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出芽短梗霉菌PA-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筛选培养基成分最佳配比;用PA-2菌株制成可湿性粉剂用于杂草藜田间防除试验。【结果】经优化后,PA-2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4.60 g/L、大豆粉46.35 g/L、NaCl 2.59 g/L、MgSO_40.52 g/L、KCl 0.78 g/L、K_2HPO_46.50 g/L、(NH_4)_2SO_40.5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0 h。田间防除试验结果表明,PA-2可湿性粉剂对杂草藜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75.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发酵放大试验及相关剂型的开发研究;可采用PA-2菌株生产菌剂应用于杂草防除。

关键词: 出芽短梗霉菌PA-2 产孢量 发酵条件 单因子优化 田间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菜型油菜是西北高海拔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具有生育期短、抗寒、耐瘠薄等优点。本研究以‘靑油14号’(甘蓝型油菜)、‘青海大黄油菜’(白菜型油菜)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将白菜型油菜的部分优良性状导入甘蓝型油菜中,并对不同杂交世代进行了花粉育性和遗传渗入分析。结果表明:‘青油14号’和‘青海大黄油菜’正反交,连续自交获得的正交F_3、F_4、F_5、F_6 4个世代和反交F_2、F_3、F_4 3个世代花粉育性均随世代增加而逐渐恢复,从82.22%恢复到了92.30%。用62对引物对后代材料分析,杂交后代均有白菜型油菜A染色体的渗入,随着世代数的增加,渗入率趋于下降,而变异程度趋于上升;正反交的渗入率和变异程度有所不同,反交的渗入率高于正交的,但总变异程度低于正交;‘青海大黄油菜’中的A组染色体A1~A10遗传物质在甘白杂交后代中的渗入和变异程度均表现不同,说明以白菜型油菜大黄油菜为母本与甘蓝型油菜‘青油14号’杂交更能获得大黄油菜遗传成分较高且相对较稳定的材料。通过对甘白杂交后代育性和遗传渗入的研究,以期为创制新型甘蓝型油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白菜型油菜 分子标记 花粉育性 遗传渗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土壤微生物在青藏高原的分布状况及环境依赖特点,对青藏高原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青藏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共获得1 463 157条16S rRNA基因序列。各样品中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4 344~5 764之间。土壤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35.5%)、放线菌门(20.4%)、酸杆菌门(12.5%)、拟杆菌门(7.3%)、绿弯菌门(6.1%)和厚壁菌门(5.3%)为主,其中变形菌门最为丰富。在变形菌门中,α-变形菌纲是第一大纲,占有45.9%的OTUs,其后是γ-变形菌纲和β-变形菌纲。Person相关性分析和RD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与钾含量对细菌群落分布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环境关系 青藏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开花期的遗传调控及QTL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开花期影响油菜的成熟期和产量,是重要的农艺性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油菜开花期已经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从模式植物拟南芥开花期的遗传调控、油菜开花期性状QTL定位、油菜开花基因克隆等方面阐述研究进展,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油菜开花期性状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开花期QTL精细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菜 开花期 QTL定位 基因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应答非生物逆境胁迫的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缺水、土壤盐渍化等非生物胁迫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状况。菊芋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在水分胁迫及盐碱胁迫下,菊芋的株高、基径、叶面积、和分枝数均表现出明显抑制现象。部分金属离子对菊芋的生长发育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如Mg、Cu、Zn、Al和Hg,但是部分金属表现出对于菊芋生长不同的作用。在断根,摘叶以及去花的处理下,均表现出对菊芋产量增加的效应。光照时间的延长和缩短对菊芋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水杨酸可以缓解盐胁迫对菊芋的抑制作用,还能促进菊芋对K~+和Ca~(2+)的吸收和向上运输。研究还发现了HtCPI基因参与了菊芋对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防御机制。菊芋应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机理的研究目前并不多见,这将是菊芋应答非生物胁迫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菊芋 逆境胁迫 生长发育 物质代谢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果实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全世界广泛栽培的蔬菜作物之一,成熟的辣椒果实中含有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玉米黄质、叶黄素、隐黄质、辣椒红素及辣椒玉红素等多种不同的类胡萝卜素;由于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存在差异调控方式,最终在辣椒果实中积累不同成分和含量的类胡萝卜素,从而导致不同辣椒果实颜色的形成。同时,辣椒果实含有的各种类胡萝卜素因具有重要保健及经济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育种家重视。本文系统概述了辣椒果实颜色与类胡萝卜素组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功能及相关转录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对今后高类胡萝卜素辣椒新品种选育、人为调控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改善辣椒果实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辣椒 果实颜色 类胡萝卜素 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菜型多室与二室油菜花芽分化过程的比较分析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芥菜型油菜中存在天然的多室性状.与普通二室油菜相比,多室油菜因多果室(3~5个腔室)、多粒特征,具有高产潜力,为了揭示多室性状的形成过程,本研究以青海芥菜型多室油菜和塔油2号(芥菜型二室油菜)双亲、BC3F5群体中纯合的二室和多室单株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分析表明,青海芥菜型多室油菜自出苗开始,约22 d左右,平均叶片数为5时,开始花芽分化且经历5个时期;多室茎顶端分生组织(SAM)和花顶端分生组织(FM)伸长膨大,直径较二室大;随心皮分化,多室花顶端向内凹陷成"X"状的四心皮区域,而二室花芽中心生长锥向内凹陷成"I"状,形成二心皮的对半区域,该凹陷分裂影响心皮数目,并决定了子房中籽粒的排列数目;柱头顶端也形成"I"及"X"状凹陷,可作为一种指标用以早期区分多室及二室性状.

