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NO和H_2O_2依赖Ca~(2+)/CaM信号调控马铃薯花青素积累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同块茎颜色马铃薯品种陇薯8号、陇薯7号、LC310-2和山东彩肉为材料,研究外源NO、H2O2、NO+H2O2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花青素合成及其信号物质Ca2+-ATPase和CaM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NO和H2O2处理后,4个基因型马铃薯薯皮和薯肉花青素积累,Ca2+-ATPase活性升高,CaM含量增加,其效果为NO+H2O2>H2O2>NO>水(CK),并且花青素的积累量与Ca2+-ATPase活性和CaM含量均呈正相关,其平均决定系数达0.9194和0.8859。说明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细胞Ca2+/CaM信号发挥了NO和H2O2对马铃薯花青素合成诱导的信号调节。
关键词: 彩色马铃薯 NO H2O2 Ca2+/CaM信号 花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及化肥减量对高原夏菜西芹产量的影响
《长江蔬菜 》 2013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及化肥减量对西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配施矿物质有机肥可以显著地提高西芹的产量和品质。在配施矿物质有机肥的条件下,化学肥料减少10%和20%时,西芹产量分别达到9 948.6,9 610.5 kg/667 m2。其中,在当地最佳施肥水平下减量20%并配施矿物质有机肥与当地最佳施肥水平处理的西芹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在合理配施矿物质有机肥的条件下,将当前的化肥施用量降低20%以内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评价
《中国果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明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生物活性,客观评价该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前景,进行了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敏感性测定及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即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烯肟菌酯乳油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葡萄霜霉病病菌的EC50分别为1.89、5.12、5.56μg/mL,EC90分别为13.27、42.01、36.63μg/mL;3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1 000倍液叶面喷雾7天后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在90.17%以上,均极显著高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说明在甘肃天水地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葡萄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嘧菌酯 烯肟菌酯 吡唑醚菌酯 葡萄霜霉病 甘肃天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沟垄覆盖种植方式为处理,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耕层土壤温度和产量等,计算马铃薯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旱作条件下马铃薯不同覆盖种植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采用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能有效增加马铃薯生育前期地温,苗期日均地温较传统平播(CK)增加了0.5℃~2.23℃,0~100 cm土壤贮水量提高52.8 mm。6月底至7月中旬的伏旱期间,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处理0~25 cm土层日均地温较全地膜覆盖处理降低3.6℃~6.9℃,较CK仅增加0.6℃~0.8℃;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全膜覆盖处理增加6.2~8.3 mm,较CK增加27.3 mm。表明采用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种植,可改善伏旱期间的土壤水热状况,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其它覆盖种植方式分别提高8.39%~58.38%和8.46%~67.97%。因此,高垄膜覆盖沟覆草垄播处理实现了水温对马铃薯生长的协同作用,能显著提高马铃薯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和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作方式与施肥对陇东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陇东黄土旱塬已进行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免耕和传统耕作条件下5个施肥处理冬小麦收获期土壤水分、土壤容重(2011年)及土壤养分和产量(2005—2011年)变化,探讨了耕作方式和施肥对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土壤蓄水保墒效果及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免耕条件下0~20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容重及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传统耕作.相同耕作条件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处理下速效钾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传统翻耕处理的产量高于免耕,相同耕作条件下氮磷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产量最高,不施肥对照产量最低.不同耕作方式和施肥处理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肥力效应以免耕优于传统翻耕,产量以传统翻耕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装苹果罐头加工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产品加工(学刊) 》 2013
摘要:从原料处理、原料选择、护色及抽空、杀菌等方面综述了干装苹果罐头的加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同时,明确了秦冠苹果加工干装苹果罐头的操作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photoshop软件研究小麦苗期活力
《甘肃科技 》 2013
摘要:为了实现低成本、快速、准确地测量小麦苗期活力.通过批量样品210份,在两点种植,幼苗期采用数码照片提取图像参数计算植被覆盖度(GC),研究了GC与反应幼苗生物量的指标间遗传变异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GC和NDVI存在显著的基因型间差异,冬、春苗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GC的遗传力高达0.72~0.88.苗期阶段测定的GC和NDVI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利用数码照片分析GC,可以评估小麦苗期活力,应用作物早代选择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硫复合护色液对“红富士”苹果片干制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富士苹果片为试材,研究了无硫复合护色液对果片干制过程中相关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无硫复合护色液浸泡处理后的果片,在各干制时间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力远高于非处理或单一护色液处理组,而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酶活力及丙二醛(MDA)水平远低于非处理或单一护色液处理组。这表明无硫复合护色液的护色效果是通过抑制PPO、POD活力的增加和SOD、CAT活力的下降,进而降低MDA水平来实现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射干地龙颗粒对鸡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湖北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射干地龙颗粒的安全性,将120只21日龄的三黄肉鸡,随机分为3倍剂量组、6倍剂量组、12倍剂量组和对照组,观察射干地龙颗粒对鸡的心、肝、脾、肺、肾脏和血液等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鸡的体重、脏器指数以及血常规指标组间差异总体不显著(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及肌酐含量与药物剂量间呈现无规律性变化,白蛋白含量和尿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用药后,各组鸡的心、肝、脾、肺和肾脏均无明显差异,表现正常。
干装苹果罐头加工工艺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优化干装苹果罐头加工工艺和稳定产品质量,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柠檬酸质量浓度、Ca2+质量浓度和D-异抗坏血酸钠质量浓度对干装苹果罐头感官品质和色泽的影响,优化固化护色剂的配方;并对新工艺和传统工艺加工的干装苹果罐头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固化护色剂的优化配方为25 g/L柠檬酸+2.8 g/L CaCl2+3 g/L D-异抗坏血酸钠。采用新工艺使干装苹果罐头的杀菌公式优化为"5'-25'-30'杀菌温度98℃",杀菌时间缩短16.7%,新工艺生产的干装苹果罐头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工艺生产的干装苹果罐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