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脱落酸和己糖激酶抑制剂对高表达C_4-PEPC转基因稻苗耐旱性的影响
《植物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高表达转玉米C_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基因水稻(PC)的耐旱性机制,本研究以PC和未转基因野生型原种kitaake为材料,分别在光照和黑暗预处理24 h,其中光照处理中光强为600μmol·m~(-2)·s-1,预处理后稻苗再在15%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同时使用药理学的方法,通过加入脱落酸和己糖激酶的专一性抑制剂100μmol·L~(-1)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和10 mmol·L~(-1)葡萄糖胺,观察两种水稻4~5叶期稻苗耐旱表现。结果发现,与WT水稻相比,在PEG-6000处理后,经过光预处理的PC水稻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较少,始终比WT的高,而且丙二醛含量则较少,脯氨酸诱导增加,表现耐旱;而经过暗预处理后PC植株显著降低这个优势,表明光预处理有利于PC耐旱性的表现;黑暗预处理均显著下调了2供试材料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而对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光预处理后PC水稻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比WT增加,而在黑暗预处理则PC的显著低于WT的,其中葡萄糖胺对光预处理下PC的可溶性糖含量的下调作用最显著;暗预处理逆转或消除了NO,H_2O_2和钙离子含量变化趋势,这些变化与暗预处理减少了两材料叶片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同步;光暗预处理对两材料的PEPC酶活性的差异影响不大,表明外源玉米C4-PEPC在水稻中是组成型表达。可见PC叶片可部分通过糖组分,参与内源糖介导ABA和HXK信号途径,缓解干旱处理对叶片的伤害,稳定光合能力。
关键词: 水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干旱 糖 脱落酸 己糖激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代乳品和开口料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哺乳中后期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的30日龄羔羊7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组分别饲喂代乳品1+开口料(A组)、代乳品1(B组)、代乳品2(C组)、母乳+开口料(D组)和母乳(E组)。分别在30、40、50、60、70日龄称重并对体尺进行测量,68~70日龄连续收集3 d粪样测定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在70日龄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30、40、50、60、70日龄D组体重、体长、体高、胸围高于A、E组,E组高于B组,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60~70日龄期间,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D组(P<0.05),B组显著高于E组(P<0.05)。2)血清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D组显著高于A组(P<0.05),E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A、D、E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组有增高趋势,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A、D、E组显著高于B、C组(P<0.05);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C组之间上述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3)各营养物质采食量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B、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钙、磷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蛋白质、总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A组显著高于B、C组(P<0.05),且B、C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代乳品和开口料的饲喂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羔羊代乳品加开口料的饲喂模式可实现羔羊的早期断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羔羊 代乳品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强化措施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关系到农产品的食用安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应的土壤修复也显得愈发重要。植物修复因其成本低,修复效果相对稳定,被认为是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好的措施之一,而农艺措施作为一种强化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和提升修复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农艺强化措施对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影响;并从施肥、水分管理和栽培等几个方面的农艺强化措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进一步开展农艺强化措施用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重点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农艺措施 重金属 施肥 水分管理 栽培措施 土壤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能减轻甘薯病毒病(SPVD)的危害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严重影响了我国甘薯的正常生产。为了筛选出能够防治SPVD侵染的化学药剂,本研究选择了14种药剂对感染SPVD的甘薯植株进行喷施,检测处理后叶片的病毒含量和植株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施用所选的大部分药剂后,甘薯叶片中造成SPVD的两种病毒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感病甘薯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有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其中巴斯夫病毒原液、0.1%大黄素甲醚和奥力克黄瓜病毒专用粉剂3种药剂的效果最为明显,叶绿素含量、蔓长等指标较对照组极显著提高。