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黑果枸杞籽空间微辐射对其实生苗枝叶形态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明确了黑果枸杞籽空间微辐射处理对其实生苗枝叶形态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黑果枸杞籽空间微辐射后实生群体枝叶形态的变化。【结果】空间微辐射处理黑果枸杞籽其实生群体枝叶形态与未处理群体具有显著差异,微辐射处理的实生群体叶长、叶宽、叶面积、枝条节间距、枝刺数等指标分布服从伽马分布,未辐射状态下均服从正态分布,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且有显著差异。【结论】因此,猜测由于空间辐射微处理及空间随机性的特点,导致黑果枸杞辐射群体的性状位点发生变化,最终为了适应生长环境的需要,使黑果枸杞籽微辐射后的实生群体枝叶产生了本身的适应方式,为黑果枸杞优良种质的选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黑果枸杞 空间微辐射 枝叶形态 形态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菊芋生长及叶片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北方主栽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inn.)品种‘青芋2号’(‘Qingyu No. 2’)为实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的方法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菊芋的生长指标以及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参数和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看,除干旱胁迫初期外,重度干旱胁迫(T3)组菊芋的株高和节间长显著低于对照(CK)组,轻度干旱胁迫(T1)组的株高和节间长与CK组差异不显著;复水后,3个处理组的株高和节间长无明显变化。在干旱胁迫及复水期间,同一时间3个处理组及CK组间菊芋的茎粗几乎无显著差异。总体上看,随着胁迫时间延长,3个处理组菊芋叶片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下降趋势,蒸腾速率先降低后升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波动变化,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明显升高。T1组菊芋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无明显变化,中度干旱胁迫(T2)和T3组的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复水后,3个处理组菊芋叶片中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变化;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降低,T-SOD和CAT活性继续升高;T1和T2组的P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T3组的POD活性则继续降低;T1组的Pro含量无明显变化,T2和T3组的Pro含量显著降低。总体上看,与CK组相比,3个处理组菊芋叶片中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T-SOD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叶绿素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T1组的POD活性较低,T2和T3组的POD活性较高;T1组的Pro含量与CK组接近,T2和T3组的Pro含量在干旱胁迫初期低于CK组,之后高于CK组。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菊芋品种‘青芋2号’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在长时间的重度干旱胁迫下则会受到不可逆的伤害。

关键词: 菊芋 干旱胁迫 复水 生长指标 光合参数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高原干旱地区藜麦害虫与天敌名录及5种害虫记述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青海高原干旱地区最近几年引种的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上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程度以及天敌资源种类,2014年—2017年我们对本地区藜麦田内的害虫及其天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统计,分别将它们整理成害虫、天敌名录。截至目前,发现为害藜麦的昆虫36种,分属于5目15科,并未发现检疫性害虫,在藜麦田调查到天敌21种,分属于2纲7目12科,其中昆虫纲18种,蛛形纲3种。本文弄清了藜麦上的主要及次要害虫种类,研究了它们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了萹蓄齿胫叶甲Gastrophysa polygoni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ta Fabricius、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 Meigen及宽胫夜蛾Melicleptria scutosa Schiffermüller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为害规律,分析了它们的可能重要来源途径。鉴于本地区高寒、高海拔、盐碱、干旱的特殊生境,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藜麦害虫的绿色安全防控措施。

