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基于人参果转录组测序的SSR和SNP特征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人参果转录组测序产生的SSR以及SNP进行分析.[方法]提取总RNA,利用MISA(MicroSatellite,鉴定微卫星序列的软件)软件对人参果转录组经过拼接获得的68 891条Unigene进行SSR位点发掘,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MISA及GATK对转录本中的SSR和SNP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研究中,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人参果进行测序,获得68 891条Unigene.研究发现,有15 846个Unigene在人参果转录组中被搜索到是有SSR位点的,这些SSR位点总个数为5282,出现频率为7.18 %,约6148 bp就会有1个SSR位点被搜索到,且以单核苷酸、三核苷酸的重复为主,这2种重复分别占总重复类型的58.78 %,23.93 %.A/T和AG/CT这2种基元的出现频率最高,是人参果SSR的优势基元.最多的重复基元数量集中在6~10次,且长度基本小于15 bp.对68 891条序列进行SNP位点搜索后,成功搜索到315 132个SNP位点,SNP的分布密度为1/103 bp,即平均约103 bp就会出现1个SNP位点.其中转换类型有192 575个,颠换类型有120 621个.A/G所占的比率最高,占总量的36.01 %,C/T占19.24 %,位居其次.比例较高的A/G和C/T均属于转换类型,而剩下的4种颠换类型所占比例均低于15 %.转换类型占61.10 %,显著大于颠换类型的38.27 %.[结论]人参果的SNP变异类型以转换类型为主,转录组SSR位点的分布频率不够高,但种类较多且多态性也十分丰富,能为之后针对人参果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人参果 SSR SNP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块茎果糖含量变化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在新型糖、生物能源和功能饲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分析了菊芋品种'青芋1号'和'青芋3号'的生长发育特征和块茎果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花时间是地上部性状(株高、鲜重和干重)与块茎性状(块茎体积、鲜重和干重)快速增长的截止点.地上部鲜重与块茎体积、块茎鲜重、块茎干重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且极显著.两个菊芋品种从匍匐茎形成到成熟期果聚糖及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Ht1-SST、Ht1-FFT和Ht1-FEH基因的RT-PCR结果表明,块茎果聚糖积累主要是由Ht1-SST的早期表达引起的,而Ht1-FFT的表达在后期起主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拟为菊芋的栽培和高果聚糖菊芋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菊芋 生长发育 相关性分析 果聚糖 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高原耐旱蚕豆品种青海13号响应干旱胁迫蛋白质组学分析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组学研究在功能基因组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和质谱鉴定技术,可大量研究作物逆境胁迫后蛋白质组的变化,增加作物响应干旱胁迫机制的认识和理解。为探讨一种抗旱性蚕豆青海13号品种的耐旱机制,本研究对其幼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应用上述技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分析,经t检验发现32个差异表达蛋白点,部分呈现上调表达,部分呈现下调表达,还有7个消失蛋白点和1个新增蛋白点。采用MALDI-TOF/TOF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成功鉴定的21个蛋白点按其所参与的代谢途径和生化功能可分为七大类,参与信号转导的2个,参与自由基清除的1个,参与防卫反应的1个,参与代谢的8个,参与蛋白加工的1个,参与光合的5个,未知功能蛋白3个。22 kD干旱诱导蛋白、应激诱导蛋白、17.5 kD一级热激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与抗旱性有直接关联的蛋白点,其相对表达量的上调可能是青海13号蚕豆具有较强抗旱性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蚕豆 干旱胁迫 蛋白质组 差异表达 功能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枝苋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诱集作用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烟粉虱对反枝苋的取食嗜好趋性,研究日光温室内反枝苋对主栽作物辣椒上烟粉虱的诱集作用。采用集中式种植、隔离后配套施药的方法,在辣椒定植前2周,距辣椒种植区外缘2.0 m处穴播种植反枝苋,研究反枝苋对烟粉虱的诱集作用与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辣椒主要生长期,反枝苋对烟粉虱成虫及其产卵(以若虫数计)均具有明显的诱集作用,对成虫、成虫产卵的诱集效果分别高达88.8%和94.2%,防治效果分别为85.3%和90.5%;在反枝苋上配套施药防治烟粉虱,结果发现在喷药后第7天,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5%除虫菊素乳油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效分别为(91.7±9.2)%、(89.3±5.5)%、(54.8±3.4)%、(66.9±2.1)%和(73.6±7.2)%、(81.2±5.7)%、(37.0±4.4)%、(61.5±4.1)%。说明在辣椒日光温室内集中种植反枝苋的同时,配套科学的药剂防治技术,对防治烟粉虱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实现在辣椒生产中农药减量控害。