本实验说明药剂能够减轻SPVD对甘薯的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和CO_2气体吸收剂对采后小包装丰水梨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适应梨果实互联网销售的新模式,以丰水梨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乙烯和CO_2气体吸收剂对小包装丰水梨果实货架期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带孔包装(CK)和PE密封包装(PE)相比,添加10 g乙烯吸收剂(PE+EA)和10 g乙烯吸收剂+3 g CO_2吸收剂(PE+EA+CA)处理显著减缓了果实硬度、TSS含量的下降,降低了果实丙二醛含量,并抑制了果心组织的褐变,从而保持了果实较好的滋味特性,其中PE+EA+CA处理的效果更佳,这可能与其降低果实的呼吸速率有关。说明,10 g乙烯吸收剂+3 g CO_2吸收剂处理可作为一种保持小包装丰水梨果实流通及货架期较好品质的有效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兔出血症中药复方筛选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畜牧与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开发一种临床上安全有效的防治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药物,将75只无特定病原体且无抗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抗体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复方1、复方2、复方3和病毒对照5个组,对比观察了3个针对兔病毒性出血症主证组成的口服中药复方抗RHDV感染效果,筛选出效果最好的复方1。并再次通过人工染毒法观察了复方1抗RHDV感染过程中血浆RHDV HI抗体、肝损伤以及氧化损伤评价指标的变化以评价复方1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治作用。结果发现RHDV感染引起了兔明显的肝损伤和氧化损伤,复方1可以显著降低RHDV感染引起的家兔死亡,明显减轻肝脏病理变化和肝损伤程度,有效抑制RHDV造成的氧化损伤。表明复方1具有较好的抗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效果,有望被开发为一种防治兔病毒性出血症的临床新兽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宁麦18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籽粒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宁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施氮水平为N 240和300 kg/hm2的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宁麦18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适宜施氮量为N 180 kg/hm2,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氮肥水平 种植密度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3株芽胞杆菌及其脂肽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比较9个种23株芽胞杆菌及其脂肽类化合物抑菌活性差异,本研究以选择性培养基检测各菌株胞外酶分泌物,采用酸沉淀法提取各菌株脂肽类化合物,用对峙生长法分别测定芽胞杆菌及其脂肽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进行脂肽类化合物种类分析。结果表明:23株芽胞杆菌均能产生蛋白酶,枯草芽胞杆菌PTS-394等9个菌株抑菌能力显著,对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胶孢炭疽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菌带宽分别为33.4~42.0 mm、34.6~58.2 mm、34.6~40.0 mm和30.1~39.2 mm。枯草芽胞杆菌JND等6个菌株的脂肽类粗提物抑菌作用显著,对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菌带宽分别为26.2~39.4 mm和30.5~34.2 mm。LC-MS检测到有抑菌作用的15株芽胞杆菌的脂肽类化合物种类包括表面活性素家簇、伊枯草素家簇和泛革素家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红花CCD家族基因序列分析及表达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红花苷属于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是中国传统珍贵药材西红花(藏红花)的主要活性成分。CCDs(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是催化玉米黄质形成西红花苷等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的重要酶,为了解西红花CCD家族基因的差异,本研究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获得11个西红花CCD家族基因,对基因序列及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红花CsCCD家族基因包括CCD1、CCD4、CCD7、CCD8 4个亚基因家族,各个亚家族的基因序列较为保守、编码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存在差异。通过表达分析发现不同CsCCD基因在不同花器官中的表达特性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结果与通过转录组测序得到的CsCCD基因表达水平相符。推测不同CsCCD基因在西红花苷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钙与生物炭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太湖地区稻田改种菜地后带来的土壤酸化现象,以碳酸钙与生物炭作为酸化改良剂,开展室内培养及多次淋洗模拟试验,比较两种改良剂对酸化菜地土壤持氮能力及酸化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碱缓冲曲线法,本试验用酸化菜地土壤每提高1个p H单位需向土壤中添加碳酸钙3.92×10-2mol·kg~(-1)或生物炭27.73 g·kg~(-1).无外源氮条件下碳酸钙添加使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提高了37%,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影响不显著;生物炭添加使土壤氮矿化速率显著提高了35%~44%,且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42%~58%.模拟淋洗下,生物炭添加显著消减渗漏液体积24%,渗漏液氮浓度45%,显著减少氮淋失量42%~57%,而碳酸钙添加对渗漏液体积没有影响,增加了渗漏液中氮浓度,氮淋失量增加了12%~76%.淋洗后,各处理土壤p H值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无外源氮条件下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p H值降幅最低,外源氮添加条件下生物炭添加处理降幅最低.由此可见,碳酸钙对酸化土壤修复效率较高,但在外源氮添加条件下降低了土壤持氮能力,更适用于酸化严重且需要休耕改良的菜地土壤;生物炭在维持土壤p H值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矿质氮留存量,降低氮淋失,更适用于仍在高强度种植的菜地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