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在不同生育期不同持续时间遮阴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扬麦13作为供试小麦品种,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设置4种不同遮阴持续时间(0、5、10、15 d)的盆栽试验,模拟不同遮阴处理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2年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生育期遮阴均导致小麦产量下降,且随遮阴时间延长,不同生育期小麦产量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呈现为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遮阴每增加1 d,产量分别下降1.53、1.30、1.16 g/株,表明拔节期是小麦阴害胁迫的敏感期。遮阴在不同生育期对小麦产量构成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拔节期和孕穗期遮阴主要通过降低小麦穗粒数造成产量下降;灌浆期遮阴对小麦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主要通过降低千粒质量造成小麦产量下降。说明遮阴造成小麦减产与小麦所处生育阶段密切相关,在评估阴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时,应考虑小麦所处生育期对产量及其构成影响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的耐热冻干工艺策略设计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鸭病毒性肝炎弱毒(DHV)活疫苗的耐热性能。【方法】选用蔗糖、普鲁兰糖、明胶、甘油、磷酸盐等成分设计耐热保护剂组方,根据配方的共晶点、塌陷温度科学设计冻干程序,并比较了不同预冻方式对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的效价影响。【结果】耐热保护剂配方A在37℃10 d、15 d病毒损失分别为0.35、0.61 Lg;对快冻、慢冻以及退火3种不同的冻干方式进行比较,发现对鸭肝炎病毒耐热损失由大到小依次为:退火>慢冻>快冻;疫苗长期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可在2~8℃可保存2年;采用10倍剂量免疫2日龄雏鸭均未出现死亡,且精神饮食体重增长均正常。【结论】采用A配方与快速冻干冻方式的耐热性能最好,延长保存期并且提高了耐热性能,为动物疫苗耐热新剂型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Onapristone研究绵羊子宫内膜组织中孕酮对PGF2α分泌以及COX-2表达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孕酮通过环氧合酶-2(COX-2)/前列腺素2α(PGF2α)信号通路调节家畜黄体溶解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孕酮受体的特异抑制剂Onapristone处理体外培养的绵羊子宫内膜组织,检测分泌到培养液中的PGF2α浓度以及子宫内膜中PGF2α合成过程中关键酶基因COX-2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显示,Onapristone添加到子宫内膜组织培养液中后,内膜组织合成分泌的PGF2α浓度明显下降,且抑制了COX-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高剂量的Onapristone(20.0μmol/L)处理72 h后COX-2的蛋白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组的23%。表明,孕酮通过其受体介导的COX-2/PGF2α信号通路调节家畜的黄体溶解过程,且COX-2对于PGF2α的合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孕酮受体抑制剂Onapristone 前列腺素2α(PGF2α) 环氧合酶-2(COX-2) 孕酮 绵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施氮及控水对黑粒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漯珍一号为供试材料,采用施氮量(N)和花后控水(W)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研究,其中花后控水设置3个盆栽试验处理:W1为整个生育期充足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85%;W2为中度水分胁迫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55%~65%;W3为重度水分胁迫处理,前期处理同W1,从开花期开始控水到收获,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35%~45%。施氮量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N1(施纯氮150 kg·hm-2)、N2(施纯氮240kg·hm-2)、N3(施纯氮33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花后控水对漯珍一号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充足的水分供应(土壤相对含水量75%~85%)能够有效提高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严重水分亏缺(土壤相对含水量35%~45%)阻碍了灌浆后期光合作用的进行。施氮量相同时,理论籽粒最高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均表现为:W1>W2>W3,且W1快增期结束时间较晚、快增期持续时间最长,有利于延长灌浆过程和粒重的增加;W2时,增施氮肥能够提高籽粒的灌浆速率,但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不充分,影响粒重增加。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施氮240 kg·hm-2和花后充足供水处理为较优肥水组合。本研究结果为黑粒小麦生产栽培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施肥技术,是目前相关领域被关注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肥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目前中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包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nis)C-M_2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食品科学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对面包乳杆菌C-M2所产的新型细菌素进行分离纯化和特性研究。通过乙酸乙酯萃取、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半制备液相三步分离纯化该细菌素。最终细菌素的比活力达到5 044.96 AU/mg,纯化倍数为79.8倍,但回收率仅为0.35%。