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筛选风味化合物丰富的青稞品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不同品种青稞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首先探讨炒制对昆仑15号风味的影响,其次结合香气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归类。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共检出140种香气成分,包括杂环类(32种)、酯类(26种)、醇类(21种)、醛类(19种)、酮类(16种)、酸类(13种)、烃类(9种)、腈类(4种)。炒制后昆仑15号香气物质由48种增加到60种,主要增加的是吡嗪类物质。不同品种炒制青稞中相对含量最高为杂环类(38.59%~64.42%),其次为酯类(1.85%~35.98%)和醛类(7.56%~21.79%)。香气分析显示炒制青稞以可可香、烤香和坚果香为主,未炒制昆仑15号果香与甜香较强。青稞焙炒香气与青稞品种及基本化学组成等有关,肚里黄为本研究参试青稞品种中最适青稞炒制加工品种。分类分析显示样品可分为两大类,昆仑15号和藏青320相似度较高,为一类,其他品种在欧式距离为9时为另一类。

关键词: 青稞 炒制 挥发性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绿卷毛菇生境中矮嵩草内生真菌多样性比较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绿卷毛菇生境中矮嵩草的内生真菌多样性,本研究结合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宏基因组法对矮嵩草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传统法在矮嵩草共分离鉴定得到66株内生真菌均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分类到7目,分别为格孢腔目(Pleosporales)、炭角菌目(Xyl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毛霉菌目(Mucorales)、Glomerellales,优势种群为Stagonospora bicolor;根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3、1.56、0.82;未分离到黄绿卷毛菇;宏基因组法检测出587种内生真菌,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77.21%、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16.21%,剩下的6.58% 为unclassified真菌,优势种群为Fusarium sp,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13、39.08、0.48;检测到黄绿卷毛菇,相对丰度为11.39;比较两种方法,黄绿卷毛菇生境的矮嵩草植物中,蕴含着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黄绿卷毛菇为优势内生真菌种群之一.该研究首次证明黄绿卷毛菇为嵩草属的内生真菌,是研究黄绿卷毛菇的营养类型及其与植物间的互作关系的新突破.

关键词: 矮嵩草 内生真菌多样性 黄绿卷毛菇 传统培养法 宏基因组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研制及其除草活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材料及其除草活性,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法筛选生防除草内生菌HL-1最适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适宜载体和助剂,制备可湿性粉剂,并进行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测定其除草活性.结果表明:HL-1最适碳氮源分别是蔗糖和酵母浸粉,最适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载体与助剂为硅藻土、膨润土、羧甲基纤维素和可溶性淀粉;在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中,菌株HL-1可湿性粉剂对繁缕(Stellaria media L.)、灰藜(Chenopodium album L.)、藜(Chenopodium glaucum L.)和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4种杂草均表现出较强致病性,盆栽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5.50%和84.74%,小区试验中对繁缕的发病率和鲜重效分别是84.50%和85.36%.本试验制备的内生菌HL-1可湿性粉剂,可作为生防菌剂有效控制繁缕、灰藜等杂草.

