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线辣椒成熟果色黄色性状遗传规律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线辣椒黄色突变体H0809为母本材料,野生型XHB(红色)及红色高代自交系CP1211-1、CP12332-5、CP1235-11、 CP1245-6、CP1256-10、CP1271-3为父本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不同组合F_1代及F_2代分离群体的果实颜色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F_1代群体辣椒果实颜色均为红色,说明辣椒果实红色对黄色为显性, F_2代分离群体红色和黄色单株数量符合孟德尔3∶1的分离比例,表明线辣椒成熟果色黄色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黄色线辣椒H0809为红色野生型XHB的隐形突变。

关键词: 线辣椒 果实颜色 遗传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拔和冰核细菌对茴香薄翅野螟过冷却点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明确高原环境条件下海拔和冰核细菌对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extimalisScopli耐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模拟大田法,研究了茴香薄翅野螟过冷点和冰点的变化动态。【结果】2014年2月乐都(LD,海拔:1 900 m)、西宁(XN,海拔:2 300 m)和湟源(HY,海拔:3 010 m)茴香薄翅野螟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2.30、-13.39和-14.56℃,且过冷却点和冰点的变化与当地气温的变化一致。经冰核细菌处理后能提高茴香薄翅野螟的过冷却点。2014年2月,冰核细菌1-1(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细菌2-1(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冰核细菌3-1(欧文氏菌,Erwiniapyrifoliae)和对照处理后的过冷却点分别为-10.72、-13.73、-14.04和-14.39℃。经冰核细菌1-1、冰核细菌2-1、冰核细菌3-1和对照处理后,茴香薄翅野螟越冬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9.09%、36.17%、33.16%和27.44%。【结论】随着海拔的增加,茴香薄翅野螟的过冷却点不断降低;经冰核细菌处理后,茴香薄翅野螟的过冷却点显著降低,且能提高茴香薄翅野螟越冬幼虫的死亡率。

关键词: 海拔 冰核细菌 茴香薄翅野螟 过冷却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期增水对高寒草甸补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青藏高原降雨增加对退化补播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变化产生的影响,本试验依据当地植被生长季(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对人工草地设置了5种增水处理,即增水6.25%(W1),12.5%(W2),25%(W3),50%(W4)以及不增水(CK)来研究不同增水对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水可以有效增加高寒草甸生长季植被地上生物量和盖度,增水50%处理下生物量增产最高,可达200%;增水显著提高生长季初期(6月)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但对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影响较小;不同增水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有效磷、土壤铵态氮、硝态氮等速效养分差异显著,增水量较多(W3,W4)处理下微生物碳含量较高。增水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有一定影响,但与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可见,在高寒草甸进行短期增水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植被生物量和盖度,在50%的增水处理下影响最为明显,各梯度增水处理对不同土壤养分类型的影响不一,但总体上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累积。

关键词: 增水 高寒草甸 地上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HtLTP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nsLTPs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一种调控植物多个生长发育过程并与角质层形成、脂质转移以及胁迫响应相关的小分子碱性蛋白。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从青稞(肚里黄)中克隆得到一个LTP家族基因,命名为Ht LTP1。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354 bp,编码118个氨基酸。N端具有典型信号肽结构与跨膜区,属于小分子碱性疏水蛋白,具备脂质转运蛋白特性,其空间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结构和无规则卷曲结构组成。启动子顺式元件分析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域含有与抗逆反应和响应激素相关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位点。同时对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HtLTP1在青稞种子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茎,根中最低,表现出组织差异性,与大麦表达模式类似。不同胁迫条件下,表达模式不完全相同,冷、盐胁迫后HtLTP1根中相对表达量上调,但在冷胁迫下叶中表达受抑,干旱胁迫后根和叶中的表达量均下降,与大麦胁迫后的表达存在差异。表明青稞HtLTP1在抗冷、耐盐中可能具有与大麦不同的作用。本研究为HtLTP1可能在青稞种子发育及青稞抗逆适应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青稞 非特异性脂质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青稞种质资源表型形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综合性状优异的青稞种质,可为青稞育种及重要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205份青稞15个表型性状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参试青稞种质15个表型性状在西宁试验点和海北试验点的频次分布规律。对各性状利用相关性分析以明确性状间联系;对参试种质进行聚类分析以明确其分类情况。利用主成分分析构建青稞种质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该体系进行验证。依据综合评价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以筛选优异青稞种质。【结果】倒伏率遗传变异程度最丰富而重心位置遗传变异最匮乏,海北点遗传变异程度高于西宁点。穗重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倒伏率遗传单一性最高。除倒伏率外各性状指标均呈正态或偏态分布,分布频次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各表型性状受环境、基因型、年份影响极显著,且各表型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G×E)、基因型与年份(G×Y)、基因型×环境×年份(G×E×Y)的互作效应均呈极显著。青稞根系、茎秆和穗部组织内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组织间的农艺性状也存在显著相关性。根系发达、茎部抗折力高的青稞种质其机械固持能力强,倒伏率低;严重倒伏会限制青稞种质穗部生长发育,使穗长变短、穗粒数减少、籽粒变小、穗重变轻、进而使产量锐减。聚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重心、易倒伏、其余性状居中的种质;第二类是矮秆、低重心且其余性状表现良好的优异种质;第三类是株高较高、根系欠发达、茎部易折、穗部性状表现差的种质。结合F值和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且有较高丰产稳产性的青稞种质5份。【结论】参试青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穗长、穗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除倒伏率外,其余12个性状在基因型中呈偏态分布;根干重、重心位置、茎秆壁厚、茎粗、茎秆强度、穗长、穗粒数、产量8个指标可作为核心种质评价的综合指标。

