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L-精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免疫应激幼兔生长、血液及脏器相关指标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了免疫应激对新西兰幼兔生长性能、内脏器官指数及血液生化方面的影响以及饲料中添加L-精氨酸(L-Arg)对免疫应激的缓解作用。选择35日龄、体重(527.6±0.63)g肉兔1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25只,试验采用双因子设计,A组:基础日粮+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B组:基础日粮+脂多糖(LPS)(应激对照组);C组:基础日粮+LPS+0.3%Arg;D组:基础日粮+LPS+0.6%Arg,研究L-精氨酸对脂多糖刺激幼兔对其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内脏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LPS刺激造成了幼兔生长速度的减缓、内脏器官受损以及免疫功能的下降;饲料中添加0.3%或0.6%精氨酸可以缓解免疫应激对幼兔生长和内脏器官发育下降的影响。

关键词: 精氨酸 脂多糖 生长性能 内脏器官 血液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工艺及其抗氧化性能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鸭肝为原料,以Na OH溶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鸭肝蛋白提取工艺条件,并比较常规碱提和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显示,鸭肝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56 W、超声时间43 min、p H 11,此时鸭肝蛋白的得率达到73.1%;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鸭肝蛋白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free radical,ABTS+·)、羟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1.97、0.168、0.529 mg/m L,其中鸭肝蛋白对ABTS+·清除效果较强,其还原力较高;与常规碱提蛋白相比,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的抗氧化能力提高显著(P<0.05)。因此,超声辅助碱提鸭肝蛋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该研究为鸭肝的深加工提供了的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鸭肝蛋白 超声辅助碱提 响应面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CSODS的小麦旱涝灾损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气候数据插值专用软件-ANUSPLIN,插值生成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个小麦主产省代表性区域1971-2015年逐年的5 km×5 km分辨率的网格化逐日数据集,数据包括逐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结合经改进的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的区域化方法,并利用相关监测数据,开展了研究区域冬小麦旱涝灾害损失的区域化监测与精细化评估。结果表明:作物模型评估的灾损率等级与实际灾损率等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一致,区域内所有格点灾损率等级基本准确率(等级差≤1)为83.3%,其中完全准确率(等级差=0)为62.3%。研究区域冬小麦有典型的北部偏旱、南部偏涝的分布特点,且干旱灾损一般大于涝渍灾损。整个研究区域平均而言,干旱和涝渍灾损均有随年份微弱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冬小麦 模型 旱涝 精细化 损失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干扰素α4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高活性的犬干扰素α4(CaIFN-α4),将犬IFN-α4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用2个GGGGS五肽柔性肽连接,获得犬IFN-α4和GFP的融合基因(CaIFN-α4-GFP)。将该融合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pLeGFP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CaIFN-α4-GFP,并与其他3种慢病毒质粒(pC-Gp,pR-Rev和pC-VsvG)共同转染293FT细胞,包装获得重组慢病毒(vCaIFN-α4-GFP)。用获得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经杀稻瘟菌素筛选、流式细胞仪分选和有限稀释法克隆转染细胞,获得表达CaIFN-α4-GFP的CHO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构建的CHO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用MDCK与MDB K细胞检测CHO细胞培养上清液具有抗水疱性口炎病毒活性,活性分别为1.39×105和2.19×104U/m L。本研究成功地利用CHO细胞表达了具有活性的犬干扰素α4,为进一步研制高活性的犬IFN-α4生产系统奠定了试验基础。

关键词: 犬干扰素α4(CaIFN-α4) CHO细胞 真核表达 慢病毒 绿色荧光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地区白化茶品质成分比较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白化茶在江苏地区引种后的品质表现,为其引种栽培和品质管理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在句容张庙、无锡惠山、宜兴玉山、溧阳松岭、金坛薛埠、高淳河南村、溧水孔镇和仪征谢集等江苏主要产茶区及安吉白茶原产地(浙江安吉溪龙乡)进行调查取样,分析不同地区白化茶叶绿素、矿质元素、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等品质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对其成茶进行评价。【结果】9个白化茶园的鲜叶叶绿素含量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茶叶白化程度较高,其中以仪征谢集白化茶的叶绿素总量(0.40 mg/g)和SPAD值(12.5)最低。不同地区白化茶鲜叶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存在差异,仪征谢集白化茶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锰元素除外)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该地区白化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6.03%)、茶多酚含量最低(14.90%),且酚氨比最低(2.49)。安吉溪龙乡、溧阳松岭、无锡惠山和句容张庙白化茶鲜叶的游离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相对较高,酚氨比均低于8.00,品质较优。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安吉溪龙乡白化茶园所制的成茶样品综合表现最优,其外形、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指标得分均排名第一,品质总分为92.0分;无锡惠山、溧阳松岭和句容张庙白化茶园所制的成茶样品综合表现良好,品质总分在90.0分以上,茶汤滋味、汤色和香气仅次于原产地制备的白化茶。【结论】可在仪征谢集、无锡惠山、溧阳松岭和句容张庙等江苏主要产茶区大面积引种白化茶,提高江苏白化茶的市场占有率。

