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种植密度对2个青稞品种抗倒伏及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植密度是影响青稞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重要因子。以抗倒伏品种昆仑14号和倒伏品种门源亮蓝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种植密度对这2个品种生长发育、抗倒伏特性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昆仑14号根长、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先增后降,茎粗和壁厚依次下降;门源亮蓝根系和茎秆相关指标则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昆仑14号抗倒伏相关指标先增后降,但整个生育期未发生倒伏;门源亮蓝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诱发倒伏现象提前发生,致使倒伏率增大、倒伏程度加剧。昆仑14号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降,门源亮蓝各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随密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综合抗倒伏特性与秸秆饲用特性,昆仑1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门源亮蓝粮饲兼用时适宜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

关键词: 青稞 种植密度 生长发育 抗倒性 饲草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祁连山青海云杉中龄林混交度对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2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中龄林混交度对各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森林恢复和林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混交度分别为0、0. 2、0. 4和0. 6的青海云杉天然中龄林样地,调查混交度对0~20和20~40 cm土层各树种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影响。【结果】混交度为0. 4的青海云杉林以10~25 cm径级(63. 72%)、24~32 m高度级(48. 72%)和16~20 m高度级(11. 18%)乔木占比最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交度的林分;青海云杉林总细根生物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68. 31%~83. 49%,其数值随混交度增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混交度0. 4时最大,为616. 26 g·m~(-3); 2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密度随混交度增大而增大,在混交度0. 6时最大,为227. 17g·m~(-3);在0~20 cm土层,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混交度0. 6,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为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 6>混交度0;在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比根长均表现为混交度0. 6>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比表面积表现为混交度0. 6>混交度0. 2>混交度0. 4>混交度0;随混交度增大,云杉对0~40 cm土层林分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贡献逐渐减小,而白桦对0~40 cm土层林分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贡献持续增大;混交度对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 mm径级细根上。【结论】与其他混交度林分相比,混交度为0. 4的青海云杉中龄林具有更合理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异龄、复层的林分结构可以减小相邻植株间生态位竞争重叠范围,优化林分空间利用效率,提高群落稳定性,细根生物量密度及细根形态特征如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达到最大。在未来青海云杉中龄林经营中,合理控制混交度在0. 4左右,可促进群落细根发育,利于森林持续健康发育。

关键词: 混交度 青海云杉中龄林 林分结构 细根 分布 生物量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除草活性菌株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发酵工艺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一株防治藜、冬葵等阔叶杂草的生防菌株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HZ-1的发酵工艺.[方法]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该菌株固态发酵基质、最适碳氮源和固-液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HZ-1最佳产孢的固态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源为麦麸(40 mg/g),最适氮源为蛋白胨(50 mg/g).正交优化试验得出该菌最适固-液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300 mg/g,适宜的接种量为0.3 mL/g,初始pH值7.4,最适温度为24.3℃,发酵最适时间为216 h.[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极细链格孢菌菌株除草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关键词: 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tenuissima) 固态发酵基质 固-液发酵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高原春小麦留茬高度对后茬绿肥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青海高原地区麦后休闲期长、光热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现状,2019年设置麦后不同留茬高度(0、20、40 cm)复种绿肥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2种复种绿肥的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探讨青海高原春小麦与绿肥的高效复种模式.结果表明,绿肥总干物质量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箭筈豌豆留茬0、20、40 cm干物质总量分别为5756.45、4046.09、3534.09 kg·hm-2;毛叶苕子分别为3462.69、2642.75、2011.34 kg·hm-2;根冠比则随着留茬高度的增高而增大,箭筈豌豆留茬0、20、40 cm根冠比由0.043增加至0.057和0.047,毛叶苕子由0.07增加至0.08和0.083;且毛叶苕子的根冠比显著高于箭筈豌豆59.2%.绿肥地上部各器官干重及LAI均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箭筈豌豆LAI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由1.72降至1.34和0.95,毛叶苕子由1.00降至0.77和0.59;茎叶比随留茬高度的增高而增大,箭筈豌豆留茬0、20、40 cm茎叶比分别为0.78、0.89、0.99,毛叶苕子为0.82、0.84、0.86.箭筈豌豆的茎干重、叶干重、茎叶比和LAI分别比毛叶苕子显著高141.1%、135.4%、6.0%和69.6%.两种绿肥WUE均随留茬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箭筈豌豆的干物质量和WUE分别比毛叶苕子显著高62.2%和60.0%.麦后不留茬复种箭筈豌豆处理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能够充分利用麦后休闲期光热水资源,是本研究推荐的麦后复种绿肥模式.

