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西北小麦与豆科绿肥间作体系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生物固氮效率及氮素转移特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箭筈豌豆、毛叶苕子与春小麦间作是西北地区推广的新型种植制度.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小麦间作对该系统中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以期为该系统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青海西宁和甘肃武威两地分别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绿肥包括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设置小麦单作、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等共5个处理,所有处理不施用氮肥,利用15N自然丰度技术,分析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绿肥作物的生物量,分析了影响绿肥生物固氮的因素.[结果]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明显降低两地小麦和豆科绿肥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间作系统中地上部干物质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间作后,小麦和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下降(西宁小麦除外),但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模式下总氮素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小麦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改变,但固氮量显著降低(武威毛叶苕子除外),其中,西宁、武威两地间作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0.24、0.48 g/pot)较单作(0.88、0.78 g/pot)分别显著降低了82.1% 和38.5%,西宁间作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0.38 g/pot)较单作(0.81 g/pot)显著降低了51.2%.西宁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均显著高于武威;两地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效率差异不大,间作下的生物固氮量在武威较高.间作条件下,两种豆科绿肥生物固定的氮素均可向小麦转移,西宁、武威两地箭筈豌豆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13、0.19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31.6% 和24.7%;毛叶苕子的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09、0.06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23.8%和11.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量是影响生物固氮量和氮素转移量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在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小麦对豆科绿肥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豆科绿肥的地上部生物量,进而降低总的生物固氮量.间作春小麦吸氮量的11.4%~31.6%来自于豆科绿肥,箭筈豌豆向小麦的氮素转移能力强于毛叶苕子.品种和生长环境都会影响豆科绿肥的总生物固氮量,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小麦间作的豆科绿肥的种类和品种,以提高间作绿肥对小麦的氮素转移效率.

关键词: 绿肥 春小麦 间作 15N 生物固氮效率 氮素转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参果营养成分、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方式研究进展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人参果又名香瓜茄,新鲜的人参果水分含量高,且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及多酚类抗氧化活性物质,但采后易发生病原菌侵染及褐变,因此采后保鲜是人参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综述从人参果的营养物质、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等进行概述.对人参果采后果实颜色、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和质地变化等影响果实采后生理特性的关键因子做了详细介绍,并对采后低温、气调及其他贮藏保鲜处理方式进行综述.同时指出人参果在营养成分开发和贮藏保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 人参果 营养成分 抗氧化物质 贮藏保鲜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3份大葱资源品质的综合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开发利用品质优良的大葱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国内外23份大葱种质资源的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对不同大葱资源营养成分的累积部位及10项营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葱资源的品质性状变异丰富,其中叶和假茎的游离氨基酸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54.18%和87.01%.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假茎游离氨基酸含量与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假茎和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对"宏量营养因子"和"微量营养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65.75%;基于这两个主成分对大葱资源的综合评价值(F值)进行分析,发现'特晚抽一本'、'晚抽一本'、'MF-950大葱'、'天喜一本太'、'MF800特晚抽一本'和'鸡腿红葱'的综合品质性状较优.根据宏量营养成分和微量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性,将23份大葱资源分成3类,第Ⅰ、第Ⅱ和第Ⅲ类资源分别包括了8份、11份和4份大葱.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得分、二维排序结果基本一致,排名前4的大葱资源聚集为第Ⅲ类,第Ⅲ类资源叶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抗坏血酸含量较高,可作为优质食叶型大葱品种;第Ⅱ类资源可作为葱白食用型大葱;第Ⅰ类资源可作为微量营养型大葱品种.综上所述,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可溶性糖含量和假茎抗坏血酸含量可作为食用大葱的重要品质指标.本研究为大葱品种品质改良及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葱资源 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果聚糖合成关键基因1-SST克隆及序列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聚糖是菊芋的主要贮藏物质,其代谢与产量形成和逆境适应性密切相关.为了解菊芋果聚糖合成代谢的机制,本研究以'青芋1号'为研究对象,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对果聚糖合成关键基因1-SST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SST基因全长为3 925 bp,CDS大小为1 890 bp,由5个内含子和6个外显子组成.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1-SST蛋白分子量70 934.40 Da,等电点5.10,有两个属于糖基水解酶32家族的保守区,属于亲水性蛋白,以延伸结构(24.48%)和无规则卷曲(56.76%)为主要二级结构,在质膜外行使功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菊芋1-sST基因与向日葵遗传距离最近,与龙舌兰等不同科不同属的植物进化距离较远.本研究基于对菊芋中调控果聚糖合成代谢1-SST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为高等植物果聚糖代谢途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菊芋(Helianthustuberosus L.) 1-SST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HD-Zip基因家族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同源异型域-亮氨酸拉链(homeodomain-leucine zipper,HD-Zip)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性抗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是大麦HD-Zip转录因子家族分子进化及功能研究的重要补充。为探究大麦HD-Zip转录因子家族密码子偏好性特征,利用CUSP、CHIPS及CodonW等软件(程序)对32个大麦HD-Zip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麦HD-Zip家族基因偏好以C或G结尾的密码子,使用频率最高的密码子是CUG,最优密码子为AUC和AGG。该家族基因GC3值分布较分散(0.48~0.98),有62.5%的基因ENC值小于35;GC12与GC3的相关性较强,大多数ENC值频数处于0.03~0.11的范围内,实际ENC值与预期ENC值相近,证明大麦HD-Zip家族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且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突变压力的影响。聚类分析表明,基于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的HD-Zip基因聚类与物种进化关系没有必然相关性。对大麦HD-Zip家族代表基因 HD-Zip IV 5进行最适受体分析发现,大肠杆菌更适合作为其异源表达受体,遗传转化模式植物中水稻更适合作为该基因的表达受体。本研究为大麦HD-Zip转录因子家族进一步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大麦 HD-Zip基因家族 密码子偏好性 异源表达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炭复合菌剂促进堆肥腐熟及氮磷保留