关键词: 藜麦 干旱地区 害虫 天敌 名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春油菜早花位点cqDTFA7a加密及其近等基因系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NN DH系中的ZW46为母本,晚熟No.5246为父本(轮回亲本),利用cqDTFA7a位点候选区间及侧翼标记进行前景选择,其他18条染色体上的标记进行背景选择,通过连续回交及标记辅助选择方法构建甘蓝型春油菜早花位点cqDTFA7a的近等基因系.在BC2F1群体中,筛选到cqDTFA7a位点杂合的单株4株,背景回复率达到了95%以上,自交获得一个包含537单株的BC2F2群体,通过双亲基因组重测序,开发了8个InDel (insertion-deletion)标记,利用这些标记进一步加密了cqDTFA7a区间,将cqDTFA7a定位在IA7-4附近,相对遗传距离为0.1 c M,表型贡献率为47%,区间由原来的900 kb缩小到目前的300 kb.以上4个单株进一步回交获得前景位点杂合、背景回复率达到100%的单株4株,与No.5246构成了近等基因系,通过对上述4个单株自交获得一个包含843个单株的BC3F2群体,通过卡方检验,该群体花期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3∶1),说明在该群体中,花期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为甘蓝型春油菜早花QTL位点cqDTFA7a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挖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早花位点 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8份大蒜资源鳞茎表型性状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不同大蒜资源的鳞茎表型性状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筛选外观优良且高糖高产的大蒜.本研究以来自中国各地的28份大蒜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其鳞茎的8个表型性状和5种碳水化合物组分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鉴定评价了大蒜资源表型性状及碳水化合物品质差异.结果 表明,(1)鳞茎的表型及碳水化合物性状遗传多样性高且变异丰富,3个表型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68~1.51,以鳞茎保护叶色多样性指数最大;10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布在4%~39%,其中单头重和果糖含量变异程度较大;(2)从相关性分析结果来看,果聚糖和总糖的含量均与鳞茎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单头重也达到了显著水平;(3)聚类分析可将28份大蒜资源分为3大类,分别包括了8份、7份和13份大蒜,各类大蒜的总糖含量、果聚糖含量、鳞茎横径、鳞茎纵径及单头重差异显著;(4)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4.37%,第一主成分中鳞茎横径、鳞茎纵径、果聚糖含量、总糖含量是影响鳞茎产量的主要因子.基于4个主成分对供试大蒜资源的综合评价值(F值)进行分析,发现乐都紫皮大蒜的表型及碳水化合物性状较优.综上所述,总糖含量、果聚糖含量、鳞茎横径、鳞茎纵径和单头重在大蒜鳞茎表型及碳水化合物性状鉴定及资源分类中起着主导作用,这5个指标将为筛选优质高产的大蒜资源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大蒜(Allium sativum L.) 鳞茎表型 碳水化合物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StRcd1基因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cd1(细胞分化必需因子)蛋白是CCR4-NOT蛋白复合体的主要亚基,是真核生物中发现的最保守的蛋白质之一,其同源物在多种分化组织中表达。为了解Rcd1蛋白在马铃薯应答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以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克隆了StRcd1基因,分析了在模拟干旱胁迫和盐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StRcd1的全长为1 223 bp,开放阅读框为897 bp,编码298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StRcd1在马铃薯块茎中高表达,响应干旱和盐胁迫应答,但不同组织中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根部12 h的盐胁迫和24 h的干旱胁迫下表达量最高,分别为对照的5.96倍和9.37倍。推测StRcd1在马铃薯响应干旱和盐胁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细胞分化必需因子(Rcd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LAF-seq技术构建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恢复系核心种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加快选育适应春油菜区的强优势杂交种,构建甘蓝型油菜Polima CMS恢复系核心种质,以118份波里马不育系的恢复系为材料,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开发SNP标记,分析群体遗传关系,结合Core Hunter软件进行核心种质构建,得到2516个有效SNP标记位点。基于有效SNP标记,对118份资源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恢复系间平均Nei's遗传距离为0.319,含有不同遗传成分的恢复系之间遗传距离较大;118份资源被聚成5类,来源相同的材料大多被分为同一类;获得两个符合要求的核心种质子集,分别包含34份材料和46份材料,分别命名为C30和C40。