关键词: 春小麦 复种绿肥 留茬高度 绿肥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青海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菊粉及其调节宿主肠道菌群机制的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国民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以菊粉为代表的低聚糖,作为功能性成分添加到保健食品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发展潜力.文章介绍了菊粉的来源、结构、分离提取,并从调节抗氧化性、调节微生物群落、抗炎、基因调控及聚合度方面综述了菊粉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结构的机制,以期为菊粉的精深加工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菊粉 肠道菌群 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稞NBS-LRR类基因HvtRGA的克隆与条纹病胁迫表达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nudum)NBS-LRR类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中的分子作用机制,该研究以抗条纹病青稞品种'昆仑14号'和感病品种'Z1141'为材料,从叶片中克隆了HvtRGA基因.HvtRGA基因长3 544 bp,包含一个3 30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1 101个氨基酸.序列测序后比对发现,'昆仑14号'与'Z1141'的碱基序列相似性为99.89%,'Z1141'的碱基在1196和1945位置处由G替换成A,但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100%.蛋白质序列分析表明,HvtRGA为亲水性的不稳定酸性蛋白,具有NB-ARC保守结构域和5个LRR结构域,属于NBS-LRR家族.HvtRGA蛋白与大麦的rgaS-9217、rgaS-226编码的NBS-LR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55%和88.72%.进化树分析表明,青稞与小麦族的大麦、硬粒小麦和二穗短柄草NBS-LRR聚为一个分支,且与大麦rgaS-9217编码的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大麦rgaS-226编码的蛋白,而与狗尾草和栗的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表明,条纹病胁迫下,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的HvtRGA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且抗病品种'昆仑14号'感病后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Z1141'.研究推测,HvtRGA基因在青稞抗条纹病的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稞 条纹病 NBS-LRR HvtRGA基因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十一星瓢虫对枸杞棉蚜的捕食作用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是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其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两种主要枸杞害虫的嗜好性,开展了捕食选择性试验,发现当两种害虫共存时,瓢虫成虫更喜食棉蚜。为进一步探究十一星瓢虫对枸杞棉蚜的捕食能力,测定了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下的捕食量、寻找效应以及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分别符合Hassell干扰效应模型和Watt模型。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枸杞棉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18.94、44.29、81.57、145.27和126.48头;在一定空间、相同瓢蚜比条件下,瓢虫同一虫态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效应,以1龄幼虫受干扰最大,干扰常数为1.1803。此外,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4龄幼虫和成虫影响更为明显,竞争参数分别为0.7948和0.6848。本研究可为今后更高效地利用青海高原本地十一星瓢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十一星瓢虫 枸杞棉蚜 枸杞木虱 捕食功能反应 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丘陵区不同退耕年限人工林形质评价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时空互代法研究不同退耕年限对青海东部人工林形质的影响,为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及多功能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青海东部西宁市大通县设置青杨、祁连圆柏、青海云杉和华北落叶松典型人工林试验样地,开展退耕年限10、20 a和30 a样地调查.以生长情况、侧枝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作为退耕还林林木形质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木形质的评价体系,对4种人工林林木形质进行综合评价.干形情况对林木形质的影响最大,贡献率占0.603;生长情况对其影响次之,贡献率占0.337;侧枝情况对其影响较小,贡献率仅占0.060;16个评价指标在林木形质评价中的权重大小依次为健康情况(0.6749)>自然整枝能力(0.5988)>土壤有机质(0.5787)>通直度(0.5265)>分杈情况(0.3480)>土壤K(0.2325)>侧枝平均基径(0.2027)>胸径年均生长量(0.1769)>枝粗指数(0.1506)>土壤N(0.1392)>树高平均生长量(0.1076)>高径比(0.0715)>尖削度(0.0540)>土壤P(0.0496)>侧枝数(0.0479)>冠径比(0.0407);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青杨(81.67)>华北落叶松(80)>青海云杉(75)>祁连圆柏(60).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其发育呈正向演替.高寒丘陵区人工林形质随退耕恢复年限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前期造林(10 a)可迅速提高林地盖度;发育至20 a时,林地林木形质最优;退耕30 a,林下光照减少,下层出现竞争缺光,影响林地涵养水分功能发挥,影响林木形质.以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林木形质评价体系可为高寒丘陵区人工林经营及多功能利用提供依据,为其他树种形质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形质评价 层次分析法 高寒丘陵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胁迫下春小麦苗期叶片的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小麦的苗期生长受到干旱的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为了明确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表达基因,本研究以PEG胁迫和相应对照春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构建转录组测序文库,利用IlluminaHiSeq?2000进行测序,采用F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样品测序均得到6.4G以上的碱基,每组样品Q30碱基百分比均大于88.73%.最终结果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1217个,其中410个上调表达基因,807个下调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谷胱甘肽和苯丙烷类等代谢途径.本研究结果为小麦等作物抗旱基因的挖掘和功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PEG胁迫 春小麦 苗期 转录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HD-ZIP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HD-ZIP蛋白家族成员在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中的分布及相关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74个HD-ZIP转录因子,分别被定位到甘蓝型油菜的19条染色体和8条随机序列;这74个HD-ZIP蛋白都含有高度保守的HD-ZIP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树将该家族成员聚为4大类;共线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不仅在A和C染色体组间存在共线性,而且在各自染色体组内也存在串联重复事件;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HD-ZIP家族基因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并且在根中表达的基因多于叶片,受到盐胁迫处理时,大部分基因表达量会增加.初步明确了甘蓝型油菜HD-ZIP家族成员结构特点和相关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型油菜HD-ZIP蛋白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油菜抗性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HD-ZIP蛋白基因家族 差异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