中国环境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减少堆肥的氮素损失并提升磷素有效性,通过堆肥试验研究了添加生物炭复合菌剂对猪粪堆肥腐熟度及氮磷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2d堆肥中,对照(CK)、生物炭(B)、菌剂(M)和生物炭菌剂(BM)4个处理组均达到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标准.BM处理组的NH3和N2O释放累积量为2.36和0.93g,显著低于CK(801和1.31g),且总氮含量达23.78g/kg,显著高于CK(18.36g/kg).堆肥结束时,CK、B、M和BM处理的TP含量分别为16.41,17.16,18.51及19.16g/kg,且BM组OP含量增加77.60%,显著高于CK(50.66%).堆肥后,磷素有效性增加,并以M和BM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各处理的缓效磷和有效磷所占比例加合顺序为:BM(42.94%)>M(39.80%)>B(37.29%)>CK(31.51%).研究表明,生物炭复合菌剂在促进堆肥腐熟和氮磷保留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生物炭 菌剂 堆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马铃薯干腐病拮抗菌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因子初探

福建农业学报 2020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分离自青稞白酒糟醅的菌株对马铃薯干腐病的生防效果,为马铃薯干腐病的生物防控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9株分离自青稞白酒糟醅的菌株对4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和排油圈法,分别测定活性菌株发酵液分泌抑菌蛋白和产生脂肽类物质的能力.采用牛津杯法,以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为指示菌,测定活性菌株发酵液有机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抑菌活性的稳定性.[结果](1)筛选到2株对马铃薯干腐病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JZ3-4-7和JZ3-1-15,其中JZ3-1-15抑菌活性稳定.(2)经鉴定,JZ3-1-15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3)JZ3-1-15的发酵液能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并且能够产生脂肽类物质.(4)JZ3-1-15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病原真菌青9D-2-6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80.07%.(5)JZ3-1-15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可耐121℃高温,热稳定性较强;具有较高的酸碱稳定性,pH值为8时抑菌活性达到最高;紫外线照射处理对抑菌活性无影响.[结论]JZ3-1-15及其正丁醇萃取物对马铃薯干腐病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有望将其开发为马铃薯新型生防保鲜菌剂,并从中分离到对马铃薯干腐病菌具有新颖作用靶点的活性化合物及先导化合物.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 拮抗菌 贝莱斯芽孢杆菌 抑菌蛋白 脂肽类物质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4份茎用莴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是作物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收集的24份茎用莴苣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材料之间的不同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在0.38~1.38之间,其中肉质茎肉色H'最高为1.38;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在0.84~1.60之间,变异系数在2.69~5.21之间,单株重和叶宽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和1.52;变异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肉质茎长>单株重>茎叶数>株高>叶宽>肉质茎粗>叶长>株幅;提取到的6个主成分特征值都在1.0以上,这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4.67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共有13份资源,产量性状居于中间水平,其他3个类群资源数量较少.总体来讲,茎用莴苣资源的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本研究对24份茎用莴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茎用莴苣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茎用莴苣(Lactuca sativa L.)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芋新品种'青芋5号'

园艺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青芋5号’菊芋是采用系统选育方法从引自丹麦的种质资源中选育出来的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新品种。单株块茎个数为18~25个,单个块茎55~60 g,单株产量为0.99~1.50 kg。早熟,全生育期128~132 d。田间病虫害程度轻,未见检疫性病害发生。平均产量62 250 kg·hm-2。适宜青海省川水地及浅山地栽培种植。

关键词: 菊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蒜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与分子标记开发

浙江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大蒜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特征,开发适合大蒜育种的SSR引物,利用MISA软件对大蒜转录组序列进行SSR位点检测与信息分析,并通过PCR扩增检测引物的有效性和多态性.结果表明:大蒜转录组测序获得444 865条unigenes,共鉴定出141 132个SSR位点,出现频率为31.72%,平均每3.45 kb出现1个SSR位点.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为SSR位点中优势类型,分别占总SSR的68.02%和24.12%;SSR位点共有82种重复基序,以A/T和AT/AT数量较多,占总SSR位点的65.02%和12.37%.利用Primer 3.0共设计出125 616对SSR引物,在随机选取的14对引物中有12对引物能够有效扩增,其中6对引物在35份大蒜资源中表现出多态性,扩增共得到26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平均产生4.33条条带.UPGMA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0.756 9处,35份大蒜资源可被分成5大类群.综上所述,利用大蒜转录组数据进行SSR分子标记开发能够获得较高频率的SSR位点,且开发的SSR标记可用性强.

关键词: 大蒜 转录组 简单重复序列标记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