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昌吉地区春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育种目标探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分析了昌吉地区春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的关系 ,并对该区春小麦的育种目标进行了探讨 ,认为 :1该区春小麦高产中 ,穗数是主导因素 ,其次在保持较高千粒重的前提下以获得较多的穗粒数。 2主要围绕穗长、结实小穗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倒伏程度、落粒性、生长势、生育期、穗密度这九个性状进行选择 ,同时兼顾其它性状 ,能快速而有效地选择到高产、稳产、优质的品系 (种 )


新疆高产棉花的钾肥施用效果
《土壤肥料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 ,钾肥在新疆主要棉田土壤上施用 ,对高产棉花有显著的增产作用 ,增产效果南疆大于北疆。施钾可提高棉花的单铃重和单株铃数。在一定氮磷施用条件下 ,最高产量的施钾( K2 O)量 ,南疆为 13 3 .3 kg/ hm2 ,北疆为 146.8kg/ hm2 。本试验条件下获得棉花高产 ,其氮磷钾施用比例 ,南疆为 N∶ P2 O5∶K2 O=1∶ 0 .50∶ 0 .4 8,北疆为 N∶ P2 O5∶ K2 O=1∶ 0 .50∶ 0 .53。氯化钾和硫酸钾对高产棉花有相似的增产作用


宽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温度场特征
《农业工程学报 》 200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宽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正效应。通过对新疆奎屯地区某地宽地膜覆盖条件下地温场动态的分析 ,可知膜间、膜边、膜中和揭膜 4种处理下的土壤表层 5 cm处的温度 (以下称表层土温 )都可拟合为时间的正弦函数 ;温度的日变化特征可以用 8:0 0 ,16 :0 0 ,2 0 :0 0三个时刻来简要表征 ;种植季节内表层土壤最高温度、表层土温最大变幅及平均表层土温的最大值均发生在膜中 ,其后依次为膜边、膜间与揭膜 ;膜中、露地和膜间的不同深度地温在一日内和种植季节内均有一个变化过程 ;一日内地温变幅与深度关系可拟合成指数函数。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物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1 997~ 2 0 0 0年采用地膜穴播、露地穴播与露地条播三种播种方式 ,结果表明 :地膜穴播比露地条播个体生长发育快 ,穗部性状发育良好 ,每穗结实小穗数增加 2 4 9个 ,成穗率比露地条播提高 34 77个百分点 ,成穗数增加 7 71× 1 0 4 /6 6 7m2 ,增产 4 6 1kg/6 6 7m2 ,增产幅度为 1 0 1 %;露地穴播前期干物质积累与露地条播相近 ,孕穗期后干物质积累增加 1 1 5倍 ,而露地条播仅增加 0 8倍 ;露地穴播比露地条播成穗率提高1 4 7个百分点 ,增产 1 7 3kg/6 6 7m2 ,增幅 3 8%


B-Z菌剂防治一代玉米螟防效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B-Z菌属 ( Beauveria bassiana) ,是从玉米螟越冬蛹中分离出的 ,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的生物菌剂。通过两年研究表明 ,采用 B-Z菌剂灌心和喷雾法防治玉米田一代玉米螟具有良好的防效。B-Z菌剂用 4 5~ 1 50g/ hm2灌心 ,药后 35天的防效为 56.6%~ 69.7% ;用 B-2菌剂 75~ 1 80 g/ hm2喷雾防效达 57.2 %~ 71 .9%。参试 3%呋喃丹 37.5kg/ hm2 灌心同期的防治效果为 56.9%。大田示范结果表明 :B-Z菌剂用 1 50 kg/ hm2 灌心 ,防效达 86.8% ,而 3%呋喃丹 4 5kg/ hm2 灌心的防效为 74 .0 %~ 88.2 %。从而说明生物制剂 B-Z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