关键词: 内生菌HL-1 可湿性粉剂 农田杂草 除草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达木盆地植被调查与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植被资源调查为植被资源的保护与沙漠化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对柴达木盆地植被的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盆地植被群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植被类型主要以沙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为主,其中密花柽柳(Tamarix arceuthoides)、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和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当地优势灌木。藜科、菊科、禾本科、豆科、蒺藜科为当地优势科种。(2)根据植被分布特点,柴达木盆地植被可分为三大区域和六大植被群落类型。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植被群落 沙生植被 盐生植被 灌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东部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资源调查与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海省是中国小麦条锈病的重要流行区。研究证实小檗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然而,关于青海省分布的小檗能否作为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青海东部的小檗资源进行调查,并对该地区小檗能否作为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进行了室内人工鉴定。结果表明:有10种小檗在青海东部常见且分布广泛,其中匙叶小檗、置疑小檗、松潘小檗、甘肃小檗和近似小檗,是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小檗的新种类。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青海东部条锈菌有性生殖与毒性变异和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小檗 有性生殖 转主寄主 越夏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低GI挤压面条制作工艺优化及营养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青稞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挤压面条品质,以青稞粉为主要原料,比较了青稞生粉与熟粉制作低GI挤压面条的品质,优化了挤压法制作青稞低GI值挤压面条的工艺条件及配方,考察了冷冻老化技术对其品质的影响,评价了青稞低GI值面条的营养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得到青稞生粉制作的低GI值挤压面条的品质较优;以青稞生粉为原料制作低GI值挤压面条的工艺参数为青稞粉含水量45%,pH 7.0,青稞粉粒度80目;在此优化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化了青稞低GI值挤压面条的配方,以青稞生粉为基础,豌豆粉添加量为20%、荞麦粉添加量5%、藜麦粉添加量为5%,在-18℃冷冻时间15 h制作的青稞挤压面条煮熟后无断条,感官评价达93.65分,GI值为42.73,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青稞 低GI 挤压面条 制作工艺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的黑果枸杞SSR分布特征分析及引物设计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独特、珍稀植物黑果枸杞果实中简单重复序列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西北特有的珍稀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 Seq 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黑果枸杞进行RNA-seq测序,再通过专业数据分析MISA对测序所获得的Unigene进行SSR深入挖掘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黑果枸杞转录组测序共获得101 466条Unigenes,筛选搜索到含SSR位点的序列15 494条,共得到20 269个SSR,发生频率为19.98%.平均约每4 kb出现1个SSR位点.黑果枸杞SSR中主要重复单元类型为单碱基和二碱基重复,分别占SSR总数的74.83%和12.68%,在统计的46种重复类型中(C/G)n所占比例最高(14 652, 72.15%),其次是(AG/CT)n(1 195, 5.90%)、(AT/AT)n(3.72%)和(AC/GT)n(3.04%).在SSR序列长度方面,长度变化范围最大的为三碱基重复(15~39 bp),其次是单碱基重复(10~32 bp),SSR位点的频率与分布长度呈负相关.黑果枸杞转录组中SSR位点分布频率较高,重复单元类型丰富,分布密度大,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多态性,为研究黑果枸杞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转录组 SSR特征 引物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部分地区马铃薯Y病毒cp基因序列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马铃薯Y病毒(PVY)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的主要病毒之一,其在自然条件下极易发生基因变异而产生株系分化现象.为揭示青海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cp基因的分子变异,利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了16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采用SDT、DANMAN、RDP和MEGA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序列一致率结果表明,16个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均为801个碱基,一致率为98.0% ~100%,编码267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4.8% ~100%.重组分析表明,16个分离物未发生基因重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11个分离物与PVYN-Wi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N-Wi株系的亲缘关系最近,占被检出病毒分离物的68.7%;另外5个分离物与PVYO株系相聚成簇,表明其在系统发育关系上与PVYO株系亲缘关系最近;未发现PVYC株系、PVYN株系、PVYE株系和PVYNTN株系存在.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cp基因 序列分析 最大似然法 青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亏缺灌溉对藜麦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藜麦生产过程中合理水分管理措施缺乏的现实问题,探索亏缺灌溉对藜麦光合特性、营养品质和产量调节的生理基础,为藜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青藜2号’为供试材料,通过设置充分灌溉、轻度亏缺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3个处理,探索不同灌溉处理对藜麦光合特性,籽粒蛋白质、氨基酸质量分数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亏缺灌溉使藜麦植株在不同生育期的P_n、T_r和G_s显著降低,但C_i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升高,且降、增幅随亏缺灌溉程度的加剧而增大;亏缺灌溉降低了藜麦籽粒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各组分质量分数;亏缺灌溉显著降低藜麦的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和主穗面积,相比于充分灌溉和重度亏缺灌溉处理,轻度亏缺灌溉可显著提升藜麦的主穗粒质量、单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亏缺灌溉负面影响藜麦植株的光合特性,但有助于提高叶片WUE;亏缺灌溉不利于藜麦籽粒蛋白质、氨基酸和氨基酸各组分质量分数的提高;轻度亏缺灌溉可有效控制和提高藜麦的主穗面积、单穗粒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和最终产量;轻度亏缺灌溉在节约水资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藜麦的产量,且能维持相对较高的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质量分数。

关键词: 藜麦 亏缺灌溉 光合特性 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温度对青海农用沼气池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发酵温度对青海农用沼气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沼气池全年6个温度时期的24个泥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样品中细菌与古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变化差异.结果显示:发酵温度的波动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沼气池产气量影响显著.细菌在温度最高(九月中旬)和最低(三月中旬)的2个采样时期多样性最高,古菌仅在温度最高时期多样性最高.在细菌类群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所有样品中丰度最高的类群(三者总和>72.43%),是发酵系统中重要的功能细菌类群.细菌属分类水平上,理研菌科佩特里单胞菌属Petrimonas、梭菌属Clostridium、泰氏菌属Tissierell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是所有样品的优势类群,总丰度比例较为恒定(约32.40%).在古菌类群中,甲烷微菌目是最优势类群,丰度为40.62%~64.74%.产甲烷菌属Methanogenium是所有样品中主要的产气功能种群,丰度波动范围为32.62%~55.74%,随全年温度的变化而波动,此与沼气的产气规律相一致.

关键词: 发酵温度 青海 农用沼气池 微生物群落结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