关键词: 多室 花芽分化 茎顶端分生组织 花顶端分生组织 心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省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策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海拔高度、成土母质、气候条件、种植品种、耕作方式和施肥水平等因素对农田土壤肥力产生深刻影响。调查明确青海省春油菜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现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和实现该地区春油菜高产优质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2015年在青海省东部的湟中、大通和互助三个春油菜主产县,依据各乡镇油菜种植面积大小,共采集了103个耕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并结合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法研究春油菜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土壤各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有机质26.81 g/kg (中等)、全氮1.97 g/kg (丰富)、速效磷19.03 mg/kg (中等)、速效钾164.27 mg/kg (丰富)、有效铁12.02mg/kg (丰富)、有效锰6.43 mg/kg (中等)、有效铜0.70 mg/kg (中等)、有效锌1.81 mg/kg (中等)、有效硼0.27mg/kg (缺乏)。三县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达到中等水平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和91%。速效钾和有效锌含量区域差异较大,速效钾缺乏及以下比例有23.0%,主要分布在湟中和互助县,有效锌缺乏及以下比例有36.9%,主要分布在互助县;有效硼缺乏及以下比例高达93.2%,主要分布在互助和大通县。【结论】青海省春油菜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整体偏高,相应化肥减量空间较大。大通、互助两县应合理减施氮肥;湟中、大通两县应降低磷肥施用量;针对湟中和互助县的速效钾含量缺乏地区应适当增施钾肥。土壤有效硼除湟中县的部分地区外均缺乏严重,有效锌含量缺乏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互助县,针对以上区域应合理增施硼肥和锌肥,防止作物因缺素而限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养分的平衡供应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春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青海省 春油菜 土壤养分含量 空间分布 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秆特性和木质素合成与青稞抗倒伏关系

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是影响青稞品质和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开展抗倒伏机制研究对抗倒伏品种选育意义重大。以青稞品种昆仑14号、昆仑16号和藏2972为抗倒伏材料,门源亮蓝、北青6号和化隆红青稞为倒伏材料,通过茎秆特性、茎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及其合成相关酶活性的研究,探讨茎秆特性与木质素合成同青稞抗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比于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的茎较短,茎秆中酪氨酸解氨酶(TAL)、苯丙氨酸转氨酶(PAL)、肉桂醇脱氢酶(CAD)和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活性升高,使茎秆内积累较多的木质素,增大了茎秆抗折力,进而增强青稞抗倒伏能力。

关键词: 青稞 抗倒伏 木质素 酶活性 茎秆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块茎果聚糖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菊芋是一种新型非粮能源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块茎中富含菊粉,而菊粉作为菊芋块茎的主要贮藏碳水化合物,与植物代谢密不可分;同时菊粉是菊芋块茎主要的加工物质,是天然多糖的混合物,被认为是理想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对植物中果聚糖代谢酶基因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果聚糖相关基因的转化,但针对菊芋块茎中果聚糖的研究并不全面。本综述从果聚糖的应用、参与的植物调节过程、基础研究、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菊芋果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菊芋产业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 菊芋 块茎 果聚糖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