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该细菌素的分子质量为863.52 D,氨基酸序列为MVKKTSAV,它是一种新型的Ⅱ类细菌素。该细菌素具有广泛的抑菌谱,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的食品腐败菌。该细菌素对热和p H值稳定,即使在121℃灭菌15 min,仍保留82.1%的抑菌活性,在p H 6条件下保留85.6%的抑菌活性。它能被多种蛋白酶失活,不能被脂肪酶和淀粉酶失活,这些结果表明该细菌素具有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的潜在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水模式对番茄生长及声发射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番茄品种佳丽14为试材,于2016/2017年秋冬季在温室内开展番茄盆栽试验。试验设置2种供水模式,负水头灌溉(NI)和称质量法灌溉(WI),负水头灌溉采用负水头供水控水盆栽装置,其吸力值分别设定为50 h Pa(T1)、60 h Pa(T2)、70 h Pa(T3)和80 h Pa(T4)。通过测定番茄全生育期内株高、茎粗、叶片数、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声发射信号,比较分析不同供水模式对番茄生长及声发射的影响。结果表明,NI处理下T1、T2、T3和T4的番茄生育期内总产量分别为1.01、0.89、0.80、0.69 kg/盆,其水分利用效率比WI高出1.74、1.81、2.47、2.16倍;不同供水模式、不同吸力值下的番茄声发射特征参数差异显著(P<0.05),供水吸力值为60 h Pa的番茄声发射活动较强,峰值频率和声发射计数分别达到514、526 k Hz。总结表明,负水头灌溉以恒定持续的供水能力满足番茄实时用水需求,优于称质量法灌溉,更为适合应用于温室番茄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调处理对绿芦笋抗氧化及抗病酶活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气调处理对绿芦笋抗氧化和抗病性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空气为对照(CK),在15±1℃和相对湿度为90%~95%的贮藏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比例气体成分[CA1(5%CO_2+1.5%O_2)、CA2(7%CO_2+0%O_2)、CA3(7%CO_2+1.5%O_2)、CA4(7%CO_2+3.5%O_2)、CA5(9%CO_2+1.5%O_2)]对达宝利绿芦笋采后感官品质、菌落总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总酚含量、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调处理不同程度抑制了芦笋根部的腐烂,延缓了其菌落总数、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上升,维持其较高的总酚含量、DPPH清除率、·OH清除率以及SOD、CAT、PPO活性,减缓了其POD活性上升,并保持了组织较低的PAL活性,所有气调处理中以CA3效果较好。此外,以绿芦笋根部开始出现腐烂为标准,CK、CA1、CA2、CA4、CA5和CA3的贮藏期分别为1、2、2、2、4和5 d。因此,CA3(7%CO_2+1.5%O_2)的气调处理可维持达宝利绿芦笋采后较好品质。本研究结果为绿芦笋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地区水稻田地表反照率变化特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地面实测资料研究稻田地表反照率,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刻画以稻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流域地气之间的能量分配过程;另一方面,可以为陆面模式提供更为准确的参数值,以及为遥感反演的地表反照率提供验证,从而为更好地解释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试验基地四分量仪测得的2016年稻田地表反照率数据,分析了稻田地表反照率特征,并结合同期观测的太阳短波辐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识别影响稻田地表反照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为进一步量化地表反照率与温度及湿度等的参数化关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晴天稻田地表反照率整体上呈"U"型分布,中午较低,下午和上午较高.晴天稻田地表反照率在一天内的变化呈不对称特性,其不对称性主要是由露水和风速、风向引起.太阳高度角较小时,露水的散射作用使得上午时分的地表反照率值较下午高;而太阳高度角较大时,西南风促使作物叶面倾斜,从而使得下午的地表反照率值较上午高.稻田晴天地表反照率值较阴雨天高.地表反照率在晴天与出射短波辐射相关系数最高(0.670,P<0.01),在阴天与相对湿度之间的相关程度最高(-0.480,P<0.05).在整个观测期间,稻田生长季内地表反照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地表反照率最高值出现在灌浆期到成熟期之间,插秧到分蘖期之间最低,其中灌浆期地表反照率与太阳短波辐射及湿度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并且均通过了P<0.01显著性检验.分蘖期和拔节期是水稻生长季内地表反照率变化较快的两个生育期,并受气象因素的显著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活污水灌溉对稻田土壤磷形态和吸附特征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置不同氮、磷浓度的生活污水进行水稻的盆栽实验,采用改进的Hedley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后土壤磷形态和吸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于施用化肥,生活污水灌溉下养分分散进入稻田,而且氮、磷投入量偏低。这导致了种植水稻后土壤总磷(TP)略有下降,土壤有效磷有显著的降低。施化肥促进了土壤易利用态磷的增加,主要是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HCO_3-Pi)的增加。水稻种植条件下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土壤易利用态磷,增加了土壤中等活性磷,主要特征是土壤碳酸氢钠提取态有机磷(NaHCO_3-Po)减少,氢氧化钠提取态无机磷(NaOH-Pi)增加。生活污水灌溉能增加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增强了土壤对磷的吸附和缓冲能力。生活污水中不同氮、磷浓度对土壤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高磷污水灌溉显著增加了土壤氢氧化钠提取态有机磷(NaOH-Po)的含量,而高氮污水灌溉促进了水稻生长,提高了土壤溶液磷的平衡浓度,从而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并影响土壤的磷形态。生活污水灌溉对土壤有机磷矿化过程影响显著,但其影响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