并分析了广东省花卉供需及价格状况,对未来广东花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广东花卉 产业发展 现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斑叶螨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二斑叶螨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利用TRIzol试剂提取二斑叶螨总RNA,通过SMART技术构建cDNA文库。利用SMART IVTMOligonucleotide和CDSIII/3′PCR Primer为引物,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1链,利用LD-PCR方法合成cDNA第2链。合成的双链cDNA经酶切回收后,再连接pDNR-LIB载体,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rans 5α,检验库容量和重组效率,并采用PCR方法检测插入cDNA片段的大小。结果表明,构建的二斑叶螨cDNA文库的库容量为3.54×106CFU/mL,重组效率达95.8%,插入片段长度在0.3~2.0 kb之间。构建的二斑叶螨cDNA文库质量良好,能够为进一步研究二斑叶螨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二斑叶螨 cDNA文库 滴度 重组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酒生产用纯种根霉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

中国酿造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从5种不同的黄酒生产用酒药中分离出5种根霉,通过比较发现1号根霉产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活力、蛋白酶活力较高,并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1号根霉的产酶条件,得出最佳的产酶条件是:温度31℃、料水比1∶1.6、(NH4)2SO4的添加量0.4%。

关键词: 根霉 筛选 酶活力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蓝耳病病毒分离纯化及Nsp2序列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广东省几个地区发生疑似PRRSV感染的猪场送检的502份血清进行RT-PCR检测。将检测到的阳性血清接种到Marc-145细胞上并连续传代4~5次,收获出现明显细胞病变(CPE)的样品,利用蚀斑试验克隆纯化PRRSV。根据高致病性PRRSV Nsp2基因缺失区的两端保守区设计了1对引物区分经典PRRSV和高致病性PRRSV。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12株PRRSV并纯化出2株病毒。从502份血清样品中检测到156份阳性血清,PRRSV感染阳性率达32%,经鉴定均为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对分离毒株的Nsp2基因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此次分离株Nsp2基因与VR-2332株(70.7%~74.6%)的核苷酸同源性较JXA1株(87.1%~100%)偏低;在系统进化树上分离株与JXA1变异株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与VR-2332株亲缘关系比较远。说明广东省地区普遍存在PRRSV的感染,并且病毒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关键词: PRRSV 分离鉴定 蚀斑 Nsp2 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NP和EST-SSR分子标记鉴定荔枝新种质御金球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自主开发的荔枝SNP和EST-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近年发掘的荔枝优稀种质御金球进行分子鉴定,明确其与现有的363份荔枝种质的亲缘关系,以探索其是否为新种质,并揭示亲本来源,为进行新品种保护提供分子证据.结果表明,13对EST-SSR引物在364份种质中共产生12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2条(91.8%);筛选出的17对SNP引物均表现为二等位性.御金球与363份荔枝种质的演化分化系数介于0.043~1.924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123~0.877之间.可见,御金球与现有的363份荔枝种质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差异,证实御金球为一份全新荔枝种质.通过对该种质与22份疑似亲本进行EST-SSR和SNP分析,并结合表型资料及品种起源信息,初步认为御金球是杂交后代,且母本为糯米糍,父本为焦核怀枝的可能性最大.SNP分型技术首次成功地用于荔枝新种质御金球的亲本来源鉴定,为今后荔枝种质的鉴别提供了可借鉴手段.

关键词: 荔枝 新种质 分子鉴定 EST-SSR 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