关键词: 青稞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安城市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性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以浐河西安段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调查及三维荧光技术进行光谱分析,探究了城市河岸带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结构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综合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均显示西安浐河土壤DOM具有较强的生物来源属性;经光谱分析,土壤DOM三维荧光光谱中出现了A、C和D等荧光峰,分别代表类富里酸、类腐殖酸和可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且以腐殖质类物质为主(占55. 8-66. 7%),且荧光强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OC、p H、AP、NO-3-N等性质影响其DOM荧光特性;FI和BIX可综合表征DOM来源与结构组成。由因子特征分类分析表明,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对表层20cm土壤DOM来源及其性质有主要影响,植被类型及根系作用对其亦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城市河岸带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 荧光指数 三维荧光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NO6的分离、鉴定与除草活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研究土壤真菌NO6发酵液中对杂草野燕麦具有抑制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从坎布拉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菌株,利用培养皿分析法测定其次级代谢产物除草活性,利用菌落形态和ITS序列对除草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鉴定,进而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TLC和半制备HPLC方法对其代谢产物中的除草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9株微生物菌株,其中菌株NO6对野燕麦的除草活性最高,将其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分离纯化得到保留时间为66.868min的除草活性物质3。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除草活性 HPLC 分离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GD-9发酵条件优化及菌剂制备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GD-9发酵过程中各因子的配比和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最适碳源、氮源、载体、固态发酵基质进行了筛选,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初始pH、培养时间、培养温度7种因素对菌株活菌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D-9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氮源NaNO_3 58.4 mg/g,碳源葡萄糖48.4 mg/g,培养基质最适初始含水量为258 mg/g,最适接种量为0.26 mL/g,初始pH 7.6,最佳培养时间147.8 h,最佳培养温度30.7℃,最适宜的载体为黏土,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稳定剂为膨润土,润湿剂为糊精。通过发酵试验结果制备生防菌株GD-9的固体菌剂,该研究为菌剂的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防菌株 除草活性 发酵条件 菌剂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西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份不同生态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对不同生态型油菜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使用3种不同方法鉴定菌核病抗性,考察分析苗期叶绿素含量,初花期,产量相关因子每角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4处将24份材料完全分开,不同生态型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菌核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和相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之间菌核病抗性存在差异,半冬性品种抗性最强,不易感病,而中间品种(系)(春性*半冬性)次之,春性品种最弱,易感病,中间型品系'934-1''988-2'和'D64-2'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在苗期叶绿素含量上,春性品种高于半冬性品种(P<0.01),中间型品种(系)显著高于半冬性品种(P<0.05);在春性环境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初花期显著长于春性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系),中间型品种(系)和春性品种的单株产量、春性品种的每角粒数分别多于半冬性品种(P<0.05).研究结果为半冬性资源在春性环境下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类型 菌核病抗性 叶绿素含量 产量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色马铃薯花青素StAN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是植物花青素合成代谢途径中最主要的转录因子。该研究以紫色马铃薯B-5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了马铃薯花青素StAN1基因,并对StAN1基因的表达、遗传转化及其转基因烟草的花青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StAN1基因全长774bp,编码了25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tAN1与辣椒、茄子、芦竹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矮牵牛、苹果等的亲缘关系最远。(2)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StAN1基因在马铃薯不同组织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从小到大依次为:根<叶<茎<匍匐茎<薯皮<薯肉。(3)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JAM1502-AN1,并经农杆菌(Gv3101)转化获得根、茎、叶片及叶脉均为紫红色的转StAN1基因烟草,PCR鉴定表明目的基因StAN1已成功转入烟草中。(4)花青素含量分析表明,野生型烟草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为2mg/g,叶片颜色为绿色,而转StAN1基因烟草叶片花青素含量达20mg/g,叶片颜色变成了紫红色。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 StAN1基因 克隆与转化 功能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