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胡萝卜片中富集植物乳杆菌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将植物乳杆菌富集到胡萝卜中以制备含益生菌的果蔬功能食品,本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植物乳杆菌以真空浸渍和超声浸渍的方式富集到胡萝卜片中的工艺参数,然后以常压浸渍为对照比较3种浸渍方式下胡萝卜片中富集的活菌数,以期获得较优的胡萝卜植物乳杆菌富集方式。结果表明,真空浸渍较优工艺参数为真空浸渍温度35℃、真空浸渍时间15 min、复压浸渍时间20 min;超声浸渍较优工艺参数为超声浸渍温度30℃、超声浸渍功率125 W、超声浸渍时间12 min。比较真空浸渍、超声浸渍和常压浸渍3种方式下胡萝卜中活菌数可知,真空浸渍组活菌数最多,达到10~(10) CFU/g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在真空和超声浸渍的胡萝卜组织中均观察到杆状菌体,而在常压浸渍样品的组织内部未发现菌体。3种浸渍方式下胡萝卜组织表面均有大量菌体。本研究获得了较优的胡萝卜中富集植物乳杆菌工艺参数,为乳酸菌或其他菌通过真空浸渍富集到果蔬组织中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含益生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新思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烫漂方式对碱蓬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沸水烫漂、蒸汽烫漂和微波烫漂处理碱蓬,测定碱蓬提取液的总酚、总黄酮、3种黄酮单体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研究不同烫漂方式对碱蓬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达到相同灭酶效果的情况下,微波烫漂制得的碱蓬样品中总酚、总黄酮、杨梅素和染料木素含量显著高于热水烫漂与蒸汽烫漂样品;不同的烫漂方式对碱蓬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有明显影响,微波烫漂制得的碱蓬提取液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OH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显著高于热水烫漂和蒸汽烫漂法处理的碱蓬提取液(P<0.05),但微波烫漂样品与蒸汽烫漂样品对O_2~(·-)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加工成本与产品品质,采用微波烫漂加工碱蓬更为合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鸽子瘦素基因成熟肽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鸽子瘦素基因(leptin)编码区序列(Gen Bank:HG797022)设计并合成鸽子leptin基因编码胞外域成熟肽的c DNA序列,然后将这段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 GEX-4T-1的Eco R I与Not I酶切位点之间,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GEX-4T-1-leptin)并将该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Arctic Express中。转化菌经IPTG诱导后表达了分子量为44 270的鸽子leptin重组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质与矿物油佐剂混合,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抗leptin多克隆抗体。经过4次免疫之后,获得高效价的抗leptin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水分检测技术应用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当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现象日益严重,基质栽培技术作为可以减少设施蔬菜栽培连作障碍的一种有效技术,将得到更多设施蔬菜生产者的重视,然而基质含水量的相关检测方法还较少,基质灌溉技术也只是粗放的按照土壤灌溉方式,阻碍了基质栽培技术的推广。综述当前基质含水量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基质含水量检测今后的热点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氧化三铁/聚乙烯亚胺纳米颗粒的制备及除磷性能的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聚乙烯亚胺(PEI)为改性剂,制备了聚乙烯亚胺改性的纳米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Fe3O4/PEI).Zeta电位、透射电镜和FTIR表征结果显示,PEI修饰提高了纳米Fe3O4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增强了其表面正电荷,从而提高了Fe3 O4对水中磷酸根的去除能力.在磷酸根初始浓度为50 mg·L-1,Fe3O4/PEI投加量为200 mg,pH=3,温度为25℃的条件下,Fe3O4/PEI对100 mL磷酸根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1%.吸附过程在3h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数据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决系数R2达到0.99,最大吸附量为29.88 mg·L-1.Fe3O4/PEI复合材料重复利用性好,在第5次吸附-解析后还能保持对磷酸根75%以上的吸附去除率.磷的解析效率随着pH增加而增加,在pH=13时,解析效率达到65%.
关键词: Fe3O4 PEI改性 Fe3O4/PEI 磷 吸附效率 吸附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麦9号及其衍生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分析及抗性溯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利用与3个抗扩展性QTL位点、1个抗侵染性QTL位点和1个控制低毒素积累的QTL位点紧密连锁的11个分子标记,对中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宁麦9号及其10个衍生品种进行抗性溯源,同时利用单花滴注、病麦粒接种和ELISA方法分别进行赤霉病抗扩展、抗侵染和低毒素积累抗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宁麦9号拥有抗扩展性主效QTL位点Fhb1和Fhb2,其赤霉病抗性来源于亲本扬麦6号。10个衍生品种中,生选4号与宁麦9号的遗传背景高度相似,扬辐麦4号与宁麦9号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宁麦衍生系的抗扩展与低毒素积累抗性相关性较高,但抗侵染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更为复杂。不同衍生品种的抗扩展性有差异,但总体毒素含量水平较高。衍生品种宁麦13抗性位点数多于宁麦9号,且赤霉病抗性水平最高,与宁麦9号均可作为抗性亲本直接应用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本研究为今后赤霉病抗性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和小麦抗赤霉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防控设施番茄枯萎病田间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能够有效防控设施番茄枯萎病,研究菌株B1619田间高效使用技术对保证生防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菌株B1619在接种番茄枯萎菌的病土中的定殖规律,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在田间的撒施方式和使用剂量,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B1619可以在接种枯萎菌的病土中稳定定殖并维持一定数量,在21 d时仍然有5.9×10~4 cfu/g土的种群数量。田间穴施和灌根的撒施方式防治效果明显好于蘸根和拌土,田间使用剂量应≥6 g/株。2年4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田间撒施方式为穴施,田间使用剂量为32 kg/667 m~2时,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65.1%~85.2%,显著高于化学药剂百菌清。示范推广试验证明,菌株B1619水分散粒剂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达到85%~90%。
关键词: 解淀粉芽胞杆菌 设施番茄枯萎病 田间应用技术 生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根系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底部渗灌应用于育苗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薄壳山核桃1年生容器实生苗为试材,研究了底部渗灌对不同生长时期的幼苗根系活力及保护酶类的影响。结果表明,底部渗灌显著促进了生长初期薄壳山核桃容器苗根系TTC还原强度,达到362.83μg/(g·h),显著高于上方喷灌苗木根系还原强度,且生长中后期也能保持较高水平的根系活力;底部渗灌处理后,苗木根系MDA含量及SOD、POD和CAT保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上方喷灌苗木一样,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底部渗灌对生长初期苗木根系有一定的胁迫,苗木通过提高根系中保护酶的活性减轻伤害,不断适应根系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与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8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开发
《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m48为本实验室鉴定的一个抗白粉病新基因。为精细定位该基因,利用混池ddRAD测序鉴定了81个与该基因关联的序列,开发了STS标记Xmp931,转化了CAPS标记Xmp928、Xmp930和Xmp936;同时,利用粗山羊草基因组序列开发了71个基因组SSR标记,定位了其中的Xmp1089和Xmp1112。在115个宁糯麦1号′Tabasco衍生的F2:3家系中,Xmp928与目的基因共分离,Xmp1112位于近着丝粒方向处距抗病基因3.1 c M。在671个纯合感病家系中,标记Xmp928仍与目的基因共分离。利用3个中国春5DS缺失系,最终将Pm48定位在小麦5DS上0.63–0.67的臂区段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