通过评价这两种核心种质,等位基因覆盖度都达到了99.8%以上,MR(罗杰斯距离)和CE(卡瓦利-爱德华距离)两种遗传距离指数相差不大,且多态性含量达到了0.28,表明构建的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核心种质可以代表118份资源,符合植物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要求。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波里马雄性不育恢复系 SNP分子标记 SLAF标签 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豆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对蚕豆基因组ISSR反应的5个因素(镁离子,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dNTP浓度, Taq酶浓度)进行优化,建立蚕豆ISSR-PCR扩增体系.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确定的PCR扩增体系为(20μL):10*缓冲液2.0μL,引物浓度3 mmol/L、dNTPs浓度0.4 mmol/L、Taq DNA聚合酶浓度1.0 U、基因组DNA 200 ng、Mg2+浓度1.5 mmol/L.反应程序为:95℃变性5 min;95℃变性45 s;52℃退火30 s,72℃延伸90 s,循环35次;72℃延伸8 min,4℃保存.通过试验建立的反应体系扩增稳定,扩增的条带清晰,该体系为后续蚕豆种质资源鉴定、性状的分子标记等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蚕豆(Vicia faba L.) ISSR 反应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藜麦资源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青海藜麦资源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筛选出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高的藜麦资源,采用化学法分析了90份藜麦资源中游离酚类、结合酚类含量,通过DPPH·、ABTS~+·清除力及FRAP铁还原力指标评价各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藜麦酚类物质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且结合酚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游离酚类物质含量相对较小,游离酚类和结合酚类物质在清除DPPH·、ABTS~+·、FRAP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结合酚类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ABTS~+·能力,分别达4732.56、3371.97μmol Trolox Eq/100 g DW;游离酚类的FRAP还原能力相对较强,达1408.64μmol Trolox Eq/100 g DW.白色、黄色藜麦的结合酚类物质清除DPPH·、ABTS~+·能力显著高于红色藜麦,分别达4657.41、5065.66μmol Trolox Eq/100 g DW,3532.37、3350.72μmol Trolox Eq/100 g DW;红色藜麦的酚类物质FRAP铁还原力最强(3264.42μmol Trolox Eq/100 g DW).聚类分析表明,参试的大部分青海藜麦资源结合酚类物质含量较低,DPPH·、ABTS~+·清除力较弱,但FRAP铁还原力较强,其中有6个藜麦资源的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最高,5个藜麦资源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此结果为功能性藜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藜麦 多酚 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矮火绒草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生物功能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生物学功能,为开发相应功能的生物菌剂提供参考,并为青藏高原生态农牧业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内生细菌资源.[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矮火绒草植株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通过平板对峙法检测分离菌株拮抗病原真菌活性;检测分离菌株的产吲哚乙酸(IAA)、溶磷和固氮能力;测定分离菌株除草活性、低温适生性及促种子萌发特性.[结果]从矮火绒草植株根、茎、叶和种子部位共分离获得52株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52株菌株可归属于4门7纲10目14科18属.其中假单胞菌属细菌为根部优势属,约占根部细菌总数的52.17%;茎中以芽孢杆菌为优势属,约占茎部细菌总数的41.18%;各部位的内生细菌数量分布表现为根>茎>种子>叶.在52株内生细菌中,11株有拮抗病原真菌能力、9株具有产IAA能力、7株有溶磷活性、7株具有固氮活性、20株具有除草活性、13株具有耐低温能力和8株具有促生作用;从植株部位分布来看,7种类型的功能菌在根、茎和种子部位均有分布,拮抗菌和除草菌在根部所占的比例较高,溶磷菌株在各植株部位所占比例均较低;在叶中未分离到拮抗菌、产IAA菌、固氮菌和促生菌.各功能菌株分布在17个属,多样性较高,其中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中含有多种功能菌株,在植株4个部位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矮火绒草植株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分布具有差异性,但均可分离到不同类型的功能菌株,功能菌株涵盖17个属,其中以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居多.

关键词: 矮火绒草 内生细菌 多样性 生物学功能 青藏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