关键词: 烟粉虱 辣椒 反枝苋 诱集植物 生态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纳豆发酵工艺优化及其酶学性质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开发新型蚕豆产品,提高蚕豆附加值研究以蚕豆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蚕豆纳豆的最佳工艺,并对发酵得到的纳豆激酶进行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蚕豆浸泡48 h,常压蒸煮20 min,接种量为6%,40℃下发酵72 h,此时,纳豆激酶活力值最高为(4860.13±470.02) U·g~(-1),感官评分为(95.67±0.71)分。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在25~4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6~9范围内较为稳定,保持相对酶活89.05%以上; Mg~(2+)和Ca~(2+)对纳豆激酶活性具有促进作用,Cu~(2+)、Fe~(3+)抑制作用明显,Zn~(2+)无明显作用。本研究为蚕豆产品的开发及蚕豆纳豆的产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豆 纳豆激酶 工艺优化 酶学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DREB1转录因子的克隆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WRKY是DREB/CBF转录因子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激活下游功能基因表达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能增强植物的逆境适应性.本研究以10%的PEG6000胁迫下青薯9号茎段的cDNA为模板,根据马铃薯StDREB1 CDS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DREB1转录因子,并进行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结果表明,DREB1转录因子全长约783 bp,编码框为657 bp,编码218个氨基酸,蛋白质大小为27.6 kD,理论等电点为4.68.利用SWISS-MODEL在线工具和ProtScal对DREB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及分析,结果表明,DREB1蛋白二级可能为mixed型,平均疏水性为-0.868,是亲水性蛋白,属于非跨膜蛋白、非分泌型蛋白.以2gcc.1.A为模板进行DREB1转录因子的三级结构预测,其AP2结构域非常保守.经NCBI中氨基酸同源序列分析表明,DREB转录因子的核苷酸序列与番茄(Solanum pennellii)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达到88%.通过SacⅠ和XbaⅠ酶切,将StDREB1连接在pBI221-GFP载体上,构建了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DREB1转录因子的植物表达载体StpBI-GFP-DREB1.DREB1转录因子的克隆,为下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验证其抗旱的生物学功能及提示马铃薯非生物胁迫抗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马铃薯抗旱分子机制提供新材料.

关键词: DREB转录因子 基因克隆 表达载体构建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遗传模型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分别以成株期抗条锈性青海春小麦品种高原363与感病春小麦品种Taichung 29(T29)杂交并自交创建F_(2∶3)分离群体,通过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互助县2个试验地点各2 a的田间病圃抗病性鉴定,使用单个分离世代分析法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高原363/T29 F_2群体的抗性遗传效应。F_(2∶3)群体的反应型和严重度的频率分布结果表明,高原363/T29 F_(2∶3)群体的病害严重度和反应型在西宁和互助共2个环境2 a测试下呈现双峰分布,没有出现连续性分布现象,但是又出现了不同区段内连续性变化,初步分析认为,高原363对小麦条锈病的成株期抗性是一种复杂遗传,这种遗传不仅仅由主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受到微效多基因控制,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2个不同地点测试下的高原363,无论是采用严重度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还是使用反应型数据得出的最优遗传模型,都是被微效基因影响的2对主基因遗传,并且主基因的作用方式(C-1:2MG-ADI加性-显性-上位性,C-5:2MG-AED完全显性,C-6:2MG-EEAD等显性)是不同的。

关键词: 春小麦 高原363 抗条锈性 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组学关联分析作物耐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离子组学等.随着测序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多组学的关联分析已成为研究作物抗逆应激反应常用的技术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进行研究.分别对转录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等不同组学结合的关联分析在作物响应逆境胁迫(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以及基因功能研究、辅助育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多组学结合的关联分析充分利用综合分析的数据,对筛选到的核心数据的验证以及在育种中的应用.多组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揭示作物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理,为未来培育抗逆品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关联分析 抗逆性 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加工方式对马铃薯原粉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得到马铃薯熟粉、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未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及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研究不同类别的马铃薯原粉在外观品质、理化特性、功能特性及复水特性等方面的性质.结果 表明,不同加工方式下马铃薯原粉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外观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色泽(L*值为80.78)最佳,为淡黄色粉末,具有高淀粉、高纤维及低脂肪的特点,有利于用作减肥及降血脂健康食品的原料;功能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熟粉具有较高的持水能力(3.03±0.01 g/g)、乳化性(21.58%±1.37%)及乳化稳定性(15.98%±0.73%);冷冻干燥马铃薯原粉具有较高的持油能力(3.42±0.08 g/g)和溶解性(16.49%±1.07%);经烫漂的热风干燥马铃薯原粉具有较高的乳化稳定性(16.67%±0.76%)、复水性(复水比为6.43)和复水稳定性(95.76%±0.85%).同时,结合考察不同加工方式下马铃薯原粉的加工效率与能耗,结果发现,经烫漂的热风干燥原粉具有较高的加工品质且加工能耗低,可作为熟粉的替代品.本研究可为马铃薯不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并为马铃薯原粉的研制及代替熟粉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 马铃薯原粉 不同加工方式 理化特性 功能特性 复水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高原复种绿肥毛叶苕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微生物学杂志 2019 CSCD

摘要:通过在小麦收获后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研究绿肥的培肥效应.在复种绿肥毛叶苕子的情况下,研究后茬作物小麦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表现为有毛叶苕子处理高于无毛叶苕子处理,其中施肥70%化肥+毛苕子翻压还田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小麦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最低,至抽穗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达到最高,成熟期又有所降低.微生物熵在各时期的变化与微生物生物量碳一致,绿肥处理表现出明显较高的微生物熵.

关键词: 复种 绿肥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