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钙处理对干装苹果罐头质地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质地多面分析方法(TPA),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碱性钙(氧化钙、氢氧化钙)、无机钙(氯化钙、碳酸钙、硫酸钙)、有机钙(乳酸钙、醋酸钙、丙酸钙)对干装苹果罐头质地参数(硬度、回复性、弹性指数、咀嚼性、内聚性)的影响,并对TPA参数之间及其与感官品质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除硫酸钙以外,各处理对干装苹果罐头质地均有明显的影响,经碱性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处理的干装苹果罐头硬度适中,回复性、弹性指数、咀嚼性、内聚性、感官品质均较好。回复性、弹性指数、咀嚼性、内聚性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硬度与感官品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碱性钙对干装苹果罐头有较好的作用,并保持良好的质构。
关键词: 钙处理 干装 苹果罐头 质地多面分析(TP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耐盐碱啤酒大麦鉴定筛选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3
摘要:通过对两年筛选24份较耐盐碱稳定高代品系在甘肃中度盐碱地上进行田间试验鉴定,从出苗率、成株率、耐盐系数、田间盐碱危害症状分级鉴定结果表明:0104-1品系耐盐力强,可作为耐盐种质资源或品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玉米黄秸秆乳酸菌的分离纯化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7种天然发酵的玉米秸秆饲料中得到LB2、LC2两株乳酸菌,对所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分析,并得到一株产酸量较高的乳酸菌LC2,将其作为实验菌种。对影响秸秆发酵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秸秆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接种量、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结果表明,较适宜的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接种量1%,发酵时间为10d。玉米黄秸秆经发酵,其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4.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不同砧木品种对贵人香葡萄光合与荧光特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西走廊盐碱地,对12个葡萄砧木嫁接同一品种贵人香,通过测定叶片荧光与光合参数发现,盐碱与强光照交叉胁迫下SO4、圣乔治、420、Flourilush、1103P的Fo值最低,表明在盐碱地强光照条件下其反应中心受胁迫最轻;520A、5C、圣乔治、420、SO4 Fm较大,表明其PSⅡ电子传递效率高;SO4、420、圣乔治、5C、1103、3309CFv/Fm值较高,表明其发生光抑制或者PSII受到伤害轻;而5C、SO4、1103P、420、3309C的净光合速率较高。综合分析认为,SO4、420、1103P、5C砧木品种能较好适应当地高盐碱和强光照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鉴定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对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KB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16S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16SrDNA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和格氏沙雷氏菌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其片段大小分别为1 386bp和1 379b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菌均能引起洋葱鳞茎软腐病,且洋葱基部的发病程度高于顶部,其中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的致病力强于格氏沙雷氏菌。按柯赫氏法则初步确定甘肃省嘉峪关市洋葱鳞茎软腐病病原种类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和格氏沙雷氏菌2种,由格氏沙雷氏菌引起的洋葱鳞茎软腐病属首次报道。本研究将为洋葱软腐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鳞茎软腐病 洋葱 致病性测定 形态鉴定 16SrDNA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娃娃菜金娃娃的引种与栽培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金娃娃是从韩国引进的新型娃娃菜品种,内叶嫩黄,口感嫩脆,品质极佳,生育期短,耐抽薹,尤其适宜城镇郊区和出口加工基地栽培。娃娃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白菜亚种,是一种微型大白菜,因其个体小、质地脆嫩、品质优、风味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娃娃菜产品已广泛出现于超市货架、宾馆饭店及礼品蔬菜中。金娃娃是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越冬期间土壤温度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旱地冬小麦适宜覆盖栽培方式,通过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观测越冬期间冬小麦田10和20cm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比较旱地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垄沟模式(CM)和无覆盖模式(CK)的麦田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所有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温显著升高,总体增幅表现为CM>FM>SM。越冬后期(2月1日-2月20日)土壤温度变化与总体趋势差异明显,FM的增温幅度大于CM;与CK相比,SM的土壤日均温显著降低,具体表现在温度昼夜变化上,其中10cm土层温度除在8:00-11:00升高外,其他时间降低,20cm土层温度均下降(10∶00-14∶00差异不显著)。越冬前期,覆盖栽培10cm土层的增温值均高于20cm土层,越冬中期以后则相反(越冬后期土层间增温值差异显著)。S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相对于CK没有变化或者显著降低,而日最低温度则提高,因此降低了土壤温度日较差;C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在越冬后期降低,而在越冬中前期升高,而且土壤日最低温度也升高且增幅更大,因此土壤温度变幅显著降低;FM同时提高了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最终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温度变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