关键词: 白化茶 叶绿素 矿质元素 品质成分 感官审评 江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禾谷根结线虫江苏分离群体形态学和分子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江苏省泰州地区水稻根结组织中分离获得单一种群的寄生线虫,其雌虫、雄虫和二龄幼虫的de-Man形态学特征与已报道的拟禾谷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基本一致。应用ITS-rRNA和28S rRNA D2-D3扩展区分子标记PCR扩增分别获得579 bp和766 bp条带,其序列与M.graminicola台湾、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区部分分离群体的相似度均达99%。贝叶斯系统发育树显示,M.graminicola江苏分离群体与供试的其他种群均位于同一进化分支。M.graminicola江苏分离群体的鉴定结果表明,该线虫从南至北开始向中国其他稻区扩展蔓延,因此亟待采取相关措施以防止水稻根结线虫病的大发生。

关键词: 拟禾谷根结线虫 形态学特征 ITS-RNA 28 rRNA 进化树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养分元素对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在土壤团聚体中分布状况并从土壤养分方面弄清其分布机制,本试验将土壤灭菌后接种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并分别添加不同养分元素(有机物、氮、钾、钠、钙、镁、铜、锌、铁、锰)培养15 d后,通过干筛法将土壤筛分为4种粒径团聚体(>4.0 mm、2.1~4.0 mm、1.1~2.0 mm、≤1.0 mm),测定土体土及团聚体中尖孢镰刀菌数量。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显著增加了土体土中尖孢镰刀菌数量,而添加氮、钙、镁、铜、锌、铁、锰显著降低了土体土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添加不同养分元素显著改变了尖孢镰刀菌在不同粒径团聚体中的分布。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土体土中尖孢镰刀菌数量与1.1~4.0 mm粒径团聚体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显著相关。据此推测,不同养分元素主要是通过影响尖孢镰刀菌在1.1~4.0 mm粒径团聚体中定殖状况而最终影响土体土中尖孢镰刀菌的生长。

关键词: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 土壤团聚体 养分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鲍菇真空微波干燥工艺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杏鲍菇联合干燥中真空微波干燥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分析各参数对杏鲍菇干制品膨化率、感官品质的影响,分别建立杏鲍菇干制品膨化率(y_1)、感官得分(y_2)与杏鲍菇初始含水率编码值(x_1)、微波强度编码值(x_2)、微波时间编码值(x_3)的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分别为y_1=1.46-0.16x_1+0.10x_2+0.093x_3-0.13x_1~2、y_2=6.45+1.22x_1+0.41x_2+0.36x_3+1.01x_1x_2+0.74x_1x_3-0.94x_1~2-0.85x_3~2,最佳工艺参数为杏鲍菇初始含水率75%、微波强度20 W/g、微波时间105s,在该条件下获得的杏鲍菇干制品色泽良好、口感酥脆,具有浓郁的杏鲍菇风味。

关键词: 杏鲍菇 真空微波 干燥 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水稻产量及氮磷养分利用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土壤添加剂对太湖流域稻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效果,选用生物炭、微生物菌肥和硝化抑制剂三种土壤添加剂作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单独施用及两两组合配施对水稻生长、产量、肥期田面水养分动态、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土壤肥力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添加剂处理均可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并表现出增产效果,生物炭添加处理、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及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组合处理水稻产量分别较施肥对照处理提高了57.5%、66.1%和45.4%。各添加剂的施用对植株吸氮量的影响不显著,仅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显著提高了氮回收效率,但是所有添加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生理效率,生物炭处理和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效果最佳,各添加剂处理对水稻的磷素吸收利用没有影响。微生物菌肥单施处理提高了水稻基肥期田面水氮浓度,而其他处理则表现为显著降低,特别是与生物炭的组合处理;蘖肥期各处理对田面水氮浓度影响不大;穗肥期除生物碳与菌肥配施处理外,其他各添加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田面水氮浓度。添加剂处理还略微增加了基肥期和穗肥期的田面水总磷浓度,但差异不显著。各添加剂处理对收获后土壤肥力指标没有影响。综合产量、氮肥吸收以及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微生物菌肥与生物炭组合处理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有效降低水稻生育前期氮素流失风险,缩短养分流失风险期,并能维持土壤肥力,值得应用于太湖流域稻田的面源污染控制上。

关键词: 水稻 土壤添加剂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田面水养分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基因ty-5序列变异及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抵御该病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对目前应用较少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基因(ty-5)进行研究,对克隆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确定该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和转录区域均存在碱基突变,并利用含有该基因的抗病材料AVTO1227对ty-5的表达进行分析,不同材料中ty-5及其等位基因Ty-5的表达量在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前后均没有显著变化。本研究为下一步针对ty-5翻译区域内单核苷酸变异导致其功能变化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抗番茄黄化曲叶病育种提供了有效的连锁标记。

关键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抗番茄黄化曲叶病基因(ty-5) 碱基突变 